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湿房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37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湿房镜,包括一镜体和安装在所述镜体上的镜片,所述镜体形成有一眼杯结构,所述眼杯结构紧贴于眼部,所述眼杯结构与眼部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上还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膜和与所述加热膜连接在一起的导热体,所述加热膜紧贴在所述镜片上,所述导热体环绕在所述空腔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加热组件由加热膜和导热体组成,加热效果更好,升温速度更快。温速度更快。温速度更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湿房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缓解眼部干涩的湿房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视频终端的普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干燥的办公室空调环境,使的众多工薪族产生“干眼症”。干眼症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睛干涩,视物易疲劳,眼红,眼痒,异物感,灼热感,分泌物粘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暂时性视力模糊等,并会影响视力。在临床上,干眼症目前尚缺乏完善的治疗手段,主要治疗手段是通过人工泪液以缓解症状。由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湿房镜,通过湿房镜将人工泪液蒸发作用于眼部,从而减轻干眼症。由于湿房镜需要蒸发人工泪液,使得镜片会结雾,影响使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737710.5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日为2020年10月15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湿房镜的镜片安装结构及湿房镜,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外镜片和内镜片,外镜片和内镜片与安装部内形成密闭的空气加热腔,空气加热腔的周侧设置有将空气加热腔内空气升温加热的加热组件,通过加热组件将由外镜片和内镜片与安装部内形成密闭的空气加热腔内的空气加热,从而使湿房镜与眼眶区域内的水蒸气不会由于手冷凝结在镜片上,从而解决了湿房镜在使用过程中镜片上产生雾气的技术问题。在上述方案中,采用内外两个镜片的方案来隔绝雾气,使得镜片不结雾,但这种结构不仅增加镜片数量,多层镜片也严重影响了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加热效果好、不会在镜片上结雾的改进的湿房镜。
[000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湿房镜,包括一镜体和安装在所述镜体上的镜片,所述镜体形成有一眼杯结构,所述眼杯结构紧贴于眼部,所述眼杯结构与眼部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所述镜体上还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膜和与所述加热膜连接在一起的导热体,所述加热膜紧贴在所述镜片上,所述导热体环绕在所述空腔外壁。
[0005]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湿房镜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0006]进一步包括,所述导热体包括与所述发热膜紧贴的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接的侧壁。
[0007]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壁为中部镂空的环形结构,所述侧壁为竖直薄片结构。
[0008]进一步包括,所述镜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面盖和前盖,所述面盖和所述前盖之间形成空间,所述导热体的所述侧壁位于所述空间中。
[0009]进一步包括,所述导热体的所述侧壁紧贴在所述前盖的外壁上。
[0010]进一步包括,所述加热膜为环形结构,紧贴在所述镜片的周边。
[0011]进一步包括,所述侧壁围成圆筒状结构。
[0012]进一步包括,还包括一环绕头部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两端与所述镜体相连接。
[0013]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湿房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
本技术中的加热组件由加热膜和导热体组成,加热效果更好,升温速度更快。其次,本技术中的加热膜直接对镜片加热,导热体对空腔加热,使得镜片温度高于空腔的内部温度,所述空腔中的水蒸气不会在镜片上凝结,镜片不会起雾,由于加热组件始终对镜片加热,镜片温度始终高于空腔温度,镜片则始终不会起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镜体的立体分解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发热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0020]图7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清楚的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0022]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湿房镜,包括一镜体1和安装在所述镜体1上的镜片2,所述镜体1形成有一眼杯结构11,所述眼杯结构11紧贴于眼部,所述眼杯结构11与眼部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12,所述镜体1上还设置有加热组件3,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加热膜31和与所述加热膜31连接在一起的导热体32,所述加热膜31紧贴在所述镜片2上,所述导热体32环绕在所述空腔12外壁。本技术中的加热组件3由加热膜31和导热体32构成,其中加热膜31与电源相连接,能够发热,作为发热源。所述导热体32将导热膜31传导的热量散发,由于导热体32的面积比较大,散热效果好,能够更快的对空腔12加热,提高升温速度。
[0023]另外,本技术中的加热膜31直接对所述镜片2加热,导热体32对所述空腔12加热速度慢于所述镜片2的加热速度,因此,镜片2温度高于空腔的环境温度,所述空腔12中的蒸汽不会凝结在镜片2上,从而使镜片2不会起雾,并能保持镜片2不起雾。本技术通过控制镜片2和空腔12中的加热温度,实现防起雾,结构更加简单,防雾效果更好。
[0024]参见图1至图7,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导热体32包括与所述发热膜31紧贴的底壁321和与所述底壁321相连接的侧壁322,所述导热体32的整体形状与所述空腔12的形状相似,从而有效的对所述空腔12加热。
[0025]参见图1至图7,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底壁321为中部镂空的环形结构,所述侧壁322为竖直薄片结构。所述底壁321顶靠在镜片2的周边,从而不影响视觉。所述侧壁322增大散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
[0026]参见图1至图7,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镜体1包括扣合在一起的面盖13和前盖14,所述面盖13和前盖14的部分结构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眼杯结构11。所述面盖13和所述前盖14之间形成空间,所述加热组件3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空间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32位于所述空间中,所述前盖14中的部分结构形成空腔12的外壁,所述导热体32紧贴在该部分结构上,从而对所述空腔12加热。所述面盖13上成形有镜孔131,所述镜片2安装在所述镜孔131处。所述镜孔131处设置有一密封圈15,所述镜片2安装在所述密封圈15上,所述前盖14压靠所述密封圈15和所述镜片2。所述密封圈15起到固定和密封作用,利于所述镜片2的安装。所述面盖13中成形有卡勾16,所述前盖14中成形有卡扣17,所述卡勾16卡入所述卡扣17中。所述面盖13和所述前盖14通过上述卡接结构连接在一起,安装方便。所述面盖13和所述前盖14之间的空间中安装有电路板61,所述面盖13的侧壁上安装有电源开关6,所述电源开关6与所述电路板61相连接。将电源开关6设置在所述面盖13的侧壁上,操作方便,也有安装空间。
[0027]参见图1至图7,在本技术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导热体32的所述侧壁322紧贴在所述前盖14的外壁上。所述侧壁322围成圆筒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湿房镜,包括一镜体和安装在所述镜体上的镜片,所述镜体形成有一眼杯结构,所述眼杯结构紧贴于眼部,所述眼杯结构与眼部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上还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膜和与所述加热膜连接在一起的导热体,所述加热膜紧贴在所述镜片上,所述导热体环绕在所述空腔外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湿房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包括与所述加热膜紧贴的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接的侧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湿房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为中部镂空的环形结构,所述侧壁为竖直薄片结构。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蔚郑钦象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