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26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热风炉,包括底座以及炉体,挡火墙的一侧与炉体形成燃烧室,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内设置有布风板,布风板的周向边缘与进风口的内侧壁上浇筑有高度为400mm的刚玉耐磨圈,燃烧室的顶部背离炉口的三个侧壁均设置有护坡,护坡的表面浇筑有50mm厚的刚玉耐磨层,炉体上设置有自外伸入燃烧室的煤粉输送管和净化灰输送管,煤粉输送管倾斜设置,净化灰输送管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护坡表面浇筑刚玉耐磨层、进风口设置刚玉耐磨圈能够提升燃烧热风炉内的耐磨性,降低净化灰与煤粉混合燃烧过程中热粉尘运动对挡火墙的磨损作用,同时提升净化灰爆燃时燃烧室的强度,有效的提升燃烧热风炉的安全性。风炉的安全性。风炉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热风炉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热风炉
,尤其涉及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热风炉。

技术介绍

[0002]净化灰是燃烧产生的固废,为了充分利用净化灰,避免净化灰外运,通常将净化灰与碳粉送入燃烧热风炉中燃烧。
[0003]然而,净化灰粉末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爆燃现象,使得沸腾炉耐火砖开裂,出现内墙脱砖坍塌、拱顶开裂等情况。依据行业标准设计的沸腾炉每3

4年进行一次大修,在加入净化灰燃烧后,沸腾炉2年就需进行一次大修,维修成本较大,且生产运行中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热风炉,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炉,包括底座以及炉体,在所述底座上砌筑有所述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炉膛,所述炉膛的顶部设置有拱形的拱顶,所述炉膛内底部设置有顶端与所述拱顶间隔设置的挡火墙,所述挡火墙的一侧与所述炉体形成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风管连接有送风机,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布风板,所述布风板的周向边缘与所述进风口的内侧壁上浇筑有高度为400mm的刚玉耐磨圈,所述燃烧室背离所述挡火墙的一侧设置有炉口,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背离所述炉口的三个侧壁均设置有护坡,所述护坡的表面浇筑有50mm厚的刚玉耐磨层,所述挡火墙的另一侧与所述炉体形成除灰室,所述除灰室的底部设置有排灰口,所述除灰室远离所述挡火墙的一侧设置有热烟气出口,所述炉体上设置有自外伸入所述燃烧室的煤粉输送管和净化灰输送管,所述煤粉输送管倾斜设置,且所述煤粉输送管伸入炉膛的一端朝向所述布风板,所述净化灰输送管水平设置,且所述净化灰输送管伸入所述燃烧室的一端向下弯曲朝向所述布风板。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护坡表面浇筑刚玉耐磨层、进风口设置刚玉耐磨圈能够提升燃烧热风炉内的耐磨性,降低净化灰与煤粉混合燃烧过程中热粉尘运动对挡火墙的磨损作用,同时提升净化灰爆燃时燃烧室的强度,有效的提升燃烧热风炉的安全性。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包括外炉体和内炉体,所述内炉体设置于所述外炉体内,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之间设置有膨胀缝,所述膨胀缝内填充有莫来石层,所述拱顶设置于所述内炉体上侧。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膨胀缝能够适应内炉体的热变形,提升
热风炉的生产运行的安全性。
[0011]进一步的,内炉体包括:
[0012]内墙;
[0013]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墙四周的四个主耐火柱;
[0014]分别设置于所述挡火墙延伸方向两端的支耐火柱;
[0015]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墙高度2130mm和3040mm处的耐火圈梁。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主耐火柱、支耐火柱以及耐火圈梁,能够有效的保证内炉体的整体安全性,稳定性更好。
[0017]进一步的,所述内墙由耐火砖砌筑而成。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腔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能够满足沸腾燃烧炉的温度需求。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外炉体有红砖砌筑而成。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红砖砌筑的外炉体稳定性更好。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主耐火柱、所述支耐火柱以及所述耐火圈梁均采用含刚玉浇注材料浇筑而成。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含刚玉浇注材料制成的耐火柱以及耐火圈梁稳定性更好,能够有效的降低净化灰爆燃对内炉体的影响。
[0023]进一步的,所述护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32
°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此设置的护坡能够在燃烧室的顶部形成敞口,有利于热粉尘的移动,并且降低热粉尘对护坡的磨损作用。
[0025]进一步的,所述煤粉输送管和所述净化灰输送管伸入所述燃烧室的一端外侧均浇筑有刚玉耐磨管套。
[00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刚玉耐磨管套能够有效的提升煤粉与净化灰进入燃烧室时的稳定性。
[0027]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灰输送管伸入所述燃烧室的一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35
°

[002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此角度设置的净化灰输送管能够使得净化灰与煤粉在布风板上混合燃烧。
[0029]进一步的,所述除灰室的底部侧面设置有清灰门。
[003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清灰门能够便于辅助排灰口,清理燃烧形成的粉尘。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剖视图;
[0032]图2为本技术结构右剖视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内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5]1、炉体;2、炉膛;3、挡火墙;4、煤粉输送管;5、进风口;6、风管;7、送风机;8、布风板;9、刚玉耐磨层;10、排灰口;11、净化灰输送管;12、刚玉耐磨圈;13、拱顶;14、热烟气出口;15、护坡;16、刚玉耐磨管套;17、炉口;18、底座;19、清灰门;20;莫来石层;21、内墙;22、
主耐火柱;23、支耐火柱;24、耐火圈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7]实施例
[0038]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炉,包括底座18以及炉体1,在底座18上砌筑有炉体1,炉体1内设置有炉膛2,炉膛2的顶部设置有拱形的拱顶13,拱顶13的顶部覆盖有矿砂,炉膛2内底部设置有顶端与拱顶13间隔设置的挡火墙3,挡火墙3的一侧与炉体1形成燃烧室,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5,进风口5通过风管6连接有送风机7,进风口5内设置有布风板8,布风板8的周向边缘与进风口5的内侧壁上浇筑有高度为400mm的刚玉耐磨圈12,燃烧室背离挡火墙3的一侧设置有炉口17,燃烧室的顶部背离炉口17的三个侧壁均设置有护坡15,护坡15的表面浇筑有50mm厚的刚玉耐磨层9,挡火墙3的另一侧与炉体1形成除灰室,除灰室的底部设置有排灰口10,除灰室远离挡火墙3的一侧设置有热烟气出口14,炉体1上设置有自外伸入燃烧室的煤粉输送管4和净化灰输送管11,煤粉输送管4倾斜设置,且煤粉输送管4伸入炉膛2的一端朝向布风板8,净化灰输送管11水平设置,且净化灰输送管11伸入燃烧室的一端向下弯曲朝向布风板8。
[0039]优选的,炉体1包括外炉体和内炉体,内炉体设置于外炉体内,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8)以及炉体(1),在所述底座(18)上砌筑有所述炉体(1),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炉膛(2),所述炉膛(2)的顶部设置有拱形的拱顶(13),所述炉膛(2)内底部设置有顶端与所述拱顶(13)间隔设置的挡火墙(3),所述挡火墙(3)的一侧与所述炉体(1)形成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5),所述进风口(5)通过风管(6)连接有送风机(7),所述进风口(5)内设置有布风板(8),所述布风板(8)的周向边缘与所述进风口(5)的内侧壁上浇筑有高度为400mm的刚玉耐磨圈(12),所述燃烧室背离所述挡火墙(3)的一侧设置有炉口(17),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背离所述炉口(17)的三个侧壁均设置有护坡(15),所述护坡(15)的表面浇筑有50mm厚的刚玉耐磨层(9),所述挡火墙(3)的另一侧与所述炉体(1)形成除灰室,所述除灰室的底部设置有排灰口(10),所述除灰室远离所述挡火墙(3)的一侧设置有热烟气出口(14),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自外伸入所述燃烧室的煤粉输送管(4)和净化灰输送管(11),所述煤粉输送管(4)倾斜设置,且所述煤粉输送管(4)伸入炉膛(2)的一端朝向所述布风板(8),所述净化灰输送管(11)水平设置,且所述净化灰输送管(11)伸入所述燃烧室的一端向下弯曲朝向所述布风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粉与净化灰混合燃烧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包括外炉体和内炉体,所述内炉体设置于所述外炉体内,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外炉体之间设置有膨胀缝,所述膨胀缝内填充有莫来石层(20),所述拱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国蔡元勋王向坤刘洪文奎海东刘泽生王乾善李兆征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化学托克逊能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