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43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由封隔器本体构成,所述封隔器本体还包括起锚固作用的卡瓦机构;所述卡瓦机构由第一卡瓦组件和第二卡瓦组件构成;所述第一卡瓦组件、第二卡瓦组件套设在所述封隔器本体的中心管上;所述第一卡瓦组件一端连接有上接头、其另一端连接胶筒组件;所述胶筒一端与所述第二卡瓦组件连接;所述卡瓦组件一端连接有下接头,该封隔器可以利用卡瓦机构将封隔器胶筒下部环空压力全部传递给井壁,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单卡瓦锚定套管,使卡瓦过度受力不均造成封隔器后期回收率不高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封隔器回收率。封隔器回收率。封隔器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


[0001]本技术属于油气开采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

技术介绍

[0002]鉴于目前海上油气田环境的特殊性,常在油气开采或生产过程中在油气层的上部设置有油管携带封隔器以控制井下油气压力,降低井控风险,该封隔器通过油管下入,外部设置有卡瓦、胶筒密封机构,无需服务工具,直接油管憋压实现封隔器的座封。后期通过直接上提管柱,剪切解封环后,实现封隔器的回收,引起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目前,市面上针对该种类型的封隔器基本上都是采用下部一组卡瓦设计,封隔器座封后卡瓦锚住套管,封隔器下部环空压力通过密封胶筒将下部压力转换成对封隔器的上推力,上推力通过封隔器内部设置的套筒将力全部作用在封隔器的下锥体上,最终封隔器下部环空压力全部通过下锥体、卡瓦最用在套管上,这样封隔器就实现了锚定密封功能。
[0004]油管携带可回收封隔器其解封过程为直接上提管柱,但因其结构设计过程中将封隔器下部环空压力全部转换成卡瓦对套管的锚定力,使下锥体过度支撑卡瓦,当实施解封时,剪断解封环后因下锥体过度支撑卡瓦导致下锥体无法下移释放卡瓦,致使封隔器无法完成解封过程,只能后续通过切割油管或封隔器中心管进行打捞,工序复杂,周期长,费用高,为油田的高效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0005]针对原来的油管携带可回收式封隔器采用下部一组卡瓦设计,其受力点均分布在卡瓦与下锥体部位,后续解封过程中上提管柱解封环剪切后因下锥体过度支撑卡瓦,下锥体无法下移释放卡瓦,造成封隔器回收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该封隔器可以利用卡瓦机构将封隔器胶筒下部环空压力全部传递给套管,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单组卡瓦锚定套管,使卡瓦过度受力不均造成封隔器后期回收率不高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封隔器回收率。
[0007]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由封隔器本体构成,所述封隔器本体还包括起锚定作用的卡瓦机构;所述卡瓦机构由第一卡瓦组件和第二卡瓦组件构成;所述第一卡瓦组件、第二卡瓦组件套设在所述封隔器本体的中心管上;所述第一卡瓦组件一端连接有上接头、其另一端连接胶筒组件;所述胶筒一端与所述第二卡瓦组件连接;所述卡瓦组件一端连接有下接头。进一步,所述第一卡瓦组件由套设在中心管上的第一卡瓦片、限位卡瓦架、支撑套和上锥体构成,所述第一卡瓦片设置在所述支撑套上,所述支撑套通过其上的锥形状台肩与所述上锥体连接,所述第一卡瓦片与上接头之间设置有限位卡瓦架;所述第一
卡瓦片与卡瓦架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卡瓦组件由套设在中心管上的第二卡瓦片、套筒和下接头构成;所述第二卡瓦片与所述下接头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下接头上设置有剪切销钉。
[0010]进一步,所述胶筒组件套设在中心管上,包含两个侧胶筒和一个中间胶筒、胶筒套筒。进一步,所述第一卡瓦片、第二卡瓦片上设置有凸状齿的防滑部。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卡瓦片、第二卡瓦片均为4组。
[0012]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主要解决了现阶段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整体悬挂能力及回收成功率。该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胶筒上、下各设置有一组卡瓦,胶筒、卡瓦完成座封后,两组卡瓦共同作用在套管壁上,且封隔器胶筒下部环空压力全部传递至第一卡瓦组件上。上、下两组卡瓦全部作用在套管上,锚定性能可靠。
[0014]2、本技术提高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悬挂能力及回收成功率,在胶筒上下各设置一组卡瓦,封隔器座封完成后,上、下两组卡瓦全部作用在套管上,可以应对来自胶筒上下两个方向的压力,封隔器回收时,上、下卡瓦依次回收。
[0015]3、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卡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卡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胶筒相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包括可拆卸的中心管100,及套设于所述中心管上的第一卡瓦组件200、第二卡瓦组件400及胶筒相关组件300。其中,贯穿于所述第一卡瓦组件200、所述第二卡瓦组件400、所述胶筒组件300的中心管与上接头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卡瓦组件200由套设在中心管100上的4组第一卡瓦片204、限位卡瓦架202、支撑套205和上锥体206构成,所述第一卡瓦片204设置在所述支撑套205上,所述支撑套205通过其上的锥形台肩与所述上锥体206连接,所述第一卡瓦片204与上接头500之间设置有限位卡瓦架202。所述第一卡瓦片204与卡瓦架20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03。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卡瓦组件400由套设在中心管100上的4组第二卡瓦片401、套筒403和下接头404构成;所述第二卡瓦片401与所述下接头404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02,套筒403。所述下接头404上设置有剪切销钉405;所述第一卡瓦200、第二卡瓦300的设置有凸状齿防滑部。所述胶筒组件301套设在中心管100上,包含两个侧胶筒302和一个中间胶筒303、胶筒套筒301。
[0019]本技术在实际生产实施过程:
[0020]1)油管携带可回收式封隔器跟随油管下放至井下设计深度后,封堵油管携带可回收式封隔器下部油管,油管内加压,第一、第二卡瓦张开锚定在套管壁上,胶筒压缩与套管壁贴合完成密封。
[0021]2)油管携带可回收式封隔器座封过程中下锥体下移支撑第一卡瓦,第一卡瓦端面内部有与下锥体外端面一致的锐角或钝角,下锥体下移过程中可以与下卡瓦锥面完好的贴合,使下卡瓦受力均匀。
[0022]3)油管携带可回收式封隔器座封过程中上锥体和支撑套上移支撑第一卡瓦,第一卡瓦端面内部有与上锥体外端面一致的锐角或钝角,上锥体上移过程中可以与上卡瓦锥面完好的贴合,使上卡瓦受力均匀。上锥体和支撑套之间是通过上锥体内部台肩定位。
[0023]4)该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胶筒采用三块式设计,包含有两块侧胶筒和一块中胶筒,且两块侧胶筒的硬度高于中胶筒的硬度,封隔器胶筒挤压胀封时中胶筒更容易产生形变,中胶筒起主要密封功能。两个侧胶筒硬度高于中胶筒当胶筒承受高压力时,中胶筒挤压侧胶筒可使侧胶筒进一步产生形变贴合在套管壁上,起到防凸作用,使密封更为可靠。该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解封过程为直接上提管柱剪切解封销钉,下接头在重力作用下下移,下卡瓦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回缩。同时的,支撑套上移并脱离上锥体,第一卡瓦在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回收。胶筒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解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由封隔器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器本体还包括起锚固作用的卡瓦机构;所述卡瓦机构由第一卡瓦组件和第二卡瓦组件构成;所述第一卡瓦组件、第二卡瓦组件套设在所述封隔器本体的中心管上;所述第一卡瓦组件一端连接有上接头、其另一端连接胶筒组件;所述胶筒一端与所述第二卡瓦组件连接;所述卡瓦组件一端连接有下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式生产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瓦组件由套设在中心管上的第一卡瓦片、限位卡瓦架、支撑套和上锥体构成,所述第一卡瓦片设置在所述支撑套上,所述支撑套通过其上的锥形状台肩与所述上锥体连接,所述第一卡瓦片与上接头之间设置有限位卡瓦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红意贺勇于海洋华允龙李本东董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雷油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