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979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包括建筑本体、顶棚、蓄水池、太阳能电板、控电箱、过滤机构、水循环机构和控温机构,所述顶棚设于建筑本体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板设于建筑本体上,所述控电箱设于建筑本体上,所述蓄水池设于建筑本体底部,所述过滤机构设于蓄水池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过滤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多余清水经过过滤后进入蓄水池,水循环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蓄水池内清水经抽水泵抽入至水箱中,经喷头喷洒出清水,从而便于循环利用水资源,控温机构的设置避免建筑本体内部温度过高,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的设置方便了大棚内部供电的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室一体化建筑。室一体化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大棚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方便农作物的种植,在冬季内部温度比外界要高很多,可以在大棚内部种植反季的蔬菜,因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农业大棚有很多种类,其中之一就是光伏温室大棚。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光伏温室大棚,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内部喷洒清水时得不到有效利用,不能够实现水循环,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综上,现有的大多数光伏温室大棚不能很好地契合实际需要。因此,需要一种循环利用水资源、避免温度过高、使用方便的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去解决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具有循环利用水资源、避免温度过高、使用方便有益效果。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包括建筑本体、顶棚、蓄水池、太阳能电板、控电箱、过滤机构、水循环机构和控温机构,所述顶棚设于建筑本体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板设于建筑本体上,所述控电箱设于建筑本体上,所述蓄水池设于建筑本体底部,所述过滤机构设于蓄水池上,所述水循环机构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控温机构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抽水泵、抽水管、排水管、潜水泵、水箱和出水管,所述抽水泵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抽水管一端设于蓄水池内,所述抽水管另一端设于抽水泵输入端上,所述水箱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排水管一端设于水箱中上部,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设于抽水泵输出端上,所述潜水泵设于水箱内,所述出水管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出水管与顶棚之间设有悬挂绳,所述出水管设于潜水泵输出端上。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种植土壤和过滤砂石,所述种植土壤设于蓄水池上方,所述过滤砂石设于种植土壤与蓄水池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控温机构包括温度感应器和排气风扇,所述温度感应器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排气风扇设于顶棚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潜水泵建立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排气风扇建立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板与控电箱建立电性连接,所述控电箱与排气风扇建立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喷头,所述喷头设有多组。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上设有补水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棚为半圆形设计。
[00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
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过滤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多余清水经过过滤后进入蓄水池,水循环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蓄水池内清水经抽水泵抽入至水箱中,经喷头喷洒出清水,从而便于循环利用水资源,控温机构的设置避免建筑本体内部温度过高,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的设置方便了大棚内部供电。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在附图中:1、建筑本体,2、顶棚,3、蓄水池,4、太阳能电板,5、控电箱,6、过滤机构,7、水循环机构,8、控温机构,9、抽水泵,10、抽水管,11、排水管,12、潜水泵,13、水箱,14、出水管,15、悬挂绳,16、种植土壤,17、过滤砂石,18、温度感应器,19、排气风扇,20、喷头,21、补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17]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包括建筑本体1、顶棚2、蓄水池3、太阳能电板4、控电箱5、过滤机构6、水循环机构7和控温机构8,所述顶棚2设于建筑本体1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板4设于建筑本体1上,所述控电箱5设于建筑本体1上,所述蓄水池3设于建筑本体1底部,所述过滤机构6设于蓄水池3上,所述水循环机构7设于建筑本体1内,所述控温机构8设于建筑本体1内,所述水循环机构7包括抽水泵9、抽水管10、排水管11、潜水泵12、水箱13和出水管14,所述抽水泵9设于建筑本体1内,所述抽水管10一端设于蓄水池3内,所述抽水管10另一端设于抽水泵9输入端上,所述水箱13设于建筑本体1内,所述排水管11一端设于水箱13中上部,所述排水管11另一端设于抽水泵9输出端上,所述潜水泵12设于水箱13内,所述出水管14设于建筑本体1内,所述出水管14与顶棚2之间设有悬挂绳15,所述出水管14设于潜水泵12输出端上。
[0018]其中,所述过滤机构6包括种植土壤16和过滤砂石17,所述种植土壤16设于蓄水池3上方,所述过滤砂石17设于种植土壤16与蓄水池3之间。
[0019]所述控温机构8包括温度感应器18和排气风扇19,所述温度感应器18设于建筑本
体1内,所述排气风扇19设于顶棚2上。
[0020]所述温度感应器18与潜水泵12建立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18与排气风扇19建立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板4与控电箱5建立电性连接,所述控电箱5与排气风扇19建立电性连接。
[0021]所述出水管14上设有喷头20,所述喷头20设有多组。
[0022]所述水箱13上设有补水口21。
[0023]所述顶棚2为半圆形设计。
[0024]具体使用时,白天阳光充足时,太阳能电板4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充当电源对电器等进行供电,通过补水口21向水箱13内倒入有清水,启动潜水泵12,将清水输送至出水管14中,并由喷头20排出清水,进行浇灌,浇灌后多余的清水经过种植土壤16由过滤砂石17过滤后进入蓄水池3,并由抽水泵9利用抽水管10将清水抽入并返回至水箱13中,实现清水的循环利用,温度感应器18监测大棚内部温度,当内部温度高于时,开启排气风扇19对大棚内部进行散热,并启动潜水泵12,由喷头20喷出清水进行降温。
[0025]尽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顶棚、蓄水池、太阳能电板、控电箱、过滤机构、水循环机构和控温机构,所述顶棚设于建筑本体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板设于建筑本体上,所述控电箱设于建筑本体上,所述蓄水池设于建筑本体底部,所述过滤机构设于蓄水池上,所述水循环机构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控温机构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抽水泵、抽水管、排水管、潜水泵、水箱和出水管,所述抽水泵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抽水管一端设于蓄水池内,所述抽水管另一端设于抽水泵输入端上,所述水箱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排水管一端设于水箱中上部,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设于抽水泵输出端上,所述潜水泵设于水箱内,所述出水管设于建筑本体内,所述出水管与顶棚之间设有悬挂绳,所述出水管设于潜水泵输出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可水循环利用的光伏温室一体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种植土壤和过滤砂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鼎卫智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