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413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包括MMA槽、引发剂槽、链转移剂槽、计量泵和反应釜,反应釜外设夹套,所述MMA槽、引发剂槽、链转移剂槽分别经进料计量泵接至输入总管,输入总管上依次经静态混合器、单向阀接至反应釜上端;所述反应釜内设搅拌桨,搅拌桨上端伸出反应釜经扭矩传感器接减速电机;所述反应釜底部经出料计量泵送出挤出机组连续聚合挤出。该系统能适用于连续挤出成型供给预聚液,稳定控制预聚液聚合率和粘度,便于后需聚合、挤出的时长、温度控制,兼顾聚合效率和挤出效率。兼顾聚合效率和挤出效率。兼顾聚合效率和挤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压克力生产技术,具体说是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压克力的广泛应用,对其生产时效、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传统浇注生产,最新的挤出成型方式受到国内相关厂家的重点关注,现有的MMA聚合反应挤出由一台螺杆挤出机完成,其需要完成喂料、混合、聚合反应、脱挥、挤出等一系列过程,MMA的聚合反应需要相应的反应停留时间15min

20min,如果采用1台螺杆挤出机,其面临以下问题:因为要留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螺杆聚合反应区长度较长,造成设备整体长度加长,制造成本成倍增加;在一台挤出机中反应停留时间较长,从而制约了最终挤出速率,无法实现连续聚合挤出成型,间接降低了产能,且极易导致同一成型板材上局部的质量差异,影响产品质量;聚合反应区和挤出区的温度要求不一致,较大温差造成控温能量损失大,且不利于控制反应、挤出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适用于连续挤出成型供给预聚液,稳定控制预聚液聚合率和粘度,便于后需聚合、挤出的时长、温度控制,兼顾聚合效率和挤出效率的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及其工艺。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包括MMA槽、引发剂槽、链转移剂槽、计量泵和反应釜,反应釜外设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MMA槽、引发剂槽、链转移剂槽分别经进料计量泵接至输入总管,输入总管上依次经静态混合器、单向阀接至反应釜上端;所述反应釜内设搅拌桨,搅拌桨上端伸出反应釜经扭矩传感器接减速电机;所述反应釜底部经出料计量泵送出挤出机组连续聚合挤出。
[0005]进一步地,所述夹套接油模温机。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配备雷达液位计。
[0007]一种MMA连续预聚合工艺,其特征在于:
[0008]a.配料进料:将重量配比为99:0.65:0.35的MMA单体、引发剂、链转移剂分别加入各槽,各槽通过计量泵按配比分别通过各自的进料流量计注入反应釜内,反应釜挤出注入流量3

5kg/min,总量为80kg;
[0009]b.反应釜加热搅拌:将油温机温度设定为90

110℃之间的数值,并恒温对反应釜内的混合流体进行加热,加热时反应釜搅拌桨开启,转速为50r/min至80r/min;
[0010]c.扭矩标定:首次进料反应,反应釜底部出料流量计分多次送出聚合液,检测聚合液不同粘度与扭矩传感器进行标定,反应釜内送出聚合液粘度值为1000cP至3000cP;
[0011]d.连续生产进料控制:

当前粘度值>(需求粘度值+500cp)时,MMA单体单体加入量增加6

10%得基础流量,反应釜进出流量=基础流量+釜内总重量(80kg)x(1

需求粘度值/当前粘度值)x0.2;

当前粘度值<(需求粘度值

500cp)时,引发剂加入量增加8

10%得基
础流量,反应釜进出流量=基础流量

釜内总重量(80kg)x(1

需求粘度值/当前粘度值)x0.2;

当前粘度值介于(需求粘度值
±
500cp)内,反应釜进出流量恒定;
[0012]e、按上述步骤进行连续聚合,所得聚合液聚合率达30

38%,可送至挤出机组进行正常反应挤出。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挤出机组包括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和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出料计量泵接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进料,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出料接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外接挤出模,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上设置多个脱挥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的两根螺杆由一端至另一端依次由正向大导程输送块、正向螺纹元件、反向捏合块、正向捏合块、反向螺纹元件、齿形盘、反向大导程输送块、出料正向螺纹元件、出料反向螺纹元件组成。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的出料位置设置在出料正向螺纹元件、出料反向螺纹元件之间对应其挤出机末端筒体外壁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的挤出口设置在其挤出机末端筒体外壁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的挤出口设置压力传感器,挤出口外接熔体泵,熔体泵接挤出模。
[0018]本技术在挤出机挤出成型压克力前序增加MMA连续预聚合,通过扭矩传感器标定并实时监测反应釜内粘度,控制预聚合原料进量,有效控制预聚率并连续供给后续挤出机组的分两挤出机分别完成聚合、挤出作业,全程生产无需停机等待,且通过预聚合系统预聚合后再进行挤出机聚合,聚合率最终可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外接挤出机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中和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MMA槽1、第一计量泵2、引发剂槽3、第二计量泵4、链转移剂槽5、第三计量泵6、静态混合器7、单向阀8、反应釜9、搅拌桨10、扭矩传感器11、减速电机12、出料计量泵13、夹套14、油模温机15、雷达液位计16、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17、正向大导程输送块18、正向螺纹元件19、反向捏合块20、正向捏合块21、反向螺纹元件22、齿形盘23、反向大导程输送块24、出料正向螺纹元件25、出料反向螺纹元件26、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27、出料正向螺纹元件28、出料反向螺纹元件29、挤出口30、压力传感器31、熔体泵32、挤出模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5]图1

4所示: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包括MMA槽1、第一计量泵2、引发剂槽3、第二计量泵4、链转移剂槽5、第三计量泵6、静态混合器7、单向阀8、反应釜9、搅拌桨10、扭矩传感器11、减速电机12、出料计量泵13、夹套14、油模温机15、雷达液位计16。MMA槽1经第一计量
泵2、引发剂槽3经第二计量泵4、链转移剂槽5经第三计量泵6共接后经静态混合器7、单向阀8接至反应釜9顶部进料,反应釜外设夹套14,夹套接油模温机15,油模温机温控90

110℃,反应釜配备雷达液位计16,反应釜内设搅拌桨10,搅拌桨10上端伸出反应釜经扭矩传感器11接减速电机12,反应釜9底部经出料计量泵13送出挤出机组连续聚合挤出;挤出机组包括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17和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27,出料计量泵接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进料,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的两根螺杆由一端至另一端依次由正向大导程输送块18、正向螺纹元件19、反向捏合块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包括MMA槽、引发剂槽、链转移剂槽、计量泵和反应釜,反应釜外设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MMA槽、引发剂槽、链转移剂槽分别经进料计量泵接至输入总管,输入总管上依次经静态混合器、单向阀接至反应釜上端;所述反应釜内设搅拌桨,搅拌桨上端伸出反应釜经扭矩传感器接减速电机;所述反应釜底部经出料计量泵送出挤出机组连续聚合挤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夹套接油模温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反应釜配备雷达液位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MMA连续预聚合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挤出机组包括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和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出料计量泵接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进料,全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机出料接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非啮合异向旋转双螺杆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月生肖建霞林海成伟汤佳晨宋飞凡震山
申请(专利权)人:汤臣江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