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板模板,包括若干子顶板模板和若干龙骨结构,龙骨结构连接相邻的子顶板模板;龙骨结构包括具有预设刚度、预设重量的上分体和下分体;上分体具有第一平面,当龙骨结构连接于相邻子顶板模板时,第一平面与相邻子顶板模板的上表面平齐;下分体平行上分体,且两个下分体分别连接在上分体的两端背离第一平面的一侧;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若干第一加强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上分体和下分体内,第一方向为上分体指向下分体的方向;若干第二加强板平行第一平面设置,若干第二加强板至少与若干第一加强板相对应地设置在上分体朝向下分体的一侧以及下分体背离上分体的一侧。离上分体的一侧。离上分体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板模板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顶板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其中包括顶板模板,广泛应用于客运站、车站、剧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改造、公建民建住宅的顶棚浇筑,顶板模板中需要龙骨进行连接搭建,而后再将龙骨和顶板模板拆除移用。
[0003]但是,现有顶板模板结构中龙骨部分的模板多采用铝合金材质,需要较大的厚度才能够达到所需强度,造成龙骨部分的模板重量过大,无形的增加了模板生产和现场施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板模板,以解决现有顶板模板结构中龙骨部分的模板多采用铝合金材质,需要较大的厚度才能够达到所需强度,造成龙骨部分的模板重量过大,无形的增加了模板生产和现场施工成本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顶板模板,其包括若干子顶板模板和若干龙骨结构,所述龙骨结构连接相邻的所述子顶板模板;其中
[0007]所述龙骨结构包括具有预设刚度、预设重量的上分体和下分体;
[0008]所述上分体具有第一平面,当所述龙骨结构连接于相邻所述子顶板模板时,所述第一平面与相邻所述子顶板模板的上表面平齐;
[0009]所述下分体平行所述上分体,且两个所述下分体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分体的两端背离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
[0010]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0011]若干所述第一加强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上分体和所述下分体内,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上分体指向所述下分体的方向;
[0012]若干所述第二加强板平行所述第一平面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加强板至少与若干所述第一加强板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上分体朝向所述下分体的一侧以及所述下分体背离所述上分体的一侧。
[0013]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所述上分体为通槽;
[0014]所述上分体的槽底背离槽口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平面,所述上分体槽口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外翻边,以与所述下分体/所述第二加强板相连接;
[0015]所述上分体的槽壁向所述槽内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子顶板模板的端部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上沿所述上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
[0016]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上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7]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所述下分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0018]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
[0019]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上分体的一端均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且相互背离的承托板,以连接所述上分体,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向所述下分体内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早拆头连接锁条相适配,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沿所述下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
[0020]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所述上分体的槽壁还包括第一传力板和第二传力板;
[0021]所述第一传力板和所述第二传力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力板和所述第二传力板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分体的槽底和所述外翻边。
[0022]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所述上分体内的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朝向所述下分体的一侧相接,第二端与所述下分体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0023]所述下分体内的所述第一加强板朝向所述上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体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0024]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还包括第三传力板;
[0025]所述第三传力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三传力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承托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槽。
[0026]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口朝向其槽底的正投影至少完全覆盖其槽底。
[0027]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两个所述下分体背离对方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板,且在所述下分体背离所述上分体一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
[0028]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朝向其槽底的正投影至少完全覆盖其槽底;
[0029]还包括早拆头;
[0030]所述上分体沿其长度的两端边缘倾斜设置,以与所述早拆头相适配;
[0031]其中,所述边缘处设有与其同角度倾斜的第一加强板。
[0032]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顶板模板,其中所述上分体、所述下分体、所述第一加强板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均为不锈钢材质,且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003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模板,通过将龙骨设置为预设材质使其具有预设厚度、预设重量,当龙骨结构在连接相邻子顶板模板时能够由若干第一平面和若干子顶板模板上表面组成完成的顶板承托面,并且在上分体和下分体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进而实现简化龙骨结构、降低龙骨质量且增强龙骨强度的目的,从而解决现有
顶板模板结构中龙骨部分的模板多采用铝合金材质,需要较大的厚度才能够达到所需强度,造成龙骨部分的模板重量过大,无形的增加了模板生产和现场施工成本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4]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35]图1示意性的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模板中龙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示意性的图1沿A
‑
A的截面示意图;
[0037]图3示意性的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龙骨结构中上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示意性的图3沿B
‑
B的截面示意图;
[0039]图5示意性的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龙骨结构中的下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6示意性的示出图5沿C
‑
C的截面示意图;
[0041]图7示意性的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龙骨结构与早拆头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0042]附图标号说明:龙骨结构1、上分体2、第一平面21、外翻边22、第一安装槽23、第一安装孔24、平板25、侧板26、第一传力板27、第二传力板28、下分体3、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承托板33、第二安装槽34、第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板模板,其包括若干子顶板模板和若干龙骨结构,所述龙骨结构连接相邻的所述子顶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结构包括具有预设刚度、预设重量的上分体和下分体;所述上分体具有第一平面,当所述龙骨结构连接于相邻所述子顶板模板时,所述第一平面与相邻所述子顶板模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分体平行所述上分体,且两个所述下分体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分体的两端背离所述第一平面的一侧;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若干所述第一加强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上分体和所述下分体内,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上分体指向所述下分体的方向;若干所述第二加强板平行所述第一平面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加强板至少与若干所述第一加强板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上分体朝向所述下分体的一侧以及所述下分体背离所述上分体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体为通槽;所述上分体的槽底背离槽口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平面,所述上分体槽口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外翻边,以与所述下分体/所述第二加强板相连接;所述上分体的槽壁向槽内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子顶板模板的端部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上沿所述上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上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分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上分体的一端均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且相互背离的承托板,以连接所述上分体,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向所述下分体内凹陷形成第二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华,王轶明,王玉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宇模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