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爱菊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387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宫腔镜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包括导管,导管末端设有薄壁球囊;导管另一端为开口端,与充盈头连接;在导管与充盈头连接处设有密封环;导管管身内设管路,一端与导管开口端腔体相通,另一端与薄壁球囊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使用方便;能够完全接触宫腔内膜层,使球囊进入宫腔后有效形成分离层,避免再粘连;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再复发的机会,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属于宫腔镜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宫腔粘连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容易导致反复自然流产、早产或者胎盘植入,甚至导致不孕。宫腔粘连需要及时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恢复宫腔的正常形态,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预防复发,恢复生育能力。但是目前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次粘连的风险非常大,如何做好术后预防再粘连非常重要。传统的方法预防粘连也很多,如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或者弗雷氏导尿管球囊压迫等,但都不尽人意,再次出现宫腔粘连发生率较高。宫腔镜术后宫腔内留置弗雷氏导尿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ml形成球囊,达到压迫和分离,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预防复发。但是弗雷氏导尿管注水形成球囊并不能够完全接触宫腔内膜层,需要将前端大约1.0cm多余部分剪掉才能使用。因此,在此申请一种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使用方便,能够完全接触宫腔内膜层,使球囊进入宫腔后有效形成分离层,避免再粘连,预防再复发,保证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0004]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包括导管,导管末端设有薄壁球囊;导管另一端为开口端,与充盈头连接;在导管与充盈头连接处设有密封环;所述的导管管身内设管路,一端与导管开口端腔体相通,另一端与薄壁球囊相通。
[0005]本技术所述的薄壁球囊未充起时外形与导管管身平滑的连接为一体,末端为闭口且圆滑;薄壁球囊处壁厚为导管管壁的四分之一。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充盈头选用充盈止逆阀,能够有效防止充盈介质回流泄露导致薄壁球囊软瘪。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管选用硅胶软管,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外表面光滑。
[0008]本技术所述的导管开口端设置有直径6mm,长50mm的腔体,与充盈头连接过渡。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管管身内设的管路为直径4mm。
[0010]本技术所述的密封环紧密包裹在导管与充盈头连接处外圆周面上,能够有效防止充盈介质泄露。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使
用方便;能够完全接触宫腔内膜层,使球囊进入宫腔后有效形成分离层,避免再粘连;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再复发的机会,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未使用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未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充盈过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充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导管;2、充盈头;3、密封环;4、阀口;5、薄壁球囊;6、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包括导管1,导管1末端设有薄壁球囊5;导管1另一端为开口端,与充盈头2连接;在导管1与充盈头2连接处设有密封环3;所述的导管1管身内设管路,一端与导管1开口端腔体相通,另一端与薄壁球囊5相通。
[0020]薄壁球囊5未充起时外形与导管1管身平滑的连接为一体,末端为闭口且圆滑;薄壁球囊5处壁厚为导管1管壁的四分之一。
[0021]导管1选用硅胶软管,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外表面光滑;充盈头2选用充盈止逆阀,能够有效防止充盈介质回流泄露导致薄壁球囊5软瘪。
[0022]导管1开口端设置有直径6mm,长50mm的腔体,与充盈头2连接过渡;导管1管身内设的直径4mm管路。
[0023]密封环3紧密包裹在导管1与充盈头2连接处外圆周面上。
[0024]如图3~4所示,手术完成后,先将导管1插入宫腔内;再将注射器6口插入充盈头2的阀口4内,注射器6内的充盈介质推入导管1内充盈薄壁球囊5,薄壁球囊5充盈至使用大小后将注射器6取下,充盈头2的阀口4闭合,防止充盈介质回流泄露导致薄壁球囊5软瘪。当需要取出时,再次将注射器6口插入充盈头2的阀口4内,吸出薄壁球囊5内的充盈介质,取下注射器6,取出导管1。
[0025]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使用方便;能够完全接触宫腔内膜层,使球囊进入宫腔后有效形成分离层,避免再粘连;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再复发的机会,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导管(1)末端设有薄壁球囊(5);导管(1)头端为开口端,与充盈头(2)连接;在导管(1)与充盈头(2)连接处设有密封环(3);所述的导管(1)管身内设管路,一端与导管(1)开口端腔体相通,另一端与薄壁球囊(5)相通;所述的薄壁球囊(5)未充起时外形与导管(1)管身平滑的连接为一体,末端为闭口且圆滑;薄壁球囊(5)处壁厚为导管(1)管壁的四分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盈头(2)选用充盈止逆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爱菊
申请(专利权)人:牛爱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