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阱LDMOS结构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117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阱LDMOS结构及制备方法,结构包括:衬底表面设有外延层,外延层上设有阱区,阱区内设有STI结构,STI结构由依次并排的N个沟槽连接而成。器件上方还依次设有介质层和层间介质层,之间设有栅极场板和漏极场板,通过贯穿层结构的金属分别形成基区、源区、栅极以及漏区的电学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外延层结构以及新的STI结构,提高了器件性能,降低导通电阻同时保持较高的击穿电压。同时,通过采取场板结构,在不增加所感应的电荷量的情况下增加场板的长度,由此可以增加器件的电场分布长度,并改善电场分布,器件的击穿电压得以提高,同时也会有较小的导通电阻。同时也会有较小的导通电阻。同时也会有较小的导通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阱LDMOS结构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功率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单阱LDMOS(Lateral Double

Diffused MOSFET,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DMOS器件是一种常用的功率器件,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为衡量其性能的重要参数。LDMOS器件追求高击穿电压及低导通电阻,击穿电压是指在保证不被击穿的情况下,LDMOS器件的漏极和栅极之间能够施加的最大电压。传统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相互钳制,提高击穿电压导致导通电阻增加,降低导通电阻导致击穿电压降低,因此只能在导通电阻和击穿电压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0003]现有的一种LDMOS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半导体衬底41,N型阱区47,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浅沟槽隔离)结构49、49a、49b,源区43,漏区44,多晶硅栅极46以及栅极氧化侧墙48b。图中,L为源区43至N型阱区47的横向扩散区域。
[0004]以上LDMOS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在阱区内经常采用传统STI结构,而电流多集中在STI结构的底部边缘,会产生碰撞电离和热载流子。STI结构中的热载流子会捕获电荷,同时在STI结构和硅界面因碰撞电离而产生界面态,从而响器件的性能,同时使器件的导通特性大大降低。
[0005]2、该LDMOS器件中,提高击穿电压必然导致导通电阻增加,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击穿电压的同时也能保证较小的导通电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单阱LDMOS结构及制备方法,改善器件性能,增强击穿电压,降低导通电阻。
[0007]技术方案:一种单阱LDMOS结构,包括:A导电类型衬底,所述A导电类型衬底表面设有A导电类型的轻掺杂外延层,所述轻掺杂外延层上设有B导电类型的阱区,所述B导电类型的阱区内设有第一类STI结构,并在所述轻掺杂外延层表面有源区范围内分别设有三个第二类STI结构;所述LDMOS结构的栅极位于所述轻掺杂外延层表面并横跨部分B导电类型的阱区,所述LDMOS结构的源区位于所述栅极左侧与第一个第二类STI结构之间,所述LDMOS结构的漏区位于B导电类型的阱区内并位于所述第一类STI结构右侧与第二个第二类STI结构之间;在所述第一个第二类STI结构左侧与第三个第二类STI结构之间设有A导电类型基区;其中,所述第一类STI结构包括依次并排的N个沟槽,相邻沟槽通过在表面自上向下刻蚀并氧化形成的氧化层连接,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个第二类STI结构的深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区、源区、栅极、漏区的顶部分别设有金属硅化物;在器件表面设有介质层,在所述介质层上设有分别连接各金属硅化物的窄沟槽,各窄沟槽内分别设有连接各金属硅化物的金属插塞;所述栅极对应的金属插塞顶部设有栅极场板,所述漏区对应
的金属插塞顶部设有漏极场板;在介质层、栅极场板以及漏极场板的表面还覆盖有层间介质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设有分别连接各金属插塞的通孔,各通孔内分别填充有金属;在所述层间介质层表面设有分别连接各通孔内金属的电极。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类STI结构的沟槽的深度H2为所述第二类STI结构深度的61.2%

89.8%。
[0010]进一步的,A导电类型和B导电类型具体为:A为P型,B为N型;或者,A为N型,B为P型。
[0011]进一步的,所述栅极场板和漏极场板的材质分别为多晶硅或金属。
[0012]进一步的,连接相邻沟槽的所述氧化层的深度H1为H2的19.8%

62.3%。
[0013]一种单阱LDMOS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Ⅰ:在A导电类型衬底上外延生长形成A导电类型的轻掺杂外延层;Ⅱ:将器件放入高温炉中,通入氧气与器件表面的硅反应,在表面生长氧化层;Ⅲ:在轻掺杂外延层表面向下注入形成B导电类型的阱区;Ⅳ:在B导电类型的阱区内制作形成第一类STI结构,并在轻掺杂外延层表面有源区范围内分别制作形成三个第二类STI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类STI结构包括依次并排的N个沟槽,相邻沟槽通过在表面自上向下刻蚀并氧化形成的氧化层连接;

:在轻掺杂外延层表面硅氧化形成氧化层,随后淀积生长并刻蚀形成多晶硅的栅极,栅极横跨部分B导电类型的阱区;

:在栅极左侧和第一个第二类STI结构之间注入形成B导电类型轻掺杂漏注入的第一浅注入区,同时的,在B导电类型的阱区内并位于第一类STI结构右侧与第二个第二类STI结构之间注入形成B导电类型轻掺杂漏注入的第二浅注入区;

:在栅极左右侧边分别淀积氧化形成侧墙;

:在第一浅注入区进行同导电类型的高剂量注入形成源区,同时的,在第二浅注入区进行同导电类型的高剂量注入形成漏区;

:在第一个第二类STI结构左侧和第三个第二类STI结构之间离子注入形成A导电类型基区;X:在所述基区、源区、栅极、漏区顶部分别淀积形成金属硅化物。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XI:在器件表面淀积介质层,并刻蚀制作出分别位于各金属硅化物顶部的窄沟槽;XII:对各窄沟槽进行金属淀积填充,窄沟槽内分别填满金属形成金属插塞;XIII:在栅极对应的金属插塞顶部淀积生长形成栅极场板,同时在漏区对应的金属插塞顶部淀积生长形成漏极场板;XIV:在介质层、栅极场板以及漏极场板的表面形成层间介质层,随后在基区、源区、栅极、漏区顶部分别刻蚀通孔,各通孔与垂直对应的金属插塞相连;XV:对各通孔进行金属淀积填充,使各通孔内填满金属;XVI:在层间介质层表面形成分别对应连接各通孔内金属的电极。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XII中,在窄沟槽内先淀积一层阻挡层金属充当金属与介质层的粘合剂,再在阻挡层金属表面淀积氮化金属充当金属的扩散阻挡层。
[0016]进一步的,所述栅极场板和漏极场板的材质分别为多晶硅或金属。
[0017]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了外延层结构以及新的浅槽隔离结构,提高了器件性能,保持较高的击穿电压。
[0018]2、通过采取场板结构,在不增加所感应的电荷量的情况下增加场板的长度,由此可以增加器件的电场分布长度,并改善电场分布,器件的击穿电压得以提高,同时也会有较小的导通电阻。
[0019]3、本专利技术的LDMOS是单阱型器件,工艺简单,特别适用于逻辑CMOS工艺中。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的一种LDMOS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阱LDMOS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中第一类STI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击穿电压(BV)/导通电阻(Rsp)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0022]如图2所述的一种单阱LDMOS结构,其制备方法包括:Ⅰ:在A导电类型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阱LDMOS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导电类型衬底(200),所述A导电类型衬底(200)表面设有A导电类型的轻掺杂外延层(210),所述轻掺杂外延层(210)上设有B导电类型的阱区(310),所述B导电类型的阱区(310)内设有第一类STI结构(103),并在所述轻掺杂外延层(210)表面有源区范围内分别设有三个第二类STI结构;所述LDMOS结构的栅极(420)位于所述轻掺杂外延层(210)表面并横跨部分B导电类型的阱区(310),所述LDMOS结构的源区(330s)位于所述栅极(420)左侧与第一个第二类STI结构(105A)之间,所述LDMOS结构的漏区(330d)位于B导电类型的阱区(310)内并位于所述第一类STI结构(103)右侧与第二个第二类STI结构(105B)之间;在所述第一个第二类STI结构(105A)左侧与第三个第二类STI结构(105C)之间设有A导电类型基区(340);其中,所述第一类STI结构(103)包括依次并排的N个沟槽(103

i),相邻沟槽(103

i)通过在表面自上向下刻蚀并氧化形成的氧化层连接,沟槽(103

i)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个第二类STI结构(105B)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阱LDMOS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区(340)、源区(330s)、栅极(420)、漏区(330d)的顶部分别设有金属硅化物(450);在器件表面设有介质层(510),在所述介质层(510)上设有分别连接各金属硅化物(450)的窄沟槽(610),各窄沟槽(610)内分别设有连接各金属硅化物(450)的金属插塞;所述栅极(420)对应的金属插塞顶部设有栅极场板(620g),所述漏区(330d)对应的金属插塞顶部设有漏极场板(620d);在介质层(510)、栅极场板(620g)以及漏极场板(620d)的表面还覆盖有层间介质层(520),在所述层间介质层(520)上设有分别连接各金属插塞的通孔(630),各通孔(630)内分别填充有金属;在所述层间介质层(520)表面设有分别连接各通孔(630)内金属的电极(7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阱LDMOS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STI结构(103)的沟槽(103

i)的深度H2为所述第二类STI结构深度的61.2%

89.8%。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阱LDMOS结构,其特征在于,A导电类型和B导电类型具体为:A为P型,B为N型;或者,A为N型,B为P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阱LDMOS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场板(620g)和漏极场板(620d)的材质分别为多晶硅或金属。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阱LDMOS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相邻沟槽(103

i)的所述氧化层的深度H1为H2的19.8%

62.3%。7.一种单阱LDMOS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Ⅰ:在A导电类型衬底(200)上外延生长形成A导电类型的轻掺杂外延层(210);Ⅱ:将器件放入高温炉中,通入氧气与器件表面的硅反应,在表面生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晨王彬徐凯吴李瑞赵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游隼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