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泵组对中调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273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泵组对中调整的方法,包括,步骤S1,测量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在各个测量点的端面间隙;步骤S2,确定多个测量点的第一坐标;确定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步骤S3,确定连接螺栓在基准面的第三坐标,并根据第二坐标和第三坐标确定所述连接螺栓高度值计算可调整端面偏差;步骤S4,确定电机联轴器轴线的测量偏移量;计算电机联轴器轴线在二维坐标系下的坐标;确定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的偏移量;步骤S5,根据所述在序列号为k的螺栓中心处需添加垫片的厚度和所述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的偏移量对所述主泵组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泵组对中过程中端面偏差及中心偏差的数学模型;提高对中效率,减少对中时间。减少对中时间。减少对中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泵组对中调整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主泵组对中调整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离心泵和电动机轴间使用着各种联轴器,用来联接两台机器使其同步旋转并传递一定扭矩。通过联轴器联接的两根轴的中心线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偏离标准的相对误差,转动机械联轴器偏差过大,会增加机组运行时的振动,还会增加轴承负荷而导致寿命降低或损坏。因此,泵组对中是转动设备检修、安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转动机械对中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调整转动设备组件各个转子的位置,使组件轴系(包括2个或2个以上转子)中未连接的的各个转子都在同一轴线上。
[0003]主泵组为立式安装,中心偏差与端面偏差标准均为0.025mm。8个测量点均匀分布在联轴器外圆。当任意互称180
°
的两测量点的中心偏差与端面偏差同时满足要求时,泵组对中合格。相对于普通泵组对中,主泵组对中测量点数量多,且由于其在核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对中标准更加严格。目前尚无关于8个测量点的泵组对中偏差计算及调整的理论计算方法。
[0004]如图1所示,主泵组联轴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泵联轴器、电机联轴器、中间短节。在泵组运行过程中,中间短节可将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连接起来并传递扭矩。在主泵检修时,需进行落座操作,此时中间短节、泵联轴器高度下降,并与电机联轴器分离。检修完成后需进行提轴操作,将中间短节、电机联轴器提起,并与电机联轴器连接。在提轴操作前需进行对中工作。主泵对中的标准包括端面偏差与中心偏差。端面偏差衡量泵与电机联轴器表面的张角。若消除端面偏差,泵与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0005]中心偏差需要在端面偏差调整合格之后进行。中心偏差衡量泵与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的相对位置。若消除中心偏差,泵与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将相互重合,端面偏差与中心偏差如图2所示。
[0006]电机支架与电机通过螺栓连接,电机与电机联轴器为一个整体,电机支架与泵联轴器及中间短节为一个整体。可通过在电机与电机支架之间增加垫片,使得电机联轴器与中间短节的端面相互平行。电机与电机支架安装有方向相互垂直的顶丝,通过调整顶丝位移量可使得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相对于泵联轴器中心轴线移动,使二者重合,如图3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泵组对中调整的方法,通过已知数据得到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表达式及电机轴线坐标并调整端面偏差及中心偏差。
[0008]一方面,提供一种主泵组对中调整的方法,包括:
[0009]步骤S1,将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的外圆均匀设置多个测量点,测量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在各个测量点的端面间隙;
[0010]步骤S2,以泵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为基准面,中心为原点,建立三维基准坐标系;
确定电机联轴器多个测量点在所述三维基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确定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
[0011]步骤S3,确定连接螺栓在基准面的第三坐标,并根据所述第二坐标和所述第三坐标确定所述连接螺栓在所述三维基准坐标系下的高度值,根据所述高度值计算可调整端面偏差;其中,所述连接螺栓为连接电机与电机支架的螺栓;
[0012]步骤S4,测量电机联轴器多个等分点处的测量值并根据测量值确定电机联轴器轴线的测量偏移量;以中间短节端面为基准建立二维基准坐标系并计算电机联轴器轴线在二维坐标系下的坐标;根据所述电机联轴器轴线的测量偏移量和所述电机联轴器轴线在二维坐标系下的坐标确定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的偏移量;
[0013]步骤S5,根据所述可调整端面偏差和所述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的偏移量对所述主泵组进行调整。
[0014]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测量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在各个测量点的端面间隙具体包括:
[0015]在所述均匀设置的八个测量点中选取其中任意两个互为对称于中心点的测量点;
[0016]在任意两个互为对称于中心点的测量点处塞入测量块,测量对应的端面间隙;
[0017]判断两个互为对称于中心点的测量点对应的端面间隙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误差阈值,若小于等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判定为合格,若大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判定为不合格。
[0018]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建立三维基准坐标系具体包括:
[0019]以泵联轴器表面均匀设置的八个测量点中横向两个测量点所处的直线为x轴,以泵联轴器表面均匀设置的八个测量点中纵向两个测量点所处的直线为y轴,中心轴线为z轴,作为三维基准坐标系。
[0020]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确定电机联轴器多个测量点在所述三维基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具体包括:
[0021]确定电机联轴器的外圆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坐标值,得到第一坐标,其中,所述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轴值、y轴值作为x坐标、y坐标,所述测量点的端面间隙作为z坐标;
[002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轴值、y轴值:
[0023][0024]其中,x
i
为各个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轴值;y
i
为各个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y轴的值;r为电机联轴器半径;i为测量点序列号;π表示圆周率。
[0025]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确定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026]z=Ax+By+C
[0027]其中,z表示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x表示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坐标;y表示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y坐标;A、B、C分别表示坐标计算系数。
[0028]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确定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还包括:
[0029]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坐标计算系数A、B、C:
[0030][0031]其中,x
i
为各个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坐标;y
i
为各个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y坐标;i为测量点序列号;z
i
表示测量点的端面间隙,即z坐标。
[0032]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确定连接螺栓在基准面的第三坐标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033][0034]其中,x
k
表示连接螺栓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轴值;y
k
表示连接螺栓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y轴值;R表示电机支架螺栓中心半径;k表示连接螺栓的序列号;π表示圆周率。
[0035]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坐标和所述第三坐标确定所述连接螺栓在所述三维基准坐标系下的高度值具体包括:
[0036]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连接螺栓的高度值:
[0037]z
k
=Ax
k
+By
k
+C
[0038]其中,z
k
表示连接螺栓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的高度值;x
k...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泵组对中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的外圆均匀设置多个测量点,测量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在各个测量点的端面间隙;步骤S2,以泵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为基准面,中心为原点,建立三维基准坐标系;确定电机联轴器多个测量点在所述三维基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确定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步骤S3,确定连接螺栓在基准面的第三坐标,并根据所述第二坐标和所述第三坐标确定所述连接螺栓在所述三维基准坐标系下的高度值,根据所述高度值计算可调整端面偏差;其中,所述连接螺栓为连接电机与电机支架的螺栓;步骤S4,测量电机联轴器多个等分点处的测量值并根据测量值确定电机联轴器轴线的测量偏移量;以中间短节端面为基准建立二维基准坐标系并计算电机联轴器轴线在二维坐标系下的坐标;根据所述电机联轴器轴线的测量偏移量和所述电机联轴器轴线在二维坐标系下的坐标确定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的偏移量;步骤S5,根据所述可调整端面偏差和所述电机联轴器中心轴线的偏移量对所述主泵组进行调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测量泵联轴器与电机联轴器在各个测量点的端面间隙具体包括:在所述均匀设置的八个测量点中选取其中任意两个互为对称于中心点的测量点;在任意两个互为对称于中心点的测量点处塞入测量块,测量对应的端面间隙;判断两个互为对称于中心点的测量点对应的端面间隙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误差阈值,若小于等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判定为合格,若大于预设的误差阈值,则判定为不合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建立三维基准坐标系具体包括:以泵联轴器表面均匀设置的八个测量点中横向两个测量点所处的直线为x轴,以泵联轴器表面均匀设置的八个测量点中纵向两个测量点所处的直线为y轴,中心轴线为z轴,作为三维基准坐标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确定电机联轴器多个测量点在所述三维基准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具体包括:确定电机联轴器的外圆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坐标值,得到第一坐标,其中,所述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轴值、y轴值作为x坐标、y坐标,所述测量点的端面间隙作为z坐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轴值、y轴值:
其中,x
i
为各个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轴值;y
i
为各个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y轴的值;r为电机联轴器半径;i为测量点序列号;π表示圆周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确定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计算:z=Ax+By+C其中,z表示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x表示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x坐标;y表示测量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下对应的y坐标;A、B、C分别表示坐标计算系数。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确定电机联轴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第二坐标还包括: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川陈晨阳朱鹏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