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11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假体组件,包括:植入筒,具有第一筒段,第一筒段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筒段上设置有轴向切口,轴向切口贯穿第一筒段的内外表面;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择一地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植入筒内,第一撑杆端部位于植入筒内并与第一筒段的端面具有预设距离,第二撑杆穿出于植入筒的端面,其中,第一撑杆或者第二撑杆与第一筒段抵接配合以使第一筒段外扩。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内植入假体与残肢的固定难度较大的问题。残肢的固定难度较大的问题。残肢的固定难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假体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假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截肢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假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临床应用中的假肢包括容纳式假肢和植入式假肢两类。其中,容纳式假肢通过接受腔与患者的残肢相连,然而由于接受腔制作不合格,容易导致残肢变形,同时长期的压迫还可能导致肉瘤的产生,严重时可产生痛感。而且容纳式假肢与残肢接触面之间由于透气性差,会产生异味,假肢与残肢的摩擦也会致使残肢易发生感染。容纳式假肢的接受腔也会使肢体的活动范围受限。植入式假肢由于取消了接受腔,残肢软组织不承受力,受力状态更为合理,运动范围加大。
[0003]在相关技术中,植入式假肢主要包括内植入假体和外部假肢,内植入假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残肢和外部假肢。内植入假体由生物相容材料制成,与残肢的骨骼实现骨性结合。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植入式假肢存在内植入假体与残肢的固定难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体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内植入假体与残肢的固定难度较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假体组件,包括:植入筒,具有第一筒段,第一筒段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筒段上设置有轴向切口,轴向切口贯穿第一筒段的内外表面;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择一地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植入筒内,第一撑杆端部位于植入筒内并与第一筒段的端面具有预设距离,第二撑杆穿出于植入筒的端面,其中,第一撑杆或者第二撑杆与第一筒段抵接配合以使第一筒段外扩。
[0006]进一步地,植入筒还包括与第一筒段连接的第二筒段,第一筒段具有远离第二筒段的第一端和靠近第二筒段的第二端,轴向切口由第一筒段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筒段的第二端,其中,当第一撑杆连接于植入筒内时,第一撑杆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筒段内并与第二筒段连接,当第二撑杆连接于植入筒内时,第二撑杆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筒段内并与第二筒段连接。
[0007]进一步地,第一筒段的内孔为锥形孔,第一筒段的内孔的直径由第一筒段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一撑杆包括与第一筒段配合的第一锥杆段,第二撑杆包括与第一筒段配合的第二锥杆段,第一锥杆段的锥度和第二锥杆段的锥度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筒段的内孔的锥度。
[0008]进一步地,假体组件还包括第三撑杆,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和第三撑杆择一地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植入筒内,第三撑杆穿出于植入筒的端面,其中,第三撑杆与第一筒段抵接配合以使第一筒段外扩,第三撑杆和第一筒段之间设置有止退结构。
[0009]进一步地,第一筒段的内孔的直径小于第二筒段的内孔的直径,第二筒段的内孔
为螺纹孔,其中,当第一撑杆连接于植入筒内时,第一撑杆还包括与螺纹孔配合的第一螺杆段,当第二撑杆连接于植入筒内时,第二撑杆还包括与螺纹孔配合的第二螺杆段,当第三撑杆连接于植入筒内时,第三撑杆包括与螺纹孔配合的第三螺杆段。
[0010]进一步地,止退结构包括止退环槽以及伸入至止退环槽内的止退凸起,止退环槽设置在第三撑杆的外壁上,止退凸起设置在第一筒段的第一端的孔壁上。
[0011]进一步地,第一筒段的内孔为锥形孔,第一筒段的内孔的直径由第一筒段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三撑杆还包括与第一筒段的内孔配合的柱杆段,柱杆段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筒段的内孔的直径的最小值。
[0012]进一步地,轴向切口为多个,多个轴向切口将第一筒段分隔成多个瓣体,其中至少一个瓣体包括沿第一筒段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设置的多个瓣体单元,相邻的两个瓣体单元的宽度不相等。
[0013]进一步地,轴向切口包括第一轴向切口和多个第二轴向切口,第一轴向切口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轴向切口之间,第二轴向切口呈直线形,第一轴向切口包括曲线段。
[0014]进一步地,曲线段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曲线段的凸出方向相反。
[0015]进一步地,第一轴向切口还包括多个直线段,每个曲线段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直线段之间。
[0016]进一步地,假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撑杆设置的侧壁的第一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撑杆的侧壁的第二传感器以及设置于第三撑杆的侧壁的第三传感器,其中,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三传感器择一地与假体组件外的控制器连接。
[0017]进一步地,植入筒还包括与第二筒段连接的第三筒段,第三筒段的内孔的直径大于第二筒段的内孔的直径,假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三筒段的内孔内的封堵件。
[0018]进一步地,第三筒段的内孔包括与第二筒段的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封堵件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其中,内螺纹的螺距等于第二外螺纹的螺距,内螺纹的材质为金属,第二外螺纹的材质为塑料。
[0019]进一步地,封堵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三筒段的内孔内的封堵塞,封堵塞位于第一密封件远离第二筒段的一端,封堵塞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第三外螺纹,其中,第三外螺纹的螺距与内螺纹的螺距相等。
[0020]进一步地,第三筒段的内孔和第二筒段的内孔之间具有台阶面,假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台阶面处的第二密封件;植入筒还包括连接在第二筒段和第三筒段之间的第四筒段,第四筒段的外径小于第二筒段的外径。
[0021]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假体组件包括:植入筒、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植入筒具有第一筒段。第一筒段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筒段上设置有轴向切口。轴向切口贯穿第一筒段的内外表面。轴向切口的设置使得植入筒能够产生径向变形。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择一地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植入筒内。第一撑杆端部位于植入筒内并与第一筒段的端面具有预设距离,第二撑杆穿出于植入筒的端面。其中,植入筒的第一筒段插入残肢的类正锥形的骨腔内的情况下,第一筒段上的第一外螺纹旋入至残肢骨腔内壁内,再向第一筒段内插入至第一撑杆,第一撑杆与第一筒段抵接配合以使第一筒段外扩,由于类正锥形的骨腔尺寸由其口部至内部的方向逐渐变小,旋入至残肢骨腔内壁内的第一外螺纹受到反向挤压,由于第一撑杆端部位于植入筒内并与第一筒段的端面具有预设距离,使得植入筒内具
有变形空间,以使第一筒段的外扩形状保持不变或者第一筒段内缩,以使第一筒段上的第一外螺纹与残肢骨腔结合紧密,容易固定并能够保证假体组件的固定效果。植入筒的第一筒段插入残肢的类柱形的骨腔内情况下,第一筒段上的第一外螺纹旋入至残肢骨腔内壁内,再向第一筒段内插入至第二撑杆,第二撑杆与第一筒段抵接配合以使第一筒段外扩,由于类柱形的骨腔尺寸由其口部至内部的方向大致相等,第一外螺纹继续向残肢骨腔内壁内挤入,以使第一筒段上的第一外螺纹与残肢骨腔结合紧密,容易固定并能够保证假体组件的固定效果。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内植入假体与残肢的固定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且植入筒的外露于残肢的部分与外部假肢相连。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筒(10),具有第一筒段(11),所述第一筒段(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2),所述第一筒段(11)上设置有轴向切口,所述轴向切口贯穿所述第一筒段(11)的内外表面;第一撑杆(20)和第二撑杆(30),所述第一撑杆(20)和所述第二撑杆(30)择一地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植入筒(10)内,所述第一撑杆(20)端部位于所述植入筒(10)内并与所述第一筒段(11)的端面具有预设距离(D),所述第二撑杆(30)穿出于所述植入筒(10)的端面,其中,所述第一撑杆(20)或者所述第二撑杆(30)与所述第一筒段(11)抵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筒段(11)外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筒(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筒段(11)连接的第二筒段(14),所述第一筒段(11)具有远离所述第二筒段(14)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第二筒段(14)的第二端,所述轴向切口由所述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筒段(11)的第二端,其中,当所述第一撑杆(20)连接于所述植入筒(10)内时,所述第一撑杆(2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筒段(14)内并与所述第二筒段(14)连接,当所述第二撑杆(30)连接于所述植入筒(10)内时,所述第二撑杆(3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筒段(14)内并与所述第二筒段(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段(11)的内孔为锥形孔,所述第一筒段(11)的内孔的直径由所述第一筒段(1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撑杆(20)包括与所述第一筒段(11)配合的第一锥杆段(21),所述第二撑杆(30)包括与所述第一筒段(11)配合的第二锥杆段(31),所述第一锥杆段(21)的锥度和所述第二锥杆段(31)的锥度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筒段(11)的内孔的锥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假体组件还包括第三撑杆(40),所述第一撑杆(20)、所述第二撑杆(30)和所述第三撑杆(40)择一地且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植入筒(10)内,所述第三撑杆(40)穿出于所述植入筒(10)的端面,其中,所述第三撑杆(40)与所述第一筒段(11)抵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筒段(11)外扩,所述第三撑杆(40)和所述第一筒段(11)之间设置有止退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假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段(11)的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筒段(14)的内孔的直径,所述第二筒段(14)的内孔为螺纹孔,其中,当所述第一撑杆(20)连接于所述植入筒(10)内时,所述第一撑杆(20)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第一螺杆段(22),当所述第二撑杆(30)连接于所述植入筒(10)内时,所述第二撑杆(30)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第二螺杆段(32),当所述第三撑杆(40)连接于所述植入筒(10)内时,所述第三撑杆(40)包括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第三螺杆段(42);所述假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撑杆(20)的侧壁的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撑杆(30)的侧壁的第二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撑杆(40)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