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49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由一阴极、一铟锡氧化物阳极、一层发光层、一层电洞传递层、一层电子传递层、一层电洞注入层以及一层中间层所组成,其配置为发光层位于阴极与铟锡氧化物阳极间;电洞传递层位于发光层与铟锡氧化物阳极间;电子传递层位于发光层与阴极间;电洞注入层位于电洞传递层与铟锡氧化物阳极间;以及位于电洞注入层与电洞传递层之间的中间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元件,且特别有关于一种有机电激发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简称OEL)元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激发光具有自发光、广视角(达160度)、高应答速度、低驱动电压、全色彩等特点,目前已可实用化,可应用于彩色平面显示元件,例如小型显示面板、户外显示看板、计算机及电视屏幕等。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是利用两个电极包夹具有发光特性的有机膜,当施加直流电压时,电洞会由阳极(anode)注入而电子会由阴极(cathode)注入,因为外加电场所造成的电位差,使得载子(carrier)在薄膜中移动并产生再结合,部分由电子电洞再结合所放出的能量会将发光分子激发形成单一激态分子。当单一激态分子释放能量回到基态时,其中一定比例的能量会以光子的方式放出而发光,此即为有机电激发光的元件原理。公知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基本构造是由一玻璃作为基底,然后由阴极与透明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阳极中夹一层具有发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层(emitting layer,简称EML)。此外,为使载子的注入和传输达到平衡,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构造中更包括位于发光层与阳极间的电洞传递层(hole transport layer,简称HTL),用以将电洞由电极注入和传输;位于发光层与阴极间的电子传递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简称ETL),用以电子由电极注入和传输;以及位于电洞传递层与阳极间的电洞注入层(hole injecting layer,简称HIL),是于电压低时,仍可将电洞注入发光层。目前使用的电洞注入层,多选用如CuPc(Copper phthalocyanine)的材质。而改变电洞传递层的材质后,如图1所示,图1是公知采用CuPc/NPB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以“A”为代号)与使用CuPc/2T-NATA作为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以“B”为代号)的电流密度(mA/cm2)对驱动电压(V)的数据曲线图。由图1可知具高传递速率特性的材质作为电洞传递层时,能够明显增进电洞注入速率,同时能降低驱动电压。然而,当利用如2T-NATA的具高传递速率特性的材质作为电洞传递层时,却会发生载子复合的效率不彰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以于电洞注入速率增加的同时,增进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效率。根据上述与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由一阴极、一阳极、一层发光层、一层电洞传递层、一层电子传递层、一层电洞注入层以及一层中间层所组成,其配置发光层位于阴极与阳极间;电洞传递层位于发光层与阳极间;电子传递层位于发光层与阴极间;具高传递速率特性的中间层位于电洞传递层与电洞注入层间;其中中间层的传递速率较电洞传递层及电洞注入层传递速率高。本专利技术因为在两个具电洞传递特性的材质中加入一层传递速率较高的中间层,所以能够在增加电洞注入速率的同时,增进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A是公知采用CuPc/NPB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与图1-B是公知采用CuPc/2T-NATA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电流密度对驱动电压的数据曲线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与公知采用CuPc/NPB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效率对电压的数据曲线图;图4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与公知采用CuPc/NPB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电洞注入率对驱动电压的数据曲线图。200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02阳极204阴极 206发光层208电洞传递层210电子传递层212中间层214电洞注入层具体实施方式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00由一阳极202、一阴极204、一层发光层(emitting layer,简称EML)206、一层电洞传递层(holetransport layer,简称HTL)208、一层电子传递层(electron transportlayer,简称ETL)210、一层电洞注入层(hole injecting layer,简称HIL)214以及一层中间层212所组成,其配置为发光层206位于阴极204与铟锡氧化物阳极202间;电洞传递层208位于发光层206与铟锡氧化物阳极202间;电子传递层210位于发光层206与阴极204间;电洞注入层214位于电洞传递层208与铟锡氧化物阳极202间;以及具高传递速率的中间层212位于电洞传递层208与电洞注入层214间,其中中间层212的传递速率(mobility)较电洞传递层208的传递速率高。请继续参照图2,其中阳极202的材质例如是铟锡氧化物(indiumtin oxide,简称ITO);阴极204的材质例如是镁银合金(Mg/Ag)、氟化锂/铝(LiF/Al)或是其它金属材质;而发光层206的材质例如是AlqDCJTB((8-hydroxyquinoline)(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电洞传递层208的材质例如是氮,氮’-两(1-萘基)-氮,氮’两-(苯基)-对二氨基联苯(N,N’-Di(naphthalene-l-yl)-N,N’-diphenyl-benzidine,又称为NPB);电子传递层210的材质则例如是三-(8-羟基奎林)铝(tri-(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又称Alq3)、PPV(poly(p-phenylenevinylene))等;电洞注入层214的材质例如是苯二甲蓝素(Phthalocyanine)的衍生物CuPc(Copper phthalocyanine);以及中间层212的材质是三苯基胺(Tri-phenyamine)的衍生物,例如是3-4,4’4”-(2-萘基)-三苯基胺(Tris-4,4’4”-(2-naphthyl)-triphenylamine,又称2T-NATA)。而为了证明本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200比公知以CuPc/NPB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的公知结构更具有效率,请参照图3所示。图3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以“C”为代号)与公知采用CuPc/NPB作为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以“A”为代号)效率(cd/A)对电压(V)的数据曲线图,由本图可知,当电压上升至4V时,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效率值约3.5cd/A,而公知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无法在如此低的电压下发光,而且就算电压逐渐上升,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效率仍然大于公知的元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确实较单纯以CuPc/NPB作为电洞注入层/电子传递层的公知结构更有效率。而且,如图4所示,图4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以“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元件包括:一阴极;一阳极,位于该阴极下;一发光层,位于该阴极与该阳极之间;一电洞传递层,位于该发光层与该阳极间;一电子传递层,位于该发光层与该阴极间;一电洞注入层,位于该电洞传递层与 该阳极间;以及一中间层,位于该电洞注入层与电洞传递层之间,其中该中间层的传递速率较该电洞传递层的传递速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元件包括一阴极;一阳极,位于该阴极下;一发光层,位于该阴极与该阳极之间;一电洞传递层,位于该发光层与该阳极间;一电子传递层,位于该发光层与该阴极间;一电洞注入层,位于该电洞传递层与该阳极间;以及一中间层,位于该电洞注入层与电洞传递层之间,其中该中间层的传递速率较该电洞传递层的传递速率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中间层的材质包括三苯基胺的衍生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中间层的材质包括3-4,4’4”-(2-萘基)-三苯基胺(2T-NATA)。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阴极的材质包括氟化锂/铝(LiF/Al)。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阳极的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ITO)。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电洞传递层的材质包括氮,氮’-两(1-萘基)-氮,氮’两-(苯基)-对二氨基联苯(NPB)。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电子传递层的材质包括三-(8-羟基奎林)铝(Alq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其特征是,该电洞注入层的材质包括苯二甲蓝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宜凡杨文坪陈文焜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