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明OLED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292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24
一种新型透明OLED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第一传输层、发光层、第二传输层和阴极;所述阴极包括导电部以及透明或镂空的非导电部,所述非导电部呈S型,且非导电部的宽度大于与其相邻设置的导电部的宽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结构简单,在提高透光率的同时又能保证驱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产生非均匀电场,提高器件亮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透明OLED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OLED器件,特别是一种新型透明OLED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是指有机材料在电流或电场的激发作用下发光的现象。根据所使用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不同,人们有时将利用有机小分子为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简称OLED,而将利用高分子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称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简称PLED,但通常将两者笼统地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简称OLED。
[0003]现有的OLED结构主要包括透明阳极和金属阴极,透明阳极与金属阴极之间设有第一传输层、发光层和第二传输层。现有的阴极也有设置镂空结构的,即:将导电部蒸镀在掩膜板上,相邻导电部之间为镂空结构,导电部设计成圆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等正规形状,例如,当导电部设计成正方形、菱形、三角形时,导电部与镂空的形状均为对称形状,大小一致,但这种结构一方面无法产生明显的非均匀电场变化,器件亮度性能较差;另一方面,导电部占用面积大,导致透过率较低。当导电部设计成圆形时,镂空部面积变小,导致透过率很低,可视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亮度好,透过率高,可视化效果好的新型透明OLED器件。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透明OLED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第一传输层、发光层、第二传输层和阴极;所述阴极包括导电部以及透明或镂空的非导电部,所述非导电部呈S型,且非导电部的宽度大于与其相邻设置的导电部的宽度。
[0006]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非导电部设为S型,且非导电部的宽度大于导电部的宽度,一方面,透明或者镂空面大,导电部面积小,使得透过率高;另一方面,导电部和非导电部的结构设计,能够产生非均匀电场,提高器件亮度;(2)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使发光层发光,而非导电部为透明或镂空结构,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0007]进一步,所述导电部包括位于阴极上下边界的第一导电部和设于上下边界之间的多个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与非导电部之间间隔设置。若不设置第一导电部,则多个第二导电部之间无法实现连通,从而不能实现导电,而通过在上下边界设置第一导电部,既不会增加加工难度,还能实现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部之间的连通,且第一导电部的存在对透光率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为直线型,第二导电部呈S型,且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相连成一体。由于非导电部呈S型,而第二导电部与非导电部间隔设置,因此第二导电部也呈S型。
[0009]进一步,所述导电部蒸镀在掩膜板上,掩膜板的非导电部设计成镂空或者透明材质。
[0010]进一步,所述非导电部的宽度为第二导电部宽度的1.5~2倍。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提高透光率,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导电部的面积不会太小,若过小会降低显示面板的驱动能力,而且加之第一导电部的存在,既提高了透光率,又保证了驱动能力。再者,宽度的控制能够产生明显的非均匀电场变化,从而提高器件亮度。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上下两端与第一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宽度等于或小于第二导电部的宽度。第二导电部的宽度可设置的比第一导电部小,以便进一步增加非导电部的面积,增加透过率。
[0012]进一步,位于两侧的非导电部的宽度大于中部的非导电部的宽度。即靠近中部的那几个非导电部,其宽度可设置的较窄,位于两侧的几个非导电部,其宽度可设置的较宽,以提高边缘透光率,且中部透光较为集中,可视化效果更好。
[0013]进一步,所述第二传输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所述电子传输层为喹啉铝,所述电子注入层为氟化锂。可以理解的是,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0014]进一步,所述喹啉铝的厚度为30~80nm,所述氟化锂的厚度为8~12nm。在该范围内,能够使得电子传输效果更好。
[0015]进一步,所述导电部的材质为铝,铝的厚度为80~120nm。导电部的厚度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导电部的材质也可以是其他金属、合金或石墨烯等材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方面能够结构简单,在提高透光率的同时又能保证驱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产生非均匀电场,提高器件亮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阴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阴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透明OLED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1、第一传输层、发光层3、第二传输层和阴极6;所述阴极6包括导电部以及透明或镂空的非导电部61,所述非导电部61呈S型,且非导电部61的宽度大于与其相邻设置的导电部的宽度。
[0020]本实施例中,阳极1为ITO玻璃基板,第一传输层为空穴传输层2,具体为经过热处理的PSS材质,发光层为PVV材质,第二传输层包括电子传输层4和电子注入层5,电子传输层4为喹啉铝,电子注入层5为氟化锂,阴极6为掩膜板,其中导电部为铝,非导电部61镂空。具体地,PSS和PPV在热处理前依次旋涂于阳极1上,形成PSS膜层和PVV膜层,然后在ITO玻璃基板旋涂PPV膜层的一侧依次蒸镀厚度为50nm的喹啉铝、厚度为10nm的氟化锂以及厚度为100nm的铝。
[0021]本实施例中,导电部包括位于阴极上下边界的第一导电部62和设于上下边界之间的多个第二导电部63,相邻第二导电部63之间镂空,能够透光,产生透明显示效果。其中,第
二导电部63的上下两端均连接上下设置的第一导电部61,第一导电部62为直线型,第二导电部63呈S型。
[0022]本实施例中,非导电部61的宽度为第二导电部62宽度的2倍,且各个非导电部61的宽度相同,第二导电部62的宽度与第一导电部的宽度相同。
[002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向阳极与阴极施加正向驱动电压,使发光层发光,由于阳极为透明的玻璃基板,而阴极具备镂空,因此,阳极和阴极均可以透光,从而产生透明显示的效果。
[0024]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个非导电部61的宽度不相同,例如:位于两侧的几个非导电部61的宽度为第二导电部63宽度的2倍,而位于中部的几个非导电部的宽度为第二导电部宽度的1.5倍,使得于两侧的非导电部的宽度大于中部的非导电部的宽度。这样,能够提高边缘透光率,且中部透光较为集中,相比于实施例1,可视化效果更好。
[0025]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0026]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导电部的宽度小于第二导电部的宽度,从而增加镂空面的长度,提高透光率。
[0027]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非导电部不镂空,采用透明材质代替。
[002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结构简单,在提高透光率的同时又能保证驱动能力;另一方面,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透明OLED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第一传输层、发光层、第二传输层和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包括导电部以及透明或镂空的多个非导电部,所述非导电部呈S型,且至少一个非导电部的宽度大于与其相邻设置的导电部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透明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包括位于阴极上下边界的第一导电部和设于上下边界之间的多个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与非导电部之间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透明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为直线型,第二导电部呈S型,且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相连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透明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蒸镀在掩膜板上,掩膜板的非导电部设计成镂空或者透明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透明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治坤胡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恒显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