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41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解决现有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要不损耗大,要不结构操作复杂的问题。包括有光波合波发送组件和光波接收分波组件,光波合波发送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相邻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一准直器连接;光波接收分波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相邻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准直器连接;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与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入端通过信道连接,从而整个结构紧凑尺寸小,损耗更小的多通道波分复用光无源模块。它能降低成本,降低装配精度要求,提高操作便利性可靠性,实现量产。实现量产。实现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参考图1,现有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和光路示意图,现有技术方案结构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的工作时,通过同时含有光波合波发送与光波分波接收功能的组件实现,在该情况下,一个组件即一个模块。合波组件包括有合波基板,以及设于合波基板两侧的滤光片和设于合波基板出光端COM端的透光片,分波组件包括有分波基板,以及设于分波基板两侧的滤光片和设于分波基板入光端COM端的透光片,此种设计结构COM端作为第一端口,光线从这里入射耦合,经过滤光片的反射、透射与自由空间传输后被接收,但是越靠后的端口,经过多个滤光片的反射与更长距离的自由空间传输,由于光是发散的高斯光束,光斑发散愈发不可控制,端口接收越靠后的光发散得越严重,越靠后的通道耦合效果越差,同时如果想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面型大小须得控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对滤光片的面型改善以达到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很小。COM端作为第一端口,对成品的入光角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角度的小范围偏离,端口越靠后的光路偏移就会越大;根据反射定律,玻璃基板的两侧平行度也对光路传输起着关键作用,越靠后的端口,其受到的影响越大,准直器有效耦合的效果更差,这同时对玻璃基板的冷加工技术提出挑战。所以,该款产品的可靠性不高;
[0003]图2,第二种现有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和光路示意图,其主要结构包含:12Pcs的三端口组件40,而三端口组件则是由1Pcs滤光片41、1Pcs双纤准直器42、1Pcs单纤准直器43。三端口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双纤准直器的某一通道作为COM端传递信息,光信息在滤光片上透射或反射,透射则到达另一边由单纤准直器引出,反射则通过Reflect端进入下一三端口组件的COM端。此种结构,由于三端口组件不管是经过透射或者是反射,都有一次耦合过程。因为光实际上是非近轴光,光信息从光纤纤芯出来后,经过系统返回纤芯,但并非所有能量都能回到纤芯,存在损耗,最多有12次损耗;同时,产品需要处理较多的光纤准直器,光纤线多了两倍,同时需要完成熔纤盘纤等,操作复杂。三端口级联产品是一款成熟的产品,工艺结构上对其性能进行优化的空间不大,难以满足高品质通信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要不损耗大,要不结构操作复杂的问题。
[0005]为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包括有光波合波发送组件和光波接收分波组件,所述的光波合波发送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所述的每个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包括有发送基板,分别设于发送基板两侧的发送滤光片和设于发送基板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发送AR膜白片,发送基板底部设有第一底板,相邻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
间通过第一准直器连接;所述的光波接收分波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所述的每个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包括有接收基板,分别设于接收基板两侧的接收滤光片和设于接收基板输入端和输出端的AR膜白片,接收基板底部设有第二底板,相邻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准直器连接;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与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入端通过信道连接;每个发送基板和接收基板底部均设有一个支撑底板。
[000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7]所述的基板为玻璃基板。
[0008]所述的基板的左右两侧都镀有Ta2O5。
[0009]所述的底板的材料为玻璃或者陶瓷。
[0010]所述的发送滤光片、接收滤光片和AR膜白片均为尺寸相同的正方体。
[0011]所述的相邻通道滤光片的中心点距离为1.515mm。
[0012]所述的发送滤光片、接收滤光片和AR膜白片的尺寸均为1.0mm
×
1.0mm
×
0.8mm,基板的尺寸为8.15mm
×
7mm
×
1.8mm。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的光波合波发送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相邻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一准直器连接;光波接收分波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相邻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准直器连接;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与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入端通过信道连接,从而整个结构紧凑尺寸小,损耗更小的多通道波分复用光无源模块。它能降低成本,降低装配精度要求,提高操作便利性可靠性,实现量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中的第一种现有技术的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的第二种现有技术的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0020]参照图1至图5,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包括有光波合波发送组件10和光波接收分波组件20,光波合波发送组件10包括有两组以上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11,每个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包括有发送基板111,分别设于发送基板两侧的发送滤光片112和设于发送基板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发送AR膜白片113,发送基板底部设有第一底板114,相邻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一准直器连接12;光波接收分波组件20包括有两组以上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21,每个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包括有接
收基板211,分别设于接收基板两侧的接收滤光片212和设于接收基板输入端和输出端的AR膜白片213,接收基板底部设有第二底板214,相邻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准直器连接22;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与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入端通过信道30连接。从而整个结构紧凑尺寸小,损耗更小的多通道波分复用光无源模块。它能降低成本,降低装配精度要求,提高操作便利性可靠性,实现量产。
[0021]本实施例中,以6+7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作具体说明,单一模块具备收发信息交换功能。具体实施时,可以是其他数量通道的光波传输应用。例如可将三个收发组件组合构成18通道;也可以是根据其他应用场景,自由组装连接收发组件,例如将接收或发送组件组成模块,单一模块只有接收或发送信息的功能。本实施例中,基板为玻璃基板,基板的左右两侧都镀有Ta2O5。底板的材料为玻璃或者陶瓷。玻璃基板居中放置在底板上。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包括有光波合波发送组件和光波接收分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波合波发送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所述的每个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包括有发送基板,分别设于发送基板两侧的发送滤光片和设于发送基板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发送AR膜白片,发送基板底部设有第一底板,相邻的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一准直器连接;所述的光波接收分波组件包括有两组以上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所述的每个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包括有接收基板,分别设于接收基板两侧的接收滤光片和设于接收基板输入端和输出端的AR膜白片,接收基板底部设有第二底板,相邻的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准直器连接;发送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出端与接收光纤波分复用组件的输入端通过信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的合波与分波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滔李京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极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