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混匀装置,包括混匀罐和分流器;混匀罐为一个柱状空心容器,其顶端平面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气溶胶入口;混匀罐的下部还设置有气溶胶出口;分流器包括圆锥形的分流芯、圆柱形的基体、多个分流器支架,以及多个连接板;分流器位于所述气溶胶入口正下方;分流器支架固定连接于混匀罐的顶端平面的内壁上。通过该技术方案,标准气溶胶和洁净气体在进入到混匀罐时,分流芯的锥形面对进入的介质起了分流的作用,使介质从分流芯底部均布的多个分流口进入罐中,最大程度的使它们能够扩散均匀;并且成品通过混匀罐底部设置的多个气溶胶出口向各个方向排出,使得排出的成品气溶胶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出的成品气溶胶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出的成品气溶胶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溶胶混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溶胶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混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气溶胶生成设备中,将标准物质与纯净水混合后通过负压喷嘴喷出标准气溶胶,喷出后与过滤后的洁净气体混合并加热(洁净气体的作用是稀释喷发出来的气溶胶并调整气溶胶浓度),之后便可将成品气溶胶排出。由于不具备专用的混合装置,标准气溶胶与过滤后的洁净气体直接在比较细的管路中混合后即排出,导致扩散不均匀(即混合得不均匀),从而得不到满足要求的成品气溶胶,并对与气溶胶生成设备配套使用的单、多通道粉尘检测仪器产生了不利影响。为解决此问题,改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上配置了一种混合容器,该混合容器的横截面较原来的混合管路管径要大得多,因此气溶胶的混合均匀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000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即使采用了前述的混合容器,标准气溶胶和洁净气体直接进入容器时,压力没有缓冲及均衡,仍旧不能混合均匀,成品气溶胶浓度得不到保障,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如何使标准气溶胶和洁净气体扩散均匀、保证成品气溶胶浓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混匀装置,通过设置混匀罐并在混匀罐中增设分流器的方式,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标准气溶胶和洁净气体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混匀装置,包括混匀罐和设置于所述混匀罐内部的分流器;所述混匀罐为一个柱状空心容器,其顶端平面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气溶胶入口;所述混匀罐的下部还设置有气溶胶出口;所述分流器包括圆锥形的分流芯、连接于所述分流芯正下方的圆柱形的基体、位于所述基体外侧的多个分流器支架,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基体外侧面与所述分流器支架内侧面的多个连接板;所述分流器支架以所述分流芯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布,且所述分流器支架为竖直布置的柱状体结构;所述分流器支架的顶端面与所述分流芯的顶端平齐,所述分流器支架的底端面与所述基体的底端面平齐;所述分流器位于所述气溶胶入口正下方;所述分流器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混匀罐的顶端平面的内壁上。
[0007]优选的,所述分流芯与所述基体为一体式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分流芯底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分流芯与所述基体以螺纹方式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气溶胶出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气溶胶出口以所述混匀罐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布,且每个所述气溶胶出口均周向布置于所述混匀罐的下部侧壁上。
[0010]优选的,所述气溶胶出口的数量为4
‑
6个。
[0011]优选的,所述分流器支架的数量为6
‑
8个。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器支架的数量相同,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分流器支架等宽。
[0013]优选的,所述混匀罐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
[0014]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标准气溶胶和洁净气体在进入到混匀罐时,分流芯的锥形面对进入的介质起了分流的作用,使介质在锥形面的引导下,从分流芯底部均布的多个分流口进入罐中。在这个过程中,介质流向发生了改变,入口处进来的标准气溶胶和洁净气体先从中心向周边流动、再混合到一起,最大程度的使它们能够扩散均匀;并且成品通过混匀罐底部设置的多个气溶胶出口向各个方向排出,使得排出的成品气溶胶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气溶胶混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流芯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流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0020]附图标号:10、分流器;11、分流芯;12、基体;13、分流器支架;14、连接板;15、分流孔;20、混匀罐;21、气溶胶入口;22、气溶胶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混匀装置,包括混匀罐20和设置于所述混匀罐20内部的分流器10;混匀罐20为一个柱状空心容器,其顶端平面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气溶胶入口21,气溶胶入口21为中空的,其与混匀罐20内部贯通;所述混匀罐20的下部还设置有气溶胶出口22,气溶胶出口22也是中空的,其与混匀罐20内部贯通;
[0023]所述分流器10包括圆锥形的分流芯11、连接于所述分流芯11正下方的圆柱形的基体 12、位于所述基体12外侧的多个分流器支架13,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基体12外侧面与所述分流器支架13内侧面的多个连接板14;所述分流器支架13以所述分流芯1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布,且所述分流器支架13为竖直布置的柱状体结构;所述分流器支架13的顶端面与所述分流芯11的顶端平齐,所述分流器支架13的底端面与所述基体12的底端面平齐;
[0024]所述分流器10位于所述气溶胶入口21正下方;所述分流器支架13固定连接于所述混匀罐20的顶端平面的内壁上。
[0025]为了改变进入混匀罐20的介质的流向,使其能够混合均匀,本技术方案设置了圆锥形的分流芯11。分流芯11与气溶胶入口21同轴设置,位于气溶胶入口21的正下方,并且锥
形面朝上。为使分流器10稳固,可将分流器支架13顶端以焊接或粘接的形式固定在混匀罐20的顶面的内侧壁上。这样,当标准气溶胶和洁净气体流入到混匀罐20时,分流芯11的锥形面对进入的介质起了分流的作用,使介质在锥形面的引导下改变了气流方向从而向四周扩散,之后再从分流芯11底部均布的多个分流孔15进入(如图3所示,分流孔15是由多个连接板14相互之间的间隙构成的,由于连接板14为沿轴心均布的,因此分流孔15也是沿分流芯11的轴线均布的)。在这个过程中,介质流向发生了改变,使得入口处进来的标准气溶胶和洁净气体先从中心向四周流动、再混合,最大程度的使它们能够扩散均匀;并且成品通过混匀罐20底部设置的多个气溶胶出口22向各个方向排出,使得排出的成品气溶胶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
[0026]优选的,分流芯11与基体12为一体式结构。
[0027]为简化结构,可将分流芯11与基体12制成一体,通过一块原料直接加工而成。此时分流器支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匀罐(20)和设置于所述混匀罐(20)内部的分流器(10);所述混匀罐(20)为一个柱状空心容器,其顶端平面的中部竖直设置有气溶胶入口(21);所述混匀罐(20)的下部还设置有气溶胶出口(22);所述分流器(10)包括圆锥形的分流芯(11)、连接于所述分流芯(11)正下方的圆柱形的基体(12)、位于所述基体(12)外侧的多个分流器支架(13),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基体(12)外侧面与所述分流器支架(13)内侧面的多个连接板(14);所述分流器支架(13)以所述分流芯(1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布,且所述分流器支架(13)为竖直布置的柱状体结构;所述分流器支架(13)的顶端面与所述分流芯(11)的顶端平齐,所述分流器支架(13)的底端面与所述基体(12)的底端面平齐;所述分流器(10)位于所述气溶胶入口(21)正下方;所述分流器支架(13)固定连接于所述混匀罐(20)的顶端平面的内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芯(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鹏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