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149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包括:组建民猪基础群进行扩繁,选择符合要求的提纯后的民猪;组建选育基础群:将所述提纯后的民猪母猪与美国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其中,选择毛色全黑的杂交猪个体,建立血缘清楚的F1群体,选用F1代群体中母猪继续与所述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生产F2代群体,组建选育基础群;选育核心群,从所述选育基础群中选出符合要求的200头母猪,10头公猪组成所述选育核心群,从选育核心群中基因组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多次选择获得黑猪核心群;世代选育,根据所述测定结果结合外形评分情况得到符合要求的黑猪。该黑猪具有产仔数高、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以及符合中国消费需求等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黑猪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消费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与欧美国家有很大不同,对猪肉的口感、风味有着多元化的需求,但目前的肉猪生产所提供的生猪产品却非常单一,难以适应生猪消费市场的未来发展。国内市场上用于生产猪肉的品种主要以引入品种为主,引入品种猪同生猪生产主流方向一致,追求生长速度,忽略肉质品质;用于中高端猪肉生产的主要以地方品种猪为主,但地方猪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规模小。由于用做中高端猪肉生产的专门化猪品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包括:
[0005]民猪提纯复壮:组建民猪基础群进行扩繁,选择符合要求的提纯后的民猪;
[0006]组建选育基础群:将所述提纯后的民猪母猪与美国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其中,选择毛色全黑的杂交猪个体,建立血缘清楚的F1群体,选用F1代群体中母猪继续与所述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生产F2代群体,组建选育基础群;
[0007]选育核心群,从所述选育基础群中选出符合要求的200头母猪,10头公猪组成所述选育核心群从选育核心群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多次选择获得黑猪核心群,其中,所述新吉林黑猪核心群中至少含8组同一家系血统,其中,同父的仔猪属于同一家系血统;
[0008]世代选育,对所述新吉林黑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对外形进行评估,根据所述测定结果结合外形评分情况得到符合要求的黑猪,对符合要求的黑猪按照每年为一个世代进行选种、选配,以选出选择符合要求的新吉林黑猪。
[0009]优选地,所述组建选育基础群,包括:
[0010]对F2代群体中的猪的肉质、繁殖性能和适应性进行测定,选择符合设定要求的猪,组建选育基础群。
[0011]优选地,所述性能测定中的繁殖性能测定包括:
[0012]记录新吉林黑猪核心群的分娩情况、配种情况,评估繁殖性能,所述分娩情况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
[0013]优选地,所述性能测定中的生产性能测定包括:
[0014]每个家系选留2头后母猪、1头公猪、1头育肥猪,并分别检测日增重、料重比。
[0015]优选地,所述选种包括:在初期,在黑猪30kg前,去除体重未达标准,发育不良、同窝产仔数未达标准,同窝公猪有遗传疾患的仔猪;
[0016]配种时,淘汰超期无发情征候、累配不孕以及不能参加配种的个体。
[0017]优选地,所述选配包括:
[0018]确立选配方案,采用随机交配的选配方式,在选配的过程中控制嫡亲交配;
[0019]制定留种方案,每世代在出生时间、饲养条件和选种标准上保持一致,根据种猪本身以及全同胞或半同胞的生产性能进行选种,每个家系选留2头后母猪、1头公猪、1头育肥猪进行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0020]优选地,按照一年一个世代,亲缘系数:控制在25%以内,近交系数:12.5%。
[0021]优选地,所述外形评分项目包括:品种特征、头颈、背腰、腹部、臀部、四肢、乳头数量及质量和生殖器官;成年种母猪的外貌鉴定评分项目包括:基本外貌特征、体尺、体重、乳房乳头、遗传缺陷、肢蹄等;种公猪的外貌鉴定评分项目包括:基本外貌特征、体尺、体重、遗传缺陷和肢蹄。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改变民猪生长发育慢、饲料报酬低、瘦肉率低,以及国外品种巴克夏猪适应性差、产仔性能低等缺点。以民猪为基本育种素材、同巴克夏猪进行杂交产生的巴民母猪同巴克夏公猪再次杂交,选择符合品种要求的黑猪进行横交固定,经过严格选育培育新吉林黑猪,使其具有产仔数高、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以及符合中国消费需求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杂交育种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0027]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中的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
[0028]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
[0029]S100,民猪提纯复壮:组建民猪基础群进行扩繁,选择符合要求的提纯后的民猪。通过对现有的民猪基础群进行扩繁,在保持原有肉质风味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繁殖性能和育肥性能。
[0030]S200,组建选育基础群:将所述提纯后的民猪母猪与美国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其中,选择毛色全黑的杂交猪个体,建立血缘清楚的F1群体,选用F1代群体中母猪继续与所述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生产F2代群体,组建选育基础群;利用民猪同新引入的美国巴克夏猪进行杂交。建立血缘清楚的F1群体,继续选用F1代群体与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生产F2代群体,组建选育基础群,重点选育肉质优良、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的性状。如图2所示的杂交过程,在杂交创新阶段,通过美国巴克夏种公猪与民猪母猪交配,得到巴民猪,再将巴民猪与另一个美国巴克夏种公猪交配,得到新品种的猪(F2代群体组成的选育基础群)。
[0031]S300,选育核心群,从所述选育基础群中选出符合要求的200头母猪,10头公猪组
成所述选育核心群从选育核心群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多次选择获得黑猪核心群,其中,所述新吉林黑猪核心群中至少含8组同一家系血统,其中,同父的仔猪属于同一家系血统。
[0032]如图2所示,该步骤为图2中的横交固定阶段。从S200中的F2代群体选出200头母猪,10头公猪,其中,至少有8个血统。经过重叠小群闭锁、测定过程得到黑猪核心群。
[0033]S400,世代选育,对所述新吉林黑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对外形进行评估,根据所述测定结果结合外形评分情况得到符合要求的黑猪,对符合要求的黑猪按照每年为一个世代进行选种、选配,以选出选择符合要求的新吉林黑猪。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世代选育的过程。
[0035]世代选育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0036](1)种猪生长性能测定。
[0037]繁殖性能测定。根据新新吉林黑猪核心育种群的分娩记录、配种记录等档案,统计新新吉林黑猪的繁殖性能,主要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等指标。
[0038]生长发育性能测定。每个家系选留2头后母猪、1头公猪、1头育肥猪进行生长发育性能测定。主要测定猪的日增重、料重比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吉林黑猪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民猪提纯复壮:组建民猪基础群进行扩繁,选择符合要求的提纯后的民猪;组建选育基础群:将所述提纯后的民猪母猪与美国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其中,选择毛色全黑的杂交猪个体,建立血缘清楚的F1群体,选用F1代群体中母猪继续与所述巴克夏种公猪进行杂交,生产F2代群体,组建选育基础群;选育核心群,从所述选育基础群中选出符合要求的200头母猪,10头公猪组成所述选育核心群,从选育核心群中基因组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多次选择获得黑猪核心群,其中,所述新吉林黑猪核心群中至少含8组同一家系血统,其中,同父的仔猪属于同一家系血统;世代选育,对所述新吉林黑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对外形进行评估,根据所述测定结果结合外形评分情况得到符合要求的黑猪,对符合要求的黑猪按照每年为一个世代进行选种、选配,以选出选择符合要求的新吉林黑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建选育基础群,包括:对F2代群体中的猪的肉质、繁殖性能和适应性进行测定,选择符合设定要求的猪,组建选育基础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测定中的繁殖性能测定包括:记录新吉林黑猪核心群的分娩情况、配种情况,评估繁殖性能,所述分娩情况包括总产仔数、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于永生李兆华张琪刘洪亮高一刘庆雨张志彬张庆张树敏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