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32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楼承板本体,楼承板本体的一侧内壁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A,楼承板本体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装配板;固定框A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A、连接杆A和移动杆A;固定框B的内部设置有装配组件,装配组件包括限位板B、连接杆B和移动杆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装配组件和限位组件,将装配板两端的限位块B插入到插孔内,使其与楼承板之间相互卡住,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楼承板,且便于将楼承板取出重新使用,将限位块A插入相邻楼承板内固定限位,防止相邻两块楼承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土时发生位移。土时发生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对于建筑的建设要求和强度越来越高,现在的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先将大体的建筑框架建设出,而后在各个楼层之间浇筑楼板,而在浇筑楼板时需要用建筑楼承板作为一个模板铺垫在各个梁体之间,在楼承板表面铺设钢筋桁架,最后通过浇筑混凝土完成楼板建设,楼承板也通过其较强的承载力,可以快速完成工程的建设,同时还能够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建筑楼承板在使用时大多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钢筋桁架之间连接,从而造成楼承板的安装进度较慢,且焊接后的楼承板无法回收利用,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
[0004]2、现有的建筑楼承板在使用时,由于楼承板为单块放置在横梁上,且相邻两块楼承板之间缺乏固定结构,从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楼承板位移的情况,导致混凝土漏出。
[0005]因此,现有的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通过利用装配组件和限位组件,将限位块B插入到插孔内并施力,使移动杆B移动并压缩弹簧B,此时将另一端的限位块B插入插孔内,弹簧B回弹将限位块B弹出将装配板卡住,方便工作人员对装配板和楼承板本体安装,且便于将楼承板本体取出重新使用,把手移动通过移动杆A带动限位块A移动并压缩弹簧A,此时将限位块A对准另一块楼承板本体外壁上的限位孔A插入,弹簧A回弹将限位块A弹回将相邻的两块楼承板本体固定限位,防止相邻两块楼承板本体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导致混凝土漏出的情况发生。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包括楼承板本体,所述楼承板本体的一侧内壁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A,所述楼承板本体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B;所述固定框A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A、连接杆A和移动杆A,所述限位板A的一侧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连接杆A,所述连接杆A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A端面上的通孔与移动杆A连接;所述固定框B的内部设置有装配组件,所述装配组件包括限位板B、连接杆B和移动杆B,所述限位板B的一侧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连接杆B,所述连接杆B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B端面上的通孔与移动杆B连接,固定框A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通孔,固定框B的底部开设有通孔,连接杆A和连接杆B均起到连接的作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楼承板本体的上表面一侧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凸起,所述楼承板本体的两侧外壁前后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限位孔A,限位孔A的长度与固定框A外壁上通孔的长度相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楼承板本体的下表面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凹槽,所述楼承板本体的内壁两侧中心位置均粘接有防护垫,防护垫防止工作人员拿取楼承板本体时被划伤。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开设有插孔,所述限位孔A位于固定框A的一侧,插孔的长度略小于固定框B底部的通孔的长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A的外壁外侧套设有弹簧A,所述弹簧A位于固定板A和移动杆A之间,利用弹簧A的弹性性能推动移动杆A移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A的外壁固定在固定框A的内壁上,所述移动杆A的两端分别贯穿固定框A两侧外壁上的通孔与限位块A和把手连接,把手和限位块A通过移动杆A连接,并同步移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板的上表面前后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限位孔B,所述限位孔B位于插孔的真上方,所述装配板的上表面焊接有钢筋桁架,限位孔B的长度略大于插孔的长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B的外壁外侧套设有弹簧B,所述弹簧B位于固定板B和移动杆B之间,利用弹簧B的弹性性能推动移动杆B移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B的外壁固定在固定框B的内壁上,所述移动杆B的一端贯穿固定框B一侧外壁上的通孔与限位块B连接,移动杆B移动带动外侧的限位块B移动。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装配组件,当工作人员使用时,将焊接有钢筋桁架的装配板放置在楼承板本体上方,并将限位孔B对准凸起上的插孔,此时将限位块B插入到插孔内并向内侧挤压施力,使得移动杆B受力并移动,同时移动杆B压缩弹簧B,因此移动杆B和限位块B都产生位移,此时将另一端的限位块B插入插孔内,停止施力,弹簧B回弹将限位块B弹出将装配板卡住,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装配板和楼承板本体安装,且在后期混凝土凝固后便于将楼承板本体取出重新使用,减少浪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楼承板在使用时大多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钢筋桁架之间连接,从而造成楼承板的安装进度较慢,且焊接后的楼承板无法回收利用,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当工作人员安装楼承板本体时,向内侧移动把手,把手受力向内侧移动并通过移动杆A带动限位块A移动,同时移动杆A向内侧压缩弹簧A,此时将限位块A对准另一块楼承板本体外壁上的限位孔A插入,停止对把手施力,弹簧A在弹性作用下回弹推动移动杆A将限位块A弹回对相邻的两块楼承板本体进行固定限位,从而可以防止相邻两块楼承板本体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导致混凝土漏出的情况发生,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楼承板在使用时,由于楼承板为单块放置在横梁上,且相邻两块楼承板之间缺乏固定结构,从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楼承板位移的情况,导致混凝土漏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楼承板本体的结构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固定框A的内部结构图;
[0024]图4为本技术装配板的结构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固定框B的内部结构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楼承板本体;101、凸起;1011、插孔;102、凹槽;103、限位孔A;104、防护垫;105、固定框A;106、限位组件;1061、限位板A;1062、固定板A;1063、连接杆A;1064、弹簧A;1065、移动杆A;1066、限位块A;1067、把手;2、装配板;201、钢筋桁架;202、限位孔B;203、固定框B;204、装配组件;2041、限位板B;2042、固定板B;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包括楼承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本体(1)的一侧内壁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A(105),所述楼承板本体(1)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装配板(2),所述装配板(2)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B(203);所述固定框A(105)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106),所述限位组件(106)包括限位板A(1061)、连接杆A(1063)和移动杆A(1065),所述限位板A(1061)的一侧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连接杆A(1063),所述连接杆A(1063)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A(1062)端面上的通孔与移动杆A(1065)连接;所述固定框B(203)的内部设置有装配组件(204),所述装配组件(204)包括限位板B(2041)、连接杆B(2043)和移动杆B(2045),所述限位板B(2041)的一侧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连接杆B(2043),所述连接杆B(2043)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B(2042)端面上的通孔与移动杆B(204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本体(1)的上表面一侧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凸起(101),所述楼承板本体(1)的两侧外壁前后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限位孔A(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配的建筑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本体(1)的下表面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凹槽(102),所述楼承板本体(1)的内壁两侧中心位置均粘接有防护垫(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颂刘方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鹏程联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