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353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大风天气时,根据风力大小情况,有选择的开启设定数量的电磁铁模块,在建筑外部形成挡风保护层的同时不影响建筑内的正常通风透气需求;炎热天气时,将凹槽位于上方,待砂子充满双层玻璃之间的空隙,使鳞片模块处于遮光状态,或展开小模块进行遮光,对建筑进行降温;在阴天时,将带镜面的小模块或太阳能模块展开,对建筑自身或相邻建筑进行折射补光,弥补光线不足;下雪天气时,根据积雪厚度有选择的启动加热融雪模块进行加热融雪,避免屋顶坍塌事故;大雨天气时,吸水管实时将雨水吸入建筑内部存储,进行循环利用,有效节省建筑内部用水。节省建筑内部用水。节省建筑内部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以提升建筑的节能降耗效果。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外立面,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是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一般情况下建筑外立面包括除屋顶外建筑所有外围护部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果特定几何形体造型的建筑屋顶与墙体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并难以区分,或者为了特定建筑观察角度的需要,将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来处理。
[0003]在现有技术中,建筑外立面的作用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都是集成于基础建筑之上,没有单独置于基础建筑以外进行使用,并且没有和智能节能结合到一起。因此,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折叠在基础建筑内,可以伸展于基础建筑以外,根据不同的天气,为基础建筑提供不同的节能降耗方式的外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研发设计一种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在不同的天气,为建筑提供不同的节能降耗方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的主体结构包括折叠杆件、加热融雪模块、电磁铁模块和凹槽;建筑的楼层与楼层之间和顶楼与屋顶之间均设置由若干个折叠杆件,折叠杆件的端头为六角形结构,六条棱中,五条棱的内侧为加热融雪模块,外侧为电磁铁模块,另外一条棱的内侧和外侧之间构成凹槽。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折叠杆件在建筑内时设置于套筒中,折叠杆件的一端为若干个鳞片模块组成的六角形结构,另一端为圆柱形结构的杆轴;鳞片模块内设置有若干个六角形结构的小模块,小模块不用时存储于杆轴中,杆轴的中心设置有螺旋结构的吸水管,吸水管外侧设置有小模块折叠存储舱和太阳能模块折叠存储舱。
[000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折叠杆件的结构和原理与雨伞的结构和原理类似,且折叠杆件伸出套筒后,杆轴能够围绕套筒旋转以调整鳞片模块的角度;鳞片模块的正面和背面均为玻璃,且鳞片模块和小模块均为等边六角形状,鳞片模块和各个小模块独立运行,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其中一个小模块损坏不影响其他小模块的使用;杆轴由内到外至少为3层,最内层的吸水管,用于吸收雨水和雪水并将其引流至建筑内部的生活供水系统,有效节省建筑内的洗涮和浇筑用水能耗;小模块为双层结构,内外侧均为玻璃或树脂等透明材质,中间填充砂子,以避光;凹槽位于下方时,砂子存储于凹槽内,鳞片模块处于透光状态,凹槽位于上方时,砂子充满双层玻璃之间的空隙,鳞片模块处于遮光状态,以调节建筑的光线供给;小模块折叠存储舱用于存储小模块;太阳能模块折叠存储舱用于存储光伏结构的太阳能模块,太阳能模块在鳞片模块中展开后,吸取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为建筑内部公共区域的设备
提供电量,有效节省建筑的电能消耗量。
[0008]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杆轴4由内到外的结构顺序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和调整,小模块也可以选择镜面结构,或者在太阳能模块的表面涂装反光层,进行反光,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建筑自身或者相邻建筑进行补光。
[000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建筑各楼层之间和顶楼与屋顶之间添加折叠式鳞片模块,通过鳞片模块的不同展开方式,根据天气情况,为建筑内部提供不同的节省能耗方式,大风天气时,根据风力大小情况,有选择的开启设定数量的电磁铁模块,在建筑外部形成挡风保护层的同时不影响建筑内的正常通风透气需求;炎热天气时,将凹槽位于上方,待砂子充满双层玻璃之间的空隙,使鳞片模块处于遮光状态,或展开小模块进行遮光,对建筑进行降温;在阴天时,将带镜面的小模块或太阳能模块展开,对建筑自身或相邻建筑进行折射补光,弥补光线不足;在下雪天气时,根据积雪厚度有选择的启动加热融雪模块进行加热融雪,避免屋顶坍塌事故;在大雨天气时,吸水管实时将雨水吸入建筑内部存储,进行循环利用,有效节省建筑内部用水;其实用有效,有益于城市发展且各个折叠杆件、鳞片模块和小模块之间单独运行,一处损坏不影响其他处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套筒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鳞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杆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模块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模块的收起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的主体结构如附图所示,包括套筒1、折叠杆件2、鳞片模块3、杆轴4、小模块5、加热融雪模块6、电磁铁模块7、凹槽8、吸水管9、小模块折叠存储舱10和太阳能模块折叠存储舱11;建筑的楼层与楼层之间和顶楼与屋顶之间均设置有套筒1,套筒1中设置有折叠杆件2,折叠杆件2的一端为若干个鳞片模块3组成的六角形结构,另一端为圆柱形结构的杆轴4;鳞片模块3内设置若干个六角形结构的小模块5,鳞片模块3的六条棱中,五条棱的内侧为加热融雪模块6,外侧为电磁铁模块7,另外一条棱的内侧和外侧之间构成存储砂子的凹槽8,杆轴4的中心设置有螺旋结构的吸水管9,吸水管9外侧设置有小模块折叠存储舱10和太阳能模块折叠存储舱11。
[0019]实施例2:
[0020]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在大风天气使用时,折叠杆件2向外伸展,在建筑外部形成挡风保护层,根据风力大小情况,有选择的开启设定数量的电磁铁模块7,由电流控制的电磁铁模块7使得各个鳞片模块3之间紧密吸附,通过调节鳞片模块3之间的缝隙大小保证建筑内的正常通风透气需求。
[0021]实施例3:
[0022]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在炎热天气使用时,折叠杆件2向外伸展,并使凹槽8位于上方,待砂子充满双层玻璃之间的空隙,鳞片模块3处于遮光状态,凹槽8无法位于上方时,小模块5在鳞片模块3中展开进行遮光,对建筑进行降温。
[0023]实施例4:
[0024]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在阴天使用时,折叠杆件2向外伸展,将带镜面的小模块5或太阳能模块在鳞片模块3中展开,对建筑自身或相邻建筑进行折射补光,弥补光线不足,避免白天开灯的情况,有效实现了建筑之间的节能互通。
[0025]实施例5:
[0026]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在下雪天气使用时,折叠杆件2向外伸展,根据积雪厚度有选择的启动加热融雪模块6,对鳞片模块3进行加热,积雪融化形成的水通过吸水管引流至建筑内部进行二次利用,避免了积雪造成的坍塌事故。
[0027]实施例6:
[0028]本实施例涉及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在大雨天气使用时,折叠杆件2向外伸展,吸水管9实时将雨水吸入建筑内部存储,进行循环利用,有效节省了建筑内部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折叠杆件、加热融雪模块、电磁铁模块和凹槽;建筑的楼层与楼层之间和顶楼与屋顶之间均设置由若干个折叠杆件,折叠杆件的端头为六角形结构,六条棱中,五条棱的内侧为加热融雪模块,外侧为电磁铁模块,另外一条棱的内侧和外侧之间构成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折叠杆件在建筑内时设置于套筒中,折叠杆件的一端为若干个鳞片模块组成的六角形结构,另一端为圆柱形结构的杆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鳞片模块内设置有若干个六角形结构的小模块,小模块不用时存储于杆轴中,杆轴的中心设置有螺旋结构的吸水管,吸水管外侧设置有小模块折叠存储舱和太阳能模块折叠存储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建筑外壁隔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折叠杆件伸出套筒后,杆轴能够围绕套筒旋转以调整鳞片模块的角度;鳞片模块的正面和背面均为玻璃,凹槽位于下方时,砂子存储于凹槽内,鳞片模块处于透光状态,凹槽位于上方时,砂子充满双层玻璃之间的空隙,鳞片模块处于遮光状态,鳞片模块和小模块均为等边六角形,鳞片模块和各个小模块独立运行,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其中一个小模块损坏不影响其他小模块的使用,小模块为双层结构,内外侧均为包括玻璃和树脂的透明材质,中间填充砂子;杆轴由内到外至少为3层,最内层的吸水管用于吸收雨水和雪水并将其引流至建筑内部的生活供水系统,小模块折叠存储舱用于存储小模块,太阳能模块折叠存储舱用于存储光伏结构的太阳能模块,太阳能模块在鳞片模块中展开后,吸取太阳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福存肖斐孙红生张庆海李维东
申请(专利权)人:华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