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包括线损分析仪和侧板,所述线损分析仪内嵌设有散热网,所述线损分析仪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线损分析仪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滑轨内,所述滑轨嵌设在U形框内侧壁上,所述U形框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固定连接有阻尼转轴,所述阻尼转轴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该电力线损分析装置设置线损分析仪两侧的滑板与U形框内部两侧的滑轨对应,沿着滑轨将线损分析仪插入U形框内,从而将线损分析仪连接在U形框上,旋转挡板,使挡板抵住滑板,从而将线损分析仪安装在U形框内,当需要拆卸线损分析仪时,将挡板旋转至外侧,然后直接将线损分析仪从U形框中抽出即可。然后直接将线损分析仪从U形框中抽出即可。然后直接将线损分析仪从U形框中抽出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传输
,具体为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损即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用户,经过输、变、配电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存在着电阻,因此电能通过时就会产生损耗,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周围的介质中,另外在加上一部分客观存在的管理损耗,这两部分电能损耗就构成了电力传输中的所有线损电量,简称为电力线损,而线损分析仪就是用来统计分析在不同路段电力传输的线损。
[0003]而目前在电力传输中所使用的线损分析仪不便于拆卸安装,且由于线损分析仪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仅仅依靠散热网无法满足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在电力传输中所使用的线损分析仪不便于拆卸安装,且由于线损分析仪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仅仅依靠散热网无法满足散热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包括线损分析仪和侧板,所述线损分析仪内嵌设有散热网,所述线损分析仪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线损分析仪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滑轨内,所述滑轨嵌设在U形框内侧壁上,所述U形框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固定连接有阻尼转轴,所述阻尼转轴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
[0006]优选的,所述线损分析仪,包括通槽、凹槽、限位垫、卡块、背板和扣槽,所述线损分析仪背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垫,所述限位垫内卡合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一侧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卡合连接在通槽内,所述背板上开设有扣槽。
[0007]优选的,所述线损分析仪上方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转轴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上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内套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固定连接在马达输出端,所述马达固定连接在线损分析仪上方。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垫内部横截面面积略小于卡块的横截面面积,且限位垫的材料为橡胶。
[0009]优选的,所述通孔、环形板、支杆、第二轴承、转轴、扇叶、第一带轮、皮带、第二带轮和马达构成联动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U形框一侧,所述侧板内螺纹连接有螺钉,且螺钉的长度远大于侧板的厚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力线损分析装置:
[0012]1.设置有滑板、滑轨、U形框、第一轴承、阻尼转轴、挡板,首先,通过侧板上连接的螺钉将U形框固定在特定的位置,然后,将线损分析仪两侧的滑板与U形框内部两侧的滑轨一一对应,再然后沿着滑轨将线损分析仪插入U形框内,从而将线损分析仪连接在U形框上,然后通过第一轴承和阻尼转轴旋转挡板,使挡板抵住滑板,从而将线损分析仪固定在U形框内,从而便于安装线损分析仪,当需要拆卸线损分析仪时,将挡板旋转至外侧,然后直接将线损分析仪从U形框中抽出即可;
[0013]2.设置有散热网、通孔、环形板、支杆、第二轴承、转轴、扇叶、第一带轮、皮带、第二带轮、马达,当线损分析仪工作时,启动马达,马达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通过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叶转动,扇叶产生的冷风从散热网中通出,构成完整的散热通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0014]3.设置有线损分析仪,包括通槽、凹槽、限位垫、卡块、背板、扣槽,当需检修时,将线损分析仪从U形框中取出,然后,通过扣槽向外拉动背板,将背板从通槽中取出,从而便于取下背板,检修线损分析仪内部组件,当检修完成后,将背板卡入通槽内,此时卡块卡入凹槽内,并挤压限位垫,通过限位垫增加摩擦力,使背板牢固的安装在通槽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通孔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通槽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图。
[0019]图中:1、线损分析仪;101、通槽;102、凹槽;103、限位垫;104、卡块;105、背板;106、扣槽;2、散热网;3、控制面板;4、滑板;5、滑轨;6、U形框;7、第一轴承;8、阻尼转轴;9、挡板;10、通孔;11、环形板;12、支杆;13、第二轴承;14、转轴;15、扇叶;16、第一带轮;17、皮带;18、第二带轮;19、马达;20、侧板;2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包括线损分析仪1、散热网2、控制面板3、滑板4、滑轨5、U形框6、第一轴承7、阻尼转轴8、挡板9、通孔10、环形板11、支杆12、第二轴承13、转轴14、扇叶15、第一带轮16、皮带17、第二带轮18、马达19、侧板20和螺钉21,所述线损分析仪1内嵌设有散热网2,所述线损分析仪1,包括通槽101、凹槽102、限位垫103、卡块104、背板105和扣槽106,所述线损分析仪1背部开设有通槽101,所述通槽101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02,所述凹槽102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垫103,所述限位垫103内卡合连接有卡块104,所述限位垫103内部横截面面积略小于卡块104的横截面面积,且限位垫103的材料为橡胶,通过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使卡块104能够比较牢固的安装在凹槽102内,所述卡块104一侧固定连接有背板105,所述背板105卡合连接在通槽101内,所述背板
105上开设有扣槽106,便于拆卸背板105,从而便于检修线损分析仪1内部组件,所述线损分析仪1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3,所述线损分析仪1上方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环形板11、支杆12、第二轴承13、转轴14、扇叶15、第一带轮16、皮带17、第二带轮18和马达19构成联动结构,从而使马达19转动时扇叶15跟随转动,进而对线损分析仪1内部进行散热,所述通孔10内固定连接有环形板11,所述环形板1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杆12,所述支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3,所述第二轴承13内固定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末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5,所述转轴14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16,所述第一带轮16上套接有皮带17,所述皮带17内套接有第二带轮18,所述第二带轮18固定连接在马达19输出端,所述马达19固定连接在线损分析仪1上方,通过马达19带动扇叶15转动,从而有效提高线损分析仪1内部散热效果,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包括线损分析仪(1)和侧板(20),所述线损分析仪(1)内嵌设有散热网(2),所述线损分析仪(1)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损分析仪(1)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板(4),所述滑板(4)滑动连接在滑轨(5)内,所述滑轨(5)嵌设在U形框(6)内侧壁上,所述U形框(6)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内固定连接有阻尼转轴(8),所述阻尼转轴(8)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损分析仪(1),包括通槽(101)、凹槽(102)、限位垫(103)、卡块(104)、背板(105)和扣槽(106),所述线损分析仪(1)背部开设有通槽(101),所述通槽(101)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02),所述凹槽(102)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垫(103),所述限位垫(103)内卡合连接有卡块(104),所述卡块(104)一侧固定连接有背板(105),所述背板(105)卡合连接在通槽(101)内,所述背板(105)上开设有扣槽(1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损分析仪(1)上方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陈君,李蒙,
申请(专利权)人:李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