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168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包括头盔和便携式背包,所述头盔的顶部设置有指示机构,所述指示机构包括安装箱、电动马达、传动轴、转盘、连接块、激光灯、滑块、电动伸缩杆,所述安装箱固定安装在头盔的顶部,所述电动马达固定安装在安装箱的内壁底部,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固定安装在传动轴表面,所述转盘与安装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顶部与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激光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激光灯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远程专家如何依据AR指导现场施工人员操作的问题。工人员操作的问题。工人员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施工
,具体为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能的传输,是电力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环节。发电厂与电力负荷中心通常都位于不同地区。在水力、煤炭等一次能源资源条件适宜的地点建立发电厂,通过输电可以将电能输送到远离发电厂的负荷中心,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与其他能源输送方式相比较,输电具有损耗小、效益高、灵活方便、易于调节控制、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在地域辽阔的中国,电力输送需要跨越十分长的距离,而且由于电网的覆盖率十分广泛,电网相应需要的检修维护人员很多,而中国目前的一线电力人员缺口严重,而且在面对电力维护这个高度危险的工作时,新手以及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一线人员难免会出现违规操作,而专业人士也不可能到如此广泛的现场进行演示教学,因此需要一种装置能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远程指导,既能够及时发现与改正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规范,也方便专家在远处随时进行直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达到便于专家远程指导现场施工人员规范操作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包括头盔和便携式背包,所述头盔的顶部设置有指示机构,所述头盔的一侧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头盔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与施工人员的目光朝向平行,便于摄像头传递施工人员的第一人称影像。
[0005]进一步,所述指示机构包括安装箱、电动马达、传动轴、转盘、连接块、激光灯、滑块、电动伸缩杆,所述安装箱固定安装在头盔的顶部,所述电动马达固定安装在安装箱的内壁底部,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固定安装在传动轴表面,所述转盘与安装箱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顶部与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激光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激光灯的底部,所述滑块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与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当电动伸缩杆发生伸缩时,滑块与激光灯之间发生转动。
[0006]进一步,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转筒、转块、螺纹杆、转杆、AR眼镜、螺纹筒、压杆、摩擦块、导向筒,转筒固定安装在头盔的一侧,所述转块与转筒转动连接,所述转块与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转筒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与转筒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与AR眼镜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螺纹连接在螺纹杆表面,所述压杆与螺纹筒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摩擦块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块与导向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摩擦块的外壁与导向筒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导向筒固定
安装在转筒内壁,所述转筒的内壁开设有通孔。
[0007]进一步,所述便携式AR背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便携式AR背包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台,摄像台自身能够进行转动,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警示灯,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内部放置有弹簧,弹簧顶动伸缩筒使得伸缩筒处于拉伸状态,所述伸缩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摩擦层,摩擦层能够延缓伸缩筒伸缩的时间,摩擦层与伸缩筒之间的摩擦能够有效地消除弹簧所储蓄的弹性势能,减少施工人员传递给安装架的震动能量,伸缩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鞍,所述卡鞍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震垫,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有背包带,所述背包带活动连接有调节器。
[0008]进一步,所述缓震垫和摩擦层均由橡胶材料制成,既保证了缓震垫较软穿戴舒适也保证了缓震垫与施工人员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避免安装架与施工人员之间脱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伸缩筒受到的摩擦力,保证了伸缩筒和弹簧的缓冲性能足够优秀。
[0009]进一步,所述电动马达、激光灯、电动伸缩杆、警示灯、摄像台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与远程的专家之间实现信息的传递。
[0010]进一步,所述便携式AR背包与AR眼镜电连接,AR眼镜能够将远程专家的D操作演示影像传递给施工人员,便于施工人员学习使用。
[0011]进一步,所述螺纹杆表面的螺纹呈双段设置,且双段设置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螺纹杆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两个所述螺纹筒向中间靠近,保证转杆的两侧均受到对等的摩擦力,不会使得转杆单面受到摩擦力后弯曲。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指示机构,通过远程控制电动马达转动以及控制电动伸缩杆伸缩来调整激光灯的指向,位于远处的专家能够控制激光灯指向施工人员出错的位置或者需要注意的现场方位,便于现场施工人员发现然后进行改进,同时电动马达与电动伸缩杆的配合使得激光灯的转向空间较为广泛,便于远处的专家调整激光灯的指向。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整机构,在现场施工人员不需要远程的AR指导时,能通过转动转杆将AR眼镜转向头盔上方,避免AR眼镜遮挡施工人员的视线,在施工人员需要远程的AR指导时,能够转动转杆使用AR眼镜,而且施工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转块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再通过螺纹筒与压杆带动摩擦块压向转杆,使得转杆受到的摩擦力增加然后不再转动,保证了AR眼镜的位置在调整之后不会出现偏移。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伸缩筒、弹簧和缓震垫,能够保证在施工人员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晃动尽可能的被消除,保证安装在安装架上面的摄像台不会出现较大的晃动,保证摄像台能够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下拍摄传递稳定的画面。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头盔的正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AR背包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指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伸缩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头盔;2、便携式AR背包;3、指示机构;4、调整机构;5、摄像头;6、安装架;7、摄像台;;8、警示灯;9、伸缩筒;10、弹簧;11、卡鞍;12、缓震垫;13、控制器;14、摩擦层;15、背包带;16、调节器;301、安装箱;302、电动马达;303、传动轴;304、转盘;305、连接块;306、激光灯;307、滑块;308、电动伸缩杆;401、转筒;402、转块;403、螺纹杆;404、转杆;405、AR眼镜;406、螺纹筒;407、压杆;408、摩擦块;409、导向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包括头盔1和便携式背包2,便携式AR背包2与AR眼镜405电连接,AR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包括头盔(1)和便携式背包(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1)的顶部设置有指示机构(3),所述头盔(1)的一侧设置有调整机构(4),所述头盔(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机构(3)包括安装箱(301)、电动马达(302)、传动轴(303)、转盘(304)、连接块(305)、激光灯(306)、滑块(307)、电动伸缩杆(308),所述安装箱(301)固定安装在头盔(1)的顶部,所述电动马达(302)固定安装在安装箱(301)的内壁底部,所述电动马达(302)的输出轴与传动轴(303)固定连接,所述转盘(304)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03)表面,所述转盘(304)与安装箱(30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303)的顶部与连接块305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305)与激光灯(306)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07)滑动连接在激光灯(306)的底部,所述滑块(307)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308)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308)的底部与转盘(304)的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场AR输电现场作业用的视野共享远程指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4)包括转筒(401)、转块(402)、螺纹杆(403)、转杆(404)、AR眼镜(405)、螺纹筒(406)、压杆(407)、摩擦块(408)、导向筒(409),转筒(401)固定安装在头盔(1)的一侧,所述转块(402)与转筒(401)转动连接,所述转块(402)与螺纹杆(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403)的另一端与转筒(401)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404)与转筒(401)转动连接,所述转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曦敖志敏田刚张亚维张宇红覃扬杨清河贾力祝嘉伟许朝萍杨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