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架结构和强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46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臂架结构和强夯机,包括:臂架主体,顶端设置有臂头件,臂头件包括臂头主体和自臂头主体上延伸设置的承载杆,至少承载杆适于承载待输送件;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撑杆结构,撑杆结构的第一端设置在臂头主体上,并与臂头主体活动连接,其第二端背向臂头件承力方向的一侧延伸;牵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撑杆结构上,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臂架主体上,并分置在撑杆结构两侧,第一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承载杆上。在承载杆上。在承载杆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臂架结构和强夯机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臂架结构和强夯机。

技术介绍

[0002]强夯机是在建筑工程中由于需要对松土压实处理的机器,通过将夯锤起吊到预设高度后释放,下落的夯锤对松土进行冲击和挤压,实现松土的压实。
[0003]现有技术中,在强夯机吊臂臂架上悬挂夯锤等结构的是臂头件,为提升夯实效果,需要尽可能提升夯锤起吊的预设高度,进而需要提升臂头件的设置高度,但是这样设置,增大了夯锤与臂架中心间的力臂,对臂架的截面附加有弯矩,导致臂架的极限载荷下降,降低臂架的吊装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强夯机吊装能力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臂架结构和强夯机。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臂架结构,包括:臂架主体和加强组件。
[0006]臂架主体的顶端设置有臂头件,所述臂头件包括臂头主体和自所述臂头主体上延伸设置的承载杆;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撑杆结构和牵拉组件;所述撑杆结构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并与所述臂头主体活动连接,其第二端背向所述臂头件承力方向的一侧延伸设置;牵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所述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撑杆结构上,所述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臂架主体上,并分置在撑杆结构两侧,所述第一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承载杆上。
[0007]所述臂头件还包括:弹性连杆,其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杆的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臂头主体,所述臂头主体与所述臂架主体的顶端连接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承载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其第二端沿所述臂头主体侧向延伸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弹性连杆与所述承载杆和所述臂头主体连接成形为三角形结构。
[0008]弹性连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弹性件,适于吸收所述承载杆释放待输送件后的弹性势能。
[0009]第一牵拉部和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一端均连接在所述撑杆结构的第二端上。
[0010]臂架主体包括第一节臂,所述第一节臂上设置有所述臂头件,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臂的底端。
[0011]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为拉绳结构。
[0012]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为锁链结构。
[0013]臂头件上还设置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件、第二滑轮件和吊钩装置;第一滑轮件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第二滑轮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杆的第二端;吊钩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件和所述第二滑轮件上,适于吊装待输送件。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强夯机,包括:强夯机本体和上述臂架结构,臂架结构设置
在所述强夯机本体上。
[0015]吊钩装置上吊装有作为待输送件的夯锤,所述夯锤与所述强夯机本体通过拖钩机拉绳连接设置。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臂架结构,包括:臂架主体,其顶端设置有臂头件,所述臂头件包括臂头主体和自所述臂头主体上延伸设置的承载杆,至少所述承载杆适于承载待输送件;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撑杆结构,所述撑杆结构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并与所述臂头主体活动连接,其第二端背向所述臂头件承力方向的一侧延伸设置;牵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牵拉部和所述第二牵拉部,所述第一牵拉部和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撑杆结构上,所述第一牵拉部和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臂架主体上,并分置在撑杆结构两侧,所述第一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承载杆上。
[0018]在臂头主体上活动连接有撑杆结构,并通过第一牵拉部和第二牵拉部分别与承载杆和臂头主体连接,此外,由于各部分相互连接,加强组件均设置在臂头件承力方向的另一侧,在臂架结构工作时,至少承载杆上承载有吊重拉力,同时,第一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承载杆上,其对承载杆的牵拉力与吊重拉力分置在臂架主体的两侧,降低了吊重拉力对臂架的截面附加的弯矩,提高了臂架的吊装能力,克服现有技术中强夯机吊装能力差的缺陷。
[0019]2.本技术提供的臂架结构,所述臂头件还包括:弹性连杆,其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杆的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臂头主体,所述臂头主体与所述臂架主体的顶端连接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承载杆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上,其第二端沿所述臂头主体侧向延伸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弹性连杆与所述承载杆和所述臂头主体连接成形为三角形结构。
[0020]通过设置弹性连杆,连接承载杆和臂头主体,使整体呈三角形结构设置,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保证了臂头件整体结构的稳固,提高了承载杆的承载能力。
[0021]3.本技术提供的臂架结构,所述弹性连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弹性件,适于吸收所述承载杆释放待输送件后的弹性势能。
[0022]承载杆上承载的输送件在被释放后,承载杆在回弹作用下,自身会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会带动臂架主体发生后倾,通过在弹性连杆上设置弹性件,可以在承载杆发生形变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吸收承载杆的弹性势能,阻止其带动臂架主体发生位移,避免臂架主体发生倾覆。
[0023]4.本技术提供的臂架结构,所述臂架主体包括第一节臂,所述第一节臂上设置有所述臂头件,所述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臂的底端。
[0024]将第二牵拉部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节臂的底端,这样设置一方面在保证对撑杆结构的一侧进行稳定牵拉的前提下,将第二牵拉部安装在第一节臂上即可,无需设置整个臂架主体的底端,降低第二牵拉部的安装难度和设置成本;另一方面,这样设置相对于第一牵引部,提高了第二牵拉部的长度,调节了第二牵拉部与撑杆结构间的角度,进一步提高调节牵拉组件的承力水平,进而提高了加强组件对承载杆的牵拉力,更有效降低了吊重拉力对臂架的截面附加的弯矩,提高了臂架的吊装能力。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强夯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的强夯机中臂架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所示的臂架结构中臂头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臂架主体;11、臂头件;111、臂头主体;112、承载杆;113、弹性连杆;12、第一节臂;13、滑轮组件;131、吊钩装置;2、加强组件;21、撑杆结构;221、第一牵拉部;222、第二牵拉部;3、强夯机本体;4、夯锤;5、拖钩机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臂架主体(1),其顶端设置有臂头件(11),所述臂头件(11)包括臂头主体(111)和自所述臂头主体(111)上延伸设置的承载杆(112),至少所述承载杆适于承载待输送件;加强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撑杆结构(21),所述撑杆结构(21)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111)上,并与所述臂头主体(111)活动连接,其第二端背向所述臂头件(11)承力方向的一侧延伸设置;牵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牵拉部(221)和第二牵拉部(222),所述第一牵拉部(221)和所述第二牵拉部(22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撑杆结构(21)上,所述第一牵拉部(221)和所述第二牵拉部(222)的第二端连接在臂架主体(1)上,并分置在所述撑杆结构(21)两侧,所述第一牵拉部(221)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承载杆(1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头件(11)还包括:弹性连杆(113),其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杆(112)的端部,另一端连接所述臂头主体(111),所述臂头主体(111)与所述臂架主体(1)的顶端连接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承载杆(112)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臂头主体(111)上,其第二端沿所述臂头主体(111)侧向延伸设置,适于承载待输送件,所述弹性连杆与所述承载杆(112)和所述臂头主体(111)连接成形为三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建明张扬孙沈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