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082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基础包括:锚杆、锚盘、法兰盘、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和外锚管,所述锚盘为多个,沿所述锚杆的轴向间隔固定于所述锚杆的外周,所述法兰盘固定连接于所述锚杆的顶端,所述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与所述锚杆连接且沿所述锚杆的径向向外伸出4段两两垂直的螺纹杆,所述外锚管的直径大于所述锚杆的直径,其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横向螺栓长孔,所述外锚管套设于所述锚杆的上段,所述螺纹杆对应穿过所述外锚管的横向螺栓长孔,且通过与其配合的螺帽实现所述外锚管与所述锚杆的间距调节及固定。该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施工方便,结构合理,便于调整基础根开,可抵御较大的水平载荷。水平载荷。水平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送电线路基础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及其施工方法,适用于平原及丘陵交通方便的地区,除岩石、碎石土质外,其它土质均可使用。

技术介绍

[0002]螺旋锚是一种创新型环保基础,由锚杆、锚盘、上部平台等部分组成,利用深层土体抗力的锚固结构。施工时不必开挖基坑,通过对螺旋锚杆施加扭矩,将螺旋锚盘旋拧至较深土体中,对土体的扰动小,能充分发挥原状土体固有强度,提高承载能力。螺旋锚加工简单、安装和施工方便、钻进速度快且发挥承载能力快,能大幅度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对环境破坏小、承载力高、变形小,对于解决流沙、沼泽等地质线路基础施工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螺旋锚施工设备的原因,螺旋锚难以达到精准定位,因此,国外及国内均在施工后的锚杆顶部另焊连接件,再与铁塔连接,现场焊接对焊接工艺要求较高,较难满足质量验收要求,另外,螺旋锚杆较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易发生较大变形,因此通常将几根锚杆组合在一起,形成群锚基础,群锚顶需另加钢承台,这样将增加焊接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钢材消耗量,造价比传统基础增加很多。
[0003]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的螺旋锚基础结构,无需现场焊接,能够精准定位,以满足组塔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螺旋锚需现场焊接、无法精准定位、水平位移大等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包括:锚杆、锚盘、法兰盘、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和外锚管,其中,所述锚盘为多个,沿所述锚杆的轴向间隔固定于所述锚杆的外周,所述法兰盘固定连接于所述锚杆的顶端,所述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与所述锚杆连接且沿所述锚杆的径向向外伸出4段两两垂直的螺纹杆,所述外锚管的直径大于所述锚杆的直径,其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横向螺栓长孔,所述外锚管套设于所述锚杆的上段,所述螺纹杆对应穿过所述外锚管的横向螺栓长孔,且通过与其配合的螺帽实现所述外锚管与所述锚杆水平间距的调节及固定。
[0006]优选,所述锚盘呈螺旋状。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法兰盘与所述锚杆同轴设置,且通过法兰肋板与所述锚杆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连接于所述外锚管的偏上方。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锚管偏下方的紧固螺栓,用于紧固连接所述外锚管和所述锚杆。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螺纹杆为两根且位于不同平面上,每根螺纹杆均同时穿过所述外锚管和锚杆且通过螺帽固定。
[0011]进一步优选,与每根螺纹杆配合的螺帽为4个或6个,其中,两个螺帽对应锁紧于所述锚杆的外侧,其他螺帽对应紧固于所述外锚管的外侧和/或内侧。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螺纹杆为4根,两两位于一条直线上,其中,沿所述锚杆的周向相邻的两根螺纹杆位于不同平面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锚杆固定,另一端穿过所述外锚管的横向螺栓长孔,其中,与每根螺纹杆配合的螺帽均为2个或4个,对应紧固于所述外锚管的外侧和/或内侧。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外锚管的下部设置有外锚盘。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通过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外锚管和锚杆;
[0016]S2:旋拧所述锚杆至设计埋深,并调整所述法兰盘的方向;
[0017]S3:利用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调整锚杆与外锚管的水平间距,以满足组塔要求;
[0018]S4:利用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固定所述外锚管与所述锚杆,完成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的施工。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运行安全可靠,基础施工不开挖,无混凝土作业,基础施工安全环保,不会产生水土流失,外锚管可抵御水平力产生的侧向弯矩,锚杆可抵御竖向上拔及下压荷载,外锚管通过螺纹杆及螺帽与锚杆连接,可作为锚杆的定位固定设施,以便于锚杆的二次精准定位,以满足组塔要求。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可在锚杆旋拧至设计埋深后,通过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调整基础根开,以满足组塔要求。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法兰、锚杆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专利技术。
[0026]为了解决现有螺旋锚难以达到精确定位、需现场焊接连接件,难以满足质量验收要求的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包括:锚杆1、锚盘2、法兰盘3、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和外锚管5,其中,所述锚盘2为多个,沿所述锚杆1的轴向间隔固定于所述锚杆1的外周,所述锚盘2优选呈螺旋状,所述法兰盘3固定连接于所述锚杆1的顶端,优选,所述法兰盘的尺寸与塔脚板相同,施工完成后可直接组塔,所述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与所述锚杆1连接且沿所述锚杆1的径向向外伸出4段两两垂直的螺纹杆4,所述外锚管5的直径大于所述锚杆1的直径,其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4对应的横向螺栓长孔51,所述外锚管5套设于所述锚杆1的上段,所述螺纹杆4对应穿过所述外锚管5的横向螺栓长孔51,且通过与其配合的螺帽6实现所述外锚管5与所述锚杆1水平间距的调节及固
定,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外锚管5的下部设置有外锚盘52。
[0027]该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通过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可调节外锚管与锚杆的间距,并可在达到预期间距时对两者进行固定,使两者共同承担外载荷,其中,所述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与锚杆连接且通过与螺纹杆配合的螺帽与外锚管连接,当该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被旋拧至设计埋深时,通过旋拧螺帽,可推动锚杆沿螺纹杆的轴向运动,进而调整锚杆与外锚管的水平间距,以满足组塔要求,其中,外锚管的直径大于锚杆的直径,且与锚杆连接,不仅可以抵御较大的水平荷载,还可以在推动锚杆运动的过程中,作为定位固定设施,以便于锚杆的精准定位。
[0028]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法兰盘3与所述锚杆1同轴设置,且通过法兰肋板7与所述锚杆1固定连接。
[0029]为了便于调节所述外锚管与锚杆的间距,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连接于所述外锚管5的偏上方。
[0030]在旋拧锚杆的过程中,外锚管与锚杆同步旋转,为了保证外锚管入土的稳定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锚管偏下方的紧固螺栓,用于紧固连接所述外锚管5和所述锚杆1,当外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1)、锚盘(2)、法兰盘(3)、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和外锚管(5),其中,所述锚盘(2)为多个,沿所述锚杆(1)的轴向间隔固定于所述锚杆(1)的外周,所述法兰盘(3)固定连接于所述锚杆(1)的顶端,所述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与所述锚杆(1)连接且沿所述锚杆(1)的径向向外伸出4段两两垂直的螺纹杆(4),所述外锚管(5)的直径大于所述锚杆(1)的直径,其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4)对应的横向螺栓长孔(51),所述外锚管(5)套设于所述锚杆(1)的上段,所述螺纹杆(4)对应穿过所述外锚管(5)的横向螺栓长孔(51),且通过与其配合的螺帽(6)实现所述外锚管(5)与所述锚杆(1)水平间距的调节及固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盘(2)呈螺旋状。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3)与所述锚杆(1)同轴设置,且通过法兰肋板(7)与所述锚杆(1)固定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及固定结构连接于所述外锚管(5)的偏上方。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锚管(5)偏下方的紧固螺栓,用于紧固连接所述外锚管(5)和所述锚杆(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组合型螺旋锚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4)为两根且位于不同平面上,每根螺纹杆(4)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民白晶石王东星杨立叶永明高明德周为华徐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