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672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方法,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腔环形板的一侧对接管道的一端插设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内,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上均设置有与对接管道配合使用的限位机构,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制板且第一预制板的底部与第一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基座顶部右侧第二基座顶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三预制板且第三预制板的顶部与对接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均设置有排水机构,解决传统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在对接时对接精准度过低,降低了海底悬浮隧道对接效率且易使海底悬浮隧道损坏的问题。道损坏的问题。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隧道
,涉及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底隧道是在海峡、海湾和河口等处的海底之下建造沟通陆地间交通运输的交通管道,海底隧道一般分海底表面和海底地层之下两种类型,建筑方法也不相同,其中海底悬浮隧道为海底隧道的一种,在对相邻两组悬浮隧道之间进行对接时,需要用到对接装置。
[0003]然而传统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在对接时过程过于繁琐,同时需要多次找准对接位置才能对其进行精准对接,极大的降低了海底悬浮隧道的对接效率,同时多次的对接会使两组相邻之间的海底悬浮隧道不断接触碰撞,很容易使海底悬浮隧道损坏,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传统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在对接时对接精准度过低,极大的降低了海底悬浮隧道的对接效率,同时多次的对接会使两组相邻之间的海底悬浮隧道不断接触碰撞,易使海底悬浮隧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包括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腔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基座,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的一侧连通有对接管道且对接管道的一端插设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内,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上均设置有与对接管道配合使用的限位机构,对接管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基座配合使用的第二基座,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制板且第一预制板的底部与第一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基座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预制板,第二基座顶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三预制板且第三预制板的顶部与对接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均设置有排水机构,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表面的右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环,第二预制隧道本体表面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环配合使用的第二密封环,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腔底部的右侧均嵌设有与排水机构配合使用的水位传感器。
[0007]进一步,限位机构包括第三密封环,第三密封环设置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腔的右侧,第二预制板的顶部与第三密封环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腔右侧的四周均设置有卡座且卡座的一侧与第三密封环的右侧固定连接,对接管道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与卡座卡接使用的卡块,第二密封环一侧的四周均插设有螺纹杆,第一密封环的一侧嵌设有与螺纹杆配合使用的螺纹套,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固定柱。
[0008]进一步,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管,排水管嵌设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表面的四周,排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第一基座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置有分散管,分散管的一侧连通有连通管,第二基座上开设有与连通管配合使用的凹槽,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底部右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设置有弧形管,弧形管相互远离的一端连通有固定管,分散管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有管道,管道远离分散管的一端贯穿至弧形槽内并与固定管的一侧连通。
[0009]进一步,排水管远离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的一端插设有密封塞,密封塞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帽且密封帽的内腔套设在排水管上,排水管表面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密封帽的内壁开设有与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
[0010]进一步,密封帽上对称分布有两组辅助杆。
[0011]进一步,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且凸块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0012]进一步,密封塞远离密封帽的一端呈圆锥形结构。
[0013]进一步,螺纹杆远离第二密封环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螺纹杆的表面滑动设置有与螺纹套筒配合使用的辅助轴承,且辅助轴承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组插座,插座远离辅助轴承的一侧插设在第一密封环上。
[0014]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的对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施工人员预先将第一预制隧道本体进行固定,此时第一预制隧道本体的一端是最前端,不会接触海水,随后施工人员将第二预制隧道本体下沉至海水内,并使对接管道插入第一预制隧道本体的另一端,此时施工人员利用多组固定柱对第二预制隧道本体进行转动,使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内转动推进,从而可带动对接管道上的卡块进行转动推进,使卡块和卡座快速相互卡接,将对接管道快速限位,进而使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实现快速且精准的对接,随后施工人员将螺纹杆穿过第二密封环并与第一密封环上的螺纹套螺纹对接,从而将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快速固定,进而将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在对接后快速限位,随后施工人员将多组螺纹套筒逐一与螺纹杆的一端螺纹对接,此时在辅助轴承的辅助下,插座可插设在第一密封环上,从而对螺纹杆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之间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0016]S2、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对接时,对接处的海水会经由多组排水管排出,直至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对接完成,此时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之间的对接处依旧会留存很多海水,此时施工人员将第一预制板拆除,并进入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内,随后施工人员利用外接水泵与连通管对接,从而在弧形管的辅助下,将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对接处的海水进行吸收,并经由固定管传输至管道内,最后经由管道传输至分散管内,最后外接水泵将分散管内的海水经由外接水管传输至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外,同时水位传感器可对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对接处的海水水位进行实时监测,方便将海水完全抽离,同时单向阀的设计,可有效避免在排水时海水倒灌;
[0017]S3、随后施工人员将密封塞插入排水管内,对排水管的内腔进行堵塞,同时利用密封帽与排水管进行螺纹对接,方便在将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对接处留存
的海水排出后,对排水管进行密封,随后施工人员拆除第三预制板和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内的第二预制板,方便施工人员可进入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内,重复以上对接步骤,将后续多组悬浮隧道进行相互卡接固定,从而可完成对海底隧道的建设工作;
[0018]S4、同时可将第二预制隧道本体设计为类似三通管结构,方便形成海底隧道网群,便于根据现场需求,使隧道网群可四通八达。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利用对接管道可使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快速插接,并在多组固定柱的辅助下,辅助施工人员对第二预制隧道本体进行转动推进,从而可带动对接管道上的卡块进行转动推进,实现卡块和卡座的快速相互卡接,从而可对接管道快速限位,进而使第一预制隧道本体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实现快速且精准的对接,并利用螺纹杆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包括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内腔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基座(7),所述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板(13),所述环形板(13)的一侧连通有对接管道(6)且对接管道(6)的一端插设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内,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上均设置有与对接管道(6)配合使用的限位机构(9),所述对接管道(6)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基座(7)配合使用的第二基座(8),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预制板(10)且第一预制板(10)的底部与第一基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座(7)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预制板(11),所述第二基座(8)顶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三预制板(12)且第三预制板(12)的顶部与对接管道(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内均设置有排水机构(14),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表面的右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环(3),所述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表面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一密封环(3)配合使用的第二密封环(4),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内腔底部的右侧均嵌设有与排水机构(14)配合使用的水位传感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第三密封环(901),所述第三密封环(901)设置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内腔的右侧,所述第二预制板(11)的顶部与第三密封环(9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内腔右侧的四周均设置有卡座(902)且卡座(902)的一侧与第三密封环(90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对接管道(6)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与卡座(902)卡接使用的卡块(903),所述第二密封环(4)一侧的四周均插设有螺纹杆(904),所述第一密封环(3)的一侧嵌设有与螺纹杆(904)配合使用的螺纹套,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表面的四周均设置有固定柱(9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14)包括排水管(141),所述排水管(141)嵌设在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表面的四周,所述排水管(141)上设置有单向阀(142),所述第一基座(7)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设置有分散管(143),所述分散管(143)的一侧连通有连通管(144),所述第二基座(8)上开设有与连通管(144)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底部右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弧形槽(147),所述弧形槽(147)内设置有弧形管(146),所述弧形管(146)相互远离的一端连通有固定管(145),所述分散管(143)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有管道(148),所述管道(148)远离分散管(143)的一端贯穿至弧形槽(147)内并与固定管(145)的一侧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底悬浮隧道水下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41)远离第一预制隧道本体(1)和第二预制隧道本体(2)的一端插设有密封塞(18),所述密封塞(18)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帽(17)且密封帽(17)的内腔套设在排水管(141)上,所述排水管(141)表面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帽(17)的内壁开设有与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峰马杰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博诚凯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