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261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包括: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冷却所述反应堆内的冷却剂,其中,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减震部,所述减震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减震部能够在所述凹槽内滑动,用于对所述热交换器减震缓冲。这种支承结构可以提高热交换器的支承强度,使热交换器在地震载荷下仍能可靠运行。使热交换器在地震载荷下仍能可靠运行。使热交换器在地震载荷下仍能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核电结构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工程,其建设成本高,一旦遭到地震破坏,将会导致经济损失,并且震后修复困难。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保证核反应堆在地震下的安全性是关键问题,热交换器是核反应堆内的换热设备,热交换器的支承设置在堆内支承上,这就要求热交换器的支承有足够的支承强度,使热交换器在地震载荷下仍能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包括: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冷却所述反应堆内的冷却剂,其中,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减震部,所述减震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减震部能够在所述凹槽内滑动,用于对所述热交换器减震缓冲。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包括:热交换器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所述热交换器固定于所述支承结构。
附图说明
[0006]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
[000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根据图1提供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的容纳部与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根据图1提供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的测温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10为容纳部,11为第一容纳部,12为第二容纳部,13为连通部,20为连接
部,21为凹槽,30为减震部,31为紧固件,40为约束部,50为定位件,60为固定部,70为补偿部,80为测温部,81为热电偶导管,82为热电偶套管,90为屏蔽部。
[0013]应该注意的是,附图并未按比例绘制,并且出于说明目的,在整个附图中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素通常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还应该注意的是,附图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优选实施例,而不是本专利技术本身。附图没有示出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每个方面,并且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16]热交换器是反应堆内的换热设备,可以用于对冷却剂换热,传导热量,与反应堆内的其他设备配合使用,将堆芯的热量排出。
[0017]热交换器可以包括独立热交换器,中间热交换器和空气热交换器等。
[0018]独立热交换器和空气热交换器可以是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内的设备,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是反应堆的安全系统,其无需借助泵的驱动,依靠自然循环力在全厂断电等会引起三回路热阱丧失的事故中将堆芯的热量持续的导出,进而保证快堆系统的安全停堆,在非能动余热排除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一回路的自然循环将堆芯热量带入独立热交换器中,热量通过独立热交换器传递至中间回路,中间回路中的冷却剂携带热量进入空气热交换器,传递至拔风烟囱中的空气,自然循环将热量带入大气,从而实现堆芯热量的安全排出。
[0019]中间热交换器连接于反应堆的一回路和二回路,一回路导出的堆芯热量通过中间热交换器传递给二回路。
[0020]可选地,反应堆可以是钠冷快堆,具体地,可以是中国示范快堆,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反应堆。
[002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支承结构用于反应堆内的热交换器,可选地,可以用于独立热交换器、空气热交换器和中间热交换器。由于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尤其是中国示范快堆的选址在地震烈度为9级的位置,因此需要保证核反应堆在地震下的安全性,热交换器支承在地震载荷下对热交换器的晃动进行约束,需要提高热交换器的支承强度,使热交换器在地震载荷下能够可靠运行,从而保证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或安全停堆。
[002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图1提供的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的容纳部与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该支承结构包括:
[0023]容纳部10,用于容纳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用于冷却反应堆内的冷却剂,其中,容纳部10包括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容纳部10可以罩设于热交换器,对热交换器起到保护作用。可选地,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都可以是筒体,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的直径小于第二容纳部12的直径,防止热交换器在晃动
时与容纳部10发生碰撞,影响热交换器的安全运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的直径和第二容纳部12的直径也可以相等。
[0024]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之间可以设置有过渡段,用于适应第一容纳部11与第二容纳部12之间的直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可以一体成型。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也可以分别制造,方便现场进行安装。
[0025]连接部20,用于连接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0可以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连接第一容纳部11,第二法兰连接第二容纳部12,通过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使第一容纳部11与第二容纳部12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0也可以是螺纹,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还可以选用焊接连接、承插连接、管道黏合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上述管道连接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在此不再赘述。
[0026]减震部30,减震部30通过连接部20设置于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之间,连接部20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减震部30能够在凹槽21内滑动,用于对热交换器减震缓冲。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减震部30可以设置于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之间,具体地,减震部30可以设置于第一法兰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应堆内热交换器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部(10),用于容纳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用于冷却所述反应堆内的冷却剂,其中,所述容纳部(10)包括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连接部(2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容纳部(11)和所述第二容纳部(12);减震部(30),所述减震部(30)通过所述连接部(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1)和所述第二容纳部(12)之间,所述连接部(20)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减震部(30)能够在所述凹槽(21)内滑动,用于对所述热交换器减震缓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约束部(40),所述约束部(40)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0)内,并设置于所述减震部(30)的一侧,用于约束所述热交换器的晃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50),所述定位件(50)设置于所述约束部(40),所述定位件(50)将所述约束部(40)定位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0)设有连通部(13),所述连通部(13)用于使所述冷却剂流入和/或流出所述容纳部(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1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阳孙刚邓夏夏宇孙帅李晓轩高付海王明政吴水金杨孔雳张东辉高岳曾晓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