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66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迎浪面与离浪面,所述墙体的基层现场取材制得;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墙体上,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墙体的壁厚方向设置且用于防止墙体过早的出现裂缝和滑移,避免墙体迅速弱化,以及提高了墙体的刚度,减小了墙体的位移量,从而提高了墙体断面利用率,避免人为地加大开挖断面的预留量;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设置于所述墙体的迎浪面上,所述加强层用于强化所述墙体的抗冲击力,解决现有消浪挡墙需要重新运输材料进行浇筑成型,一是浪费材料,二是加工周期长,需要等待材料的运输到位的问题。要等待材料的运输到位的问题。要等待材料的运输到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的
,特别地,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堤坝、港口等近海岸工程建设中,常常会设置消浪墙用于减少岸边所受到的波浪影响。
[0003]消浪挡墙的侧向承载能力与L/H值相关(L/H:墙宽与墙高之比)。因此,如果要提高消浪挡墙的侧向承载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增加L/H。但是,由于施工空间受到限制,可行的解决方案是设置垂直向锚杆。
[0004]在夏季台风期,由于浪高超过设计浪高,下落的海水会对挡墙顶面进行冲击,这时会造成挡墙筋材分离、开裂等破坏。增加挡墙本身的高度,这样就加大了建筑成本,并且当修筑高度较高时,土的侧向压力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对挡墙稳定性也有影响,并且增加挡墙本身的高度会使L/H值会下降,这样就会对消浪挡墙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0005]现有消浪挡墙需要重新运输材料进行浇筑成型,一是浪费材料,二是加工周期长,需要等待材料的运输到位,因此,基于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思想提出一种新型的消浪挡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以解决现有消浪挡墙需要重新运输材料进行浇筑成型,一是浪费材料,二是加工周期长,需要等待材料的运输到位的技术问题。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型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包括:
[0008]墙体,所述墙体包括迎浪面与离浪面,所述墙体的基层现场取材制得;
[0009]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墙体上,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墙体的壁厚方向设置且用于防止墙体过早的出现裂缝和滑移,避免墙体迅速弱化,以及提高了墙体的刚度,减小了墙体的位移量,从而提高了墙体断面利用率,避免人为地加大开挖断面的预留量;
[0010]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设置于所述墙体的迎浪面上,所述加强层用于强化所述墙体的抗冲击力。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作墙体时,通过先后参观取材制作墙体的基层,通过将连接组件穿设过墙体并在墙体内充当加强筋,对现场取材浇筑的墙体进行加固,将连接组件沿着墙体的壁厚方向设置,且在墙体的迎浪面设置加强层,在对浪潮进行阻挡时可以加强墙体的抗冲击力,通过连接组件对墙体的壁厚方向进行拉紧,使得墙体的加固效果更好,且通过连接组件贯穿墙体对拉固定,具有保证墙体与连接组件共同作用,避免墙体与连接组件被“各个击破”,从而提高墙体的抗拉、抗弯与抗剪能力;防止墙体过早的出现裂缝和
滑移,避免围岩迅速弱化,从而保证墙体长期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墙体长期稳定性;提高了墙体的刚度,减小了墙体的位移量,从而提高了墙体断面利用率,避免人为地加大开挖断面的预留量;通过对墙体的基层现场取材制作具有解决现有消浪挡墙需要重新运输材料进行浇筑成型,一是浪费材料,二是加工周期长,需要等待材料的运输到位的问题。
[0012]进一步地墙体的基层采用疏浚土层,疏浚土层采用就地取材的疏浚土并对疏浚土采用水泥

磷石膏双掺固化处理制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墙体通过疏浚土层浇筑而成,由于疏浚土层多为淤泥,含水量大,在浇筑时难以成型,通过水泥与磷石膏对疏浚土层进行固化,将疏浚土层内的水分进行吸收固化,使得墙体浇筑成型速度更快,且通过复合层对疏浚土层进行固化,提高了墙体的强度,使得墙体在对浪花进行抵挡时,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
[0014]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位于所述迎浪面的一侧以及位于所述离浪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负载面板,所述负载面板用于对所述墙体固化支撑。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体的两侧设置负载面板,对墙体进行加固,且负载面板可在浇筑墙体之前进行浇筑,使得在浇筑墙体时可以将负载面板当作模板使用,在对墙体浇筑时可以方便墙体成形。
[0016]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层包括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用于加强所述墙体的表面承载力。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层包括混凝土板,通过混凝土板增加墙体的承载力,在浪潮对墙体进行冲击时,通过混凝土板对浪潮进行卸载,将浪潮的冲力在混凝土板上进行卸载,避免浪潮过大对墙体的冲击力过大造成墙体的损坏。
[00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锚杆与锚头,所述锚杆穿设过所述墙体,锚杆的至少一端穿设过墙体及负载面板并通过锚头进行锁紧,锚头抵紧于所述负载面板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锚杆穿设过墙体并穿过负载面板,通过锚头将锚杆的两端锁紧在负载面板上,在锚杆锁紧的对拉下,增强墙体的强度,通过锚杆穿设在墙体内充当加强筋,对墙体内的疏浚土层进行加固,提高墙体的承载力。
[0020]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板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锚杆穿设过所述负载面板的伸出端处于所述容纳槽内并通过所述锚头进行锁紧,进而使所述锚头抵接于所述容纳槽内。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板上设置有容纳槽,加固锚杆的伸出端与锚头收纳在容纳槽内,避免锚杆的端部与锚头突出导致混凝土板与负载面板之间存在间隙,导致混凝土板对于墙体的加固效果差,使得墙体的承载力降低。
[0022]进一步地,所述锚杆与水平线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范围为15
°‑
25
°
或者呈剪式交叉布设。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锚杆与墙体呈15
°‑
25
°
或者呈剪式交叉布设设置,使得锚杆的在墙体内对拉时,增大对墙体的受力面积,将锚杆在墙体上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锚杆的锚固效果,增强了墙体的强度。
[0024]进一步地,所述锚杆于所述墙体内呈均匀设置且相邻锚杆的之间距离为0.5

1.5m。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邻锚杆之间的距离设置在0.5

1.5m之间,使得锚杆在墙体上的排布均匀设置,通过锚杆对拉,将墙体加固,避免锚杆分布过于稀疏导致墙体的
11,通过水泥层与磷石膏掺混对疏浚土层11进行吸水固化。墙体1上设置由于连接组件2,将疏浚土层11固化后,通过连接组件2对墙体1加筋紧固。连接组件2沿着墙体1的壁厚方向设置,将墙体1对拉紧固,墙体1的高度设置在2

4m,墙体的高度低于2m时,在进行消浪阻挡时容易造成墙体1过低对浪潮的抵御效果差;墙体1的高度高于4m时,工人在对墙体进行加工时,由于墙体过高,在施工时不便于工人施工。因此墙体的高度设置在3m或者4m 最佳,在方便工人施工的同时,可以提高墙体对浪潮的抵御。
[0040]参照图1、图2,墙体1还包括迎浪面与离浪面。墙体1在迎浪面上的负载面板12上还设置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混凝土板13,在迎浪面一侧再浇筑一层耐腐蚀的混凝土板13,混凝土板13厚度在70

90mm之间。当混凝土板13的厚度小于70mm,在对浪潮进行阻挡时,由于混凝土13板较窄,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包括迎浪面与离浪面,所述墙体(1)的基层现场取材制得;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设置于所述墙体(1)上,所述连接组件(2)沿所述墙体(1)的壁厚方向设置且用于防止墙体(1)过早的出现裂缝和滑移,避免墙体(1)迅速弱化,以及提高了墙体(1)的刚度,减小了墙体(1)的位移量,从而提高了墙体(1)断面利用率,避免人为地加大开挖断面的预留量;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设置于所述墙体(1)的迎浪面上,所述加强层用于强化所述墙体(1)的抗冲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位于迎浪面的一侧以及位于离浪面的一侧均设置有负载面板(12),所述负载面板(12)用于对所述墙体(1)固化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包括混凝土板(13),所述混凝土板(13)用于加强所述墙体(1)的表面承载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锚杆支护消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锚杆(21)与锚头(22),所述锚杆(21)穿设过所述墙体(1),锚杆(21)的至少一端穿设过墙体及负载面板并通过锚头(22)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蔡燕峰王伟陈志福林昭伟卢闰罗英张志演刘智敏王兴昊胡添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