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120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仿真建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获取负荷建模数据;建立营销负荷分类表;建立所述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的映射关系;建立所述营销负荷分类表和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的映射关系;根据出线运行数据,计算负荷出线对用电负荷设备所占总量的百分比;根据负荷模型参数建立负荷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常态化负荷分析与建模工作,提高了负荷建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性和准确性。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仿真建模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公开文件CN113312748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负荷模型的在线建模方法,包括:采集目标供电区域网络多源负荷数据,并对多源负荷数据以预设的识别规则进行分类,生成分类负荷数据;生成负荷建模基础数据;针对负荷建模基础数据,分析供电区域网络拓扑结构,对各时刻采集的负荷站点所有负荷数据归集整理,综合分析负荷设备类型和占比、马达负荷占比、静态负荷频率特征、分布式新能源类型和占比;采用在线负荷聚合等值算法确定负荷模型参数;根据负荷模型参数,建立负荷模型。实现了常态化负荷分析与建模工作,提高了负荷建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0003]公开文件CN110707692A中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在线负荷分析与建模系统,包括数据识别模块、负荷建模数据完整性校核模块、负荷分析模块、负荷建模模块、故障录波管理模块和故障拟合自动调整模块;该系统在线采集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的变电站及配电网的模型数据、网络拓扑数据、实时数据,以及营销综合数据平台提供的行业负荷分类和负荷实测数据,结合建模系统负荷分类情况,采用综合聚合等值方法,实现了负荷节点的在线负荷分析与建模功能;采用常态化负荷分析与建模工作,提高了负荷建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有效降低负荷分析与建模的实施难度与工作量。
[0004]由于负荷具有多样性、分布性、离散性和时变性,所以负荷建模一直是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当前广泛应用的依旧是基于人工入户调查生成的负荷模型,缺乏时效性和精准度,无法满足电网的稳定计算需求。
[0005]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调查统计花费的时间及人力巨大,况且由于众多条件的局限,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二是用电行业的负荷构成及变电站的用电行业构成调查只能是静止的,实际综合负荷的构成特性则随时间变化且具有随机性,基于调查统计所得结果很难反映其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无法考虑负荷时变性,难以准确模拟负荷的动态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模型的网络拓扑数据、出线运行数据及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将采集的网络拓扑数据、出线运行数据及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作为负荷建模数据;根据网络拓扑数据,确定电力系统模型的拓扑关系,根据所述拓扑关系校验电力系统模型结构的完整性,若完整,创建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根据
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建立营销负荷分类表;建立所述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的映射关系;建立所述营销负荷分类表和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的映射关系;根据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的映射关系及营销负荷分类表和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的映射关系,校验所述负荷建模数据的完整性,若完整,根据出线运行数据,计算负荷出线在用电设备中所占总量的百分比;根据负荷出线在用电设备中所占总量的百分比,计算负荷模型参数,根据负荷模型参数建立负荷模型。
[0007]可选的,网络拓扑数据,包括:主网模型数据、配网图模数据、营配贯通数据及电网模型数据。
[0008]可选的,出线运行数据,包括:主网实时运行数据及配网实时运行数据。
[0009]可选的,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包括:用户负荷实时运行数据、行业负荷分类数据及用户档案信息。
[0010]可选的,电力系统模型结构若不具备完整性,补全电力系统模型的结构。
[0011]可选的,负荷建模数据若不完整,补全负荷建模数据。
[0012]可选的,计算负荷模型参数,包括:计算静态负荷模型参数和动态负荷模型参数;若电力系统中包括新能源发电站,负荷模型参数中包括新能源发电站的模型参数。
[0013]可选的,使用等值法计算负荷模型参数。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电力系统模型的网络拓扑数据、出线运行数据及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将采集的网络拓扑数据、出线运行数据及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作为负荷建模数据;分类表建立单元,根据网络拓扑数据,确定电力系统模型的拓扑关系,根据所述拓扑关系校验电力系统模型结构的完整性,若完整,创建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根据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建立营销负荷分类表;第一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所述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的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建立所述营销负荷分类表和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的映射关系;计算单元,根据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的映射关系及营销负荷分类表和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的映射关系,校验所述负荷建模数据的完整性,若完整,根据出线运行数据,计算负荷出线在用电设备中所占总量的百分比;建模单元,根据负荷出线在用电设备中所占总量的百分比,计算负荷模型参数,根据负荷模型参数建立负荷模型。
[0015]可选的,网络拓扑数据,包括:主网模型数据、配网图模数据、营配贯通数据及电网模型数据。
[0016]可选的,出线运行数据,包括:主网实时运行数据及配网实时运行数据。
[0017]可选的,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包括:用户负荷实时运行数据、行业负荷分类数据及用户档案信息。
[0018]可选的,电力系统模型结构若不具备完整性,补全电力系统模型的结构。
[0019]可选的,负荷建模数据若不完整,补全负荷建模数据。
[0020]可选的,计算负荷模型参数,包括:计算静态负荷模型参数和动态负荷模型参数;若电力系统中包括新能源发电站,负荷模型参数中包括新能源发电站的模型参数。
[0021]可选的,使用等值法计算负荷模型参数。
[002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融合海量、丰富的用户侧的负荷数据,在线接入并集成电网模型、运行、图形和负荷实测数据,灵活运用智能算法,实现对负荷构成的在线智能分析。
[0023]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依赖人工普查、典型负荷站详细调查、数据整理、纠错,有效降低负荷分析与建模的实施难度与工作量。
[0024]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负荷模型在线建模功能,达到准实时、全覆盖、更贴合实际运行情况的负荷节点建模目的,提高电网仿真计算的准确度,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常态化负荷分析与建模工作,提高了负荷建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模型的网络拓扑数据、出线运行数据及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将采集的网络拓扑数据、出线运行数据及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作为负荷建模数据;根据网络拓扑数据,确定电力系统模型的拓扑关系,根据所述拓扑关系校验电力系统模型结构的完整性,若完整,创建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根据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建立营销负荷分类表;建立所述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的映射关系;建立所述营销负荷分类表和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的映射关系;根据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和负荷构成成分定义表的映射关系及营销负荷分类表和负荷建模系统负荷分类表的映射关系,校验所述负荷建模数据的完整性,若完整,根据出线运行数据,计算负荷出线在用电设备中所占总量的百分比;根据负荷出线在用电设备中所占总量的百分比,计算负荷模型参数,根据负荷模型参数建立负荷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网络拓扑数据,包括:主网模型数据、配网图模数据、营配贯通数据及电网模型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出线运行数据,包括:主网实时运行数据及配网实时运行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电力系统模型供电区域内用电设备的历史负荷数据,包括:用户负荷实时运行数据、行业负荷分类数据及用户档案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电力系统模型结构若不具备完整性,补全电力系统模型的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负荷建模数据若不完整,补全负荷建模数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负荷模型参数,包括:计算静态负荷模型参数和动态负荷模型参数;若电力系统中包括新能源发电站,负荷模型参数中包括新能源发电站的模型参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使用等值法计算负荷模型参数。9.一种负荷构成智能识别及精准负荷建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赵兵卜广全郭强安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