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25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包括:刀杆,与刀杆连接的颈部,与颈部连接的切削刀头。刀杆、颈部和切削刀头的材质均为硬质合金。切削刀头上形成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切削齿和排屑槽。切削齿包括周刃和底刃,周刃包括第一后刀面、第二后刀面和前刀面,前刀面与轴向平面的夹角为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


[0001]本技术涉及刀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钨钢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常用作刀具。目前,现有的T型钨钢刀具,常用于加工塑胶,但其排屑槽很窄,且其前角小、锋利度低,刀具芯径小,齿强度薄弱,容易在切削深度较深的工件时,由于强度弱、不够锋利、且不耐磨,从而导致断刃影响刀具寿命。
[000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用于解决现有T型钨钢刀具在切削深度较深的工件因强度弱、不够锋利、不耐磨而导致断刃影响刀具寿命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包括:刀杆,与刀杆连接的颈部,与颈部连接的切削刀头;所述刀杆、颈部和切削刀头的材质均为硬质合金,所述颈部与切削刀头呈T型;
[0006]所述切削刀头上形成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切削齿和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位于两相邻切削齿之间;所述切削齿包括周刃和底刃,所述周刃包括第一后刀面、第二后刀面和前刀面,所述前刀面与轴向平面的夹角为15

17
°
,所述第一后刀面与轴向平面的夹角为14

16
°
,所述第二后刀面与轴向平面的夹角为28

32
°
,所述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的宽度和大于2.5mm;所述底刃包括第三后刀面,所述第三后刀面与径向平面的夹角为1

1.5
°
;所述周刃、底刃上均设置有物理气相沉积涂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颈部与切削刀头之间的连接处为0.1mm半径的倒圆角。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刀杆在靠近颈部的一端为避位倒角。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刀杆长度为50mm,直径为10mm;所述切削刀头的芯径为6.5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切削齿和排屑槽均有四个。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对第一后刀面、第二后刀面和前刀面与轴向平面之间夹角的限定,可让本技术的刀具具有更加锋利的切削齿,且将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的宽度和控制在大于2.5mm,可让切削齿径向的厚度增加,并将底刃的第三后刀面与径向平面的夹角减小至1

1.5
°
,可让切削齿轴向的厚度增加,以此可有效提高刀具的强度。另外,在周刃、底刃上均设置有物理气相沉积涂层,可增加本技术刀具的耐磨性,并减小刀具在加工过程中断刃的风险,以此可提高刀具的使用时长,提高刀具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请参照附图1和附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
[0016]该硬质合金T型刀具包括:刀杆10,与刀杆10连接的颈部20,与颈部20连接的切削刀头30。颈部20与切削刀头30呈T型,刀杆10、颈部20和切削刀头30的材质均为硬质合金,优先选用钨钢。切削刀头30上形成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切削齿31和排屑槽32,排屑槽32位于两相邻切削齿31之间。切削齿31包括周刃37和底刃31,周刃37包括第一后刀面33、第二后刀面34和前刀面35,前刀面35与轴向平面的夹角a为15

17
°
,第一后刀面33与轴向平面的夹角b为14

16
°
,第二后刀面34与轴向平面的夹角c为28

32
°
,第一后刀面33与第二后刀面34的宽度和D大于2.5mm;底刃31包括第三后刀面36,第三后刀面36与径向平面的夹角e为1

1.5
°
。周刃37、底刃31上均设置有物理气相沉积涂层。
[0017]通过对第一后刀面33、第二后刀面34和前刀面35与轴向平面之间夹角的限定,可让本技术的刀具具有更加锋利的切削齿31,且将第一后刀面33与第二后刀面34的宽度和D控制在大于2.5mm,可让切削齿31径向的厚度增加,并将底刃31的第三后刀面36与径向平面的夹角减小至1

1.5
°
,可让切削齿31轴向的厚度增加,以此可有效提高刀具的强度。另外,在周刃37、底刃31上均设置有物理气相沉积涂层,其中,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是可以使强度高、耐磨性、散热性、耐腐性等的微粒喷涂在性能较低的母体上,使得母体具有更好的性能,进而增加本技术刀具的耐磨性,并减小刀具在加工过程中断刃的风险,以此可提高刀具的使用时长,提高刀具寿命。
[0018]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让本技术道具的强度以及锋利度达到最佳,切削齿31和排屑槽32均有四个,且前刀面35与轴向平面的夹角a为16
°
,第一后刀面33与轴向平面的夹角b为15
°
,第二后刀面34与轴向平面的夹角c为30
°
,第一后刀面33与第二后刀面34的宽度和D为2.6mm,第三后刀面36与径向平面的夹角e为1.2
°

[0019]在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的提高切削刀头30的强度,颈部20与切削刀头30之间的连接处为0.1mm半径的倒圆角。
[0020]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刀具产生时给切削刀头30的加工,刀杆10在靠近颈部20的一端为避位倒角。
[002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有效提高本技术刀具的强度,刀杆10长度为50mm,直径为10mm;切削刀头30的芯径为6.5mm,相较于现有切削刀头30的芯径为6mm的刀具,强度更高。
[0022]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切削刀头的后表面的影响,切削刀头的后表面向内凹陷角度为0.5
‑1°
,即切削刀头的后表面的内倾角为0.5
‑1°
,且切削刀头的后表面与周刃之间通过倒圆角连接。
[002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与刀杆连接的颈部,与颈部连接的切削刀头;所述刀杆、颈部和切削刀头的材质均为硬质合金,所述颈部与切削刀头呈T型;所述切削刀头上形成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切削齿和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位于两相邻切削齿之间;所述切削齿包括周刃和底刃,所述周刃包括第一后刀面、第二后刀面和前刀面,所述前刀面与轴向平面的夹角为15

17
°
,所述第一后刀面与轴向平面的夹角为14

16
°
,所述第二后刀面与轴向平面的夹角为28

32
°
,所述第一后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超窦明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鑫金泉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