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E小于1.01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205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UE小于1.01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系统包括热能应用装置和热能交换柜,热能交换柜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以及热能交换芯;热能应用装置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热能交换芯包括冷却液循环管道、水循环管道、服务器、板式换热芯以及设置有冷却液的内胆,服务器设置在内胆中;冷却液循环管道连接内胆和板式换热芯,水循环管道连接板式换热芯、进水管和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PUE值小于1.01,对服务器的冷却效果好,能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降低系统的能耗,且运行成本低、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E小于1.01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PUE小于1.01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其中数据中心总能耗包括IT设备能耗和制冷、配电等系统的能耗。PUE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数据中心电力使用效率的衡量指标。PUE值是指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之比。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
[0003]随着电子信息系统高密度的集成化,解决设备散热日渐趋高的现象受到了强烈关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数据中心的冷却占总功耗的40%左右。随着半导体技术按照摩尔定律在飞速提升,服务器的运算能力也得以呈指数级增长,功耗也在急剧提高,随之而来的服务器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器发展的重要因素。
[0004]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服务器冷却的相关方案往往存在大量弊端。首先,现有的IDC机房占地面积大,加上各种能耗,导致运行成本极高,且服务器运行期间往往伴随着噪声污染。其次,现有的服务器设备的PUE值普遍较高,远大于1,无法满足经济效益的需求。再者,现有的服务器散热效果不好,服务器运行产生热能,多数是直接或者通过空调等设备排放到大气中,不仅无法实现回收利用,还需花费巨额成本来进行散热处理,不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0005]因此,急需一种关于服务器冷却的相关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UE小于1.01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7]一种PUE小于1.01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包括热能应用装置和热能交换柜,所述热能交换柜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至少一个热能交换芯;所述热能应用装置连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
[0008]所述热能交换芯包括冷却液循环管道、水循环管道、服务器、板式换热芯和设置有冷却液的内胆,所述服务器设置在所述内胆中;
[0009]所述板式换热芯用于通过水对被加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
[0010]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内胆和所述板式换热芯,用于使所述内胆中被加热的冷却液传递至所述板式换热芯,并使所述板式换热芯中被降温处理的冷却液传递至所述内胆中;
[0011]所述水循环管道连接所述板式换热芯、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
[001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交换芯中还设置有循环泵,用于抽取所述内胆中
被加热的冷却液;
[0013]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
[001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交换芯还包括外胆,所述板式换热芯和所述内胆位于所述外胆中。
[001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交换柜还设置有机架,所述热能交换芯位于所述机架上;
[0016]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热能交换芯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轨。
[001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交换芯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隔热棉。
[001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胆的内底部均匀设置有孔洞,用于使所述冷却液均匀回流入所述内胆。
[001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交换柜还包括配电装置;
[0020]所述配电装置用于使多个所述热能交换芯按预设启动顺序启动和/或按预设关闭顺序关闭。
[002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交换柜还包括设置有传感器的监控装置;
[0022]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用于监测所述热能交换柜的运行数据,并计算预设时间段内的产热量和CO2减排量;
[0023]所述运行数据包括所述进水管的水温、所述出水管的水温和水流速;
[0024]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内胆,用于监测所述热能交换柜的冷却液温度数据。
[002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云管理平台;
[0026]所述云管理平台连接所述热能交换柜,用于将所述运行数据上传到所述云管理平台并对所述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002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交换柜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其它所述热能交换柜的连接孔,实现并柜安装;
[0028]所述热能交换柜的底部安装有调平地脚,用于矫正所述热能交换柜的平衡。
[002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UE小于1.01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PUE值接近于1,在保证服务器冷却效果的同时,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运行成本。通过热能交换芯对服务器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将服务器产生的热能传递至热能应用装置中,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在内胆和板式换热芯之间建立冷却液内循环,通过冷却液循环管道传递冷却液,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设置隔热的内胆和外胆,保证热能不被损耗,且密封效果好,避免冷却液的挥发,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服务器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能有效吸收服务器运行所产生的热能,冷却效果好。热能交换芯的内胆中设置有多个孔洞,能保证冷却液均匀传递至发热源,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进水管和出水管隐藏在热能交换柜的立柱中,大大节约了热能交换柜内的空间。采用挂耳式设计,用户可根据服务器的浸润深度自由调节,以保证服务器完整、有效地浸润在冷却液中。热能交换芯与机架之间采用滑轨连接,可方便对服务器的安装与维护。热能交换柜整体的设计合理,占地空间小,且热能交换柜之间能够连接,并柜安装,大大降低用户的空间成本。板式换热芯采用液冷系统,利用水吸收被加热的冷却
液中的热量,成本低,且被加热的水还可传递至热能应用装置中被回收利用,冷却后的水还可回到热能交换柜,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功耗。液冷系统相较于传统的风冷系统,没有了风扇噪音,且热能交换柜采用了良好的隔音设计,使系统运行的噪声远远小于风冷系统。通过配电装置科学合理的控制热能交换柜的运行,保证热能交换柜高效的运行。通过监控装置实时监测热能交换柜的运行参数,用户可直观的获取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云管理平台存储系统的运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同时,还能与外部装置建立连接,扩展系统的功能性。热能交换柜底部设置有矫正平衡装置,能保证热能交换柜的平稳运行,同时为并柜安装创造条件,提升系统的抗震性。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E小于1.01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能应用装置和热能交换柜,所述热能交换柜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至少一个热能交换芯;所述热能应用装置连接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热能交换芯包括冷却液循环管道、水循环管道、服务器、板式换热芯和设置有冷却液的内胆,所述服务器设置在所述内胆中;所述板式换热芯用于通过水对被加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内胆和所述板式换热芯,用于使所述内胆中被加热的冷却液传递至所述板式换热芯,并使所述板式换热芯中被降温处理的冷却液传递至所述内胆中;所述水循环管道连接所述板式换热芯、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交换芯中还设置有循环泵,用于抽取所述内胆中被加热的冷却液;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交换芯还包括外胆,所述板式换热芯和所述内胆位于所述外胆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交换柜还设置有机架,所述热能交换芯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热能交换芯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数字服务器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仁华麟
申请(专利权)人:易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