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257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六甲基二硅胺烷:35%~46%,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加工件在生产加工及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生锈,这就需要使用防锈油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金属锈蚀的化学品。机械在运行和贮存中很难不与空气中的氧、湿气或其它腐蚀性介质接触,这些物质在金属表面将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要防止锈蚀就得阻止以上物质与金属接触。防锈剂属于防锈产品的一种,其它类型的还有防锈油、防锈纸等。防锈剂是一种超级高效的合成渗透剂,它能强力渗入铁锈、腐蚀物、油污内从而轻松地清除掉螺丝、螺拴上的锈迹和腐蚀物,具有渗透除锈、松动润滑、抵制腐蚀、保护金属等性能。并可在部件表面上形成并贮存一层润滑膜,可以抑制湿气及许多其它化学成份造成的腐蚀。
[0003]目前,常规防锈剂普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其中,传统的防锈油:防锈期长,可以实现中长期防锈;但是工件表面油腻,表面清洁性差,容易沾染灰尘;在后期需要清洗除油的场合,除油难度大,需要专业的除油剂配合多道清洗工序,才能清洗干净。传统的水性防锈剂:有利于后期的清洗洗净。但仍然存在表面湿膜油腻或白色结晶现象。防锈效果较弱。磷化等皮膜等工艺:防锈期短,表面干燥,但改变了金属的原有色泽。硅烷陶化类产品:防锈期太短,不能满足工序间间歇中转的需求,表面干燥,但改变了金属的原有色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以解决常规防锈剂性能有待改善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γ

六甲基二硅胺烷:35%~46%,2,2'

偶氮二异丁腈:8%~12%,对羟基苯甲酸酯: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1%~0.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1%~0.05%,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1%~0.05%,乙二醇甲醚:0.01%~0.02%,n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0.01%~0.02%,纯水:余量。
[0007]作为优选,该成膜材料还包括1~3%的过氧化二苯甲酰。
[0008]作为优选,该成膜材料还包括2~7%的油酸甲酯。
[0009]作为优选,该成膜材料还包括3~5%的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0010]作为优选,该成膜材料还包括2~4%的硬脂酸甘油酯。
[0011]作为优选,该成膜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六甲基二硅胺烷:40%,2,2'

偶氮二异丁腈:10%,对羟基苯甲酸酯: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3%,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3%,乙二醇甲醚:0.015%,n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0.015%,纯水:余量。
[0012]作为优选,该成膜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六甲基二硅胺烷:40%,2,2'

偶氮二异丁腈:10%,对羟基苯甲酸酯: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3%,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3%,乙二醇甲醚:0.015%,n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0.015%,过氧化二苯甲酰:2%,油酸甲酯4%,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4%,硬脂酸甘油酯3%,纯水:余量。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本专利技术为可以形成干膜的水性防锈缓蚀剂,金属表面形成的防锈膜层干燥光滑细腻,无油腻感,同时后期需要清理时,可以轻易通过水洗清理洁净。该产品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干膜,不沾手印,不沾染灰尘;同时,不影响原有金属的色泽与质感;形成的防锈膜为超薄的连续的透明的干性膜层;而且,有利于后期的清洗脱除处理,单独使用清水即可完全清理干净,这样就可实现节省后续复杂的工艺配套药剂消耗及能源消耗,可实现节能。本专利技术的防锈性能优于传统的水性防锈剂;而且其环保程度高,不含磷、不含亚硝酸钠致癌物、不含六价铬等重金属毒害物;本专利技术可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溶剂型油性硬膜防锈油;杜绝的易燃的不良特性,属于安全型产品,作为兼具以上效果的金新型属防锈、防腐蚀、缓蚀剂,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和突出的技术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六甲基二硅胺烷:40%,2,2'

偶氮二异丁腈:10%,对羟基苯甲酸酯: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3%,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3%,乙二醇甲醚:0.015%,n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0.015%,纯水:余量。
[0017]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过程如下:
[0018]全程反应温度:先将水加热至45℃~48℃,再分批加入“六甲基二硅胺烷”溶解均匀,反应30分钟,再加入2,2'

偶氮二异丁腈,搅拌反应30分钟,至完全溶解。反应完全后,再加入其余原料。反应至均匀透明液体,冷却至常温即可灌装。
[0019]实施例2
[0020]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六甲基二硅胺烷:40%,2,2'

偶氮二异丁腈:10%,对羟基苯甲酸酯: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3%,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3%,乙二醇甲醚:0.015%,n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0.015%,过氧化二苯甲酰:2%,油酸甲酯4%,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4%,硬脂酸甘油酯3%,纯水:余量。
[0021]实施例3
[0022]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六甲基二硅胺
烷:35%,2,2'

偶氮二异丁腈:8%,对羟基苯甲酸酯: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1%,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1%,乙二醇甲醚:0.01%,n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0.01%,纯水:余量。
[0023]实施例4
[0024]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六甲基二硅胺烷:46%,2,2'

偶氮二异丁腈:12%,对羟基苯甲酸酯: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5%,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5%,乙二醇甲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六甲基二硅胺烷:35%~46%,2,2'

偶氮二异丁腈:8%~12%,对羟基苯甲酸酯: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1%~0.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1%~0.05%,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0.01%~0.05%,乙二醇甲醚:0.01%~0.02%,n

辛基三乙氧基硅烷:0.01%~0.02%,纯水: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成膜材料还包括1~3%的过氧化二苯甲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成膜材料还包括2~7%的油酸甲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成膜材料还包括3~5%的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表面的新型成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成膜材料还包括2~4%的硬脂酸甘油酯。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卓朱英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倍尔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