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14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磁线退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包括放线装置、加热段、过渡段、冷却段、收线装置;冷却段位于加热段下侧,过渡段位于加热段和冷却段的一侧,将加热段和冷却段连接;加热段包括加热段壳体、加热段线材腔,加热段线材腔密封固定在加热段壳体中,加热段线材腔的外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电热丝,加热段线材腔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轴线为Z向的加热段换向轮,各个加热段换向轮沿X向前后交错排布。加热段线材腔和冷却段线材腔内部设有多个前后交错排布的换向轮,电磁线在各个加热段换向轮23之间呈W状排布,可延长电磁线的路径,退火装置的加热段和冷却段上下叠至,缩减退火装置的长度,从而节约空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磁线退火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线,又称绕组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分为漆包线、绕包线、漆包绕包线和无机绝缘线。电磁线在加工时需要通过离线退火装置来退火处理。为达到退火要求,装置的加热段往往较长,在加热段之后还需设置冷却段进行冷却,使得退火装置的总长度很长,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包括放线装置、加热段、过渡段、冷却段、收线装置;所述冷却段位于所述加热段下侧,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加热段和所述冷却段的一侧,将所述加热段和所述冷却段连接,所述放线装置和所述收线装置位于所述过渡段的另一侧;所述加热段包括加热段壳体、加热段线材腔,所述加热段线材腔密封固定在所述加热段壳体中,所述加热段线材腔的外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加热段线材腔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轴线为Z向的加热段换向轮,各个加热段换向轮沿X向前后交错排布;所述冷却段包括冷却段壳体、冷却段线材腔,所述冷却段线材腔密封固定在所述冷却段壳体中,所述冷却段线材腔外侧与所述冷却段壳体内壁间的空间为冷媒腔,所述冷却段线材腔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轴线为Z向的冷却段换向轮,各个冷却段换向轮沿X向前后交错排布;所述过渡段包括过渡段壳体,所述过渡段壳体的入口端与所述加热段线材腔密封固定,所述过渡段壳体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却段线材腔密封固定;所述加热段线材腔的入口端连通有延伸至所述加热段壳体外部的进气管,所述冷却段线材腔的出口端连通有延伸至所述冷却段壳体外部的出气管。
[0006]优选的,所述加热段和所述冷却段之间设置有外隔热层。
[0007]优选的,所述电热丝与所述加热段壳体内壁之间填充有内隔热层。
[0008]优选的,所述过渡段壳体内部转动连接多个轴向为Y向的过线滑轮。
[0009]优选的,在过渡段的入口段,对应的过线滑轮位于靠近加热段侧,在过渡段的出口段,对应的过线滑轮位于远离冷却段侧,在过渡段的中部,两侧都设有过线滑轮。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段壳体的出口端设有与冷却段线材腔连通的冷媒入口管,所述冷却段壳体的入口端设有与冷却段线材腔连通的冷媒出口管。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加热段线材腔和冷却段线材腔内部设有多个前后交错排布的换向轮,电磁线在各个加热段换向轮23之间呈W状排布,可延长电磁线的路径,缩减退火装置的长度,从而节
约空间。
[0013]2、将退火装置的加热段和冷却段上下叠至,不仅缩减了退火装置的长度,电磁线还可以同侧放同侧收,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的加热段线材腔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放线装置、2

加热段、21

加热段壳体、22

加热段线材腔、23

加热段换向轮、24

电热丝、25

内隔热层、3

过渡段、31

过渡段壳体、32

过线滑轮、4

冷却段、41

冷却段壳体、42

冷却段线材腔、43

冷却段换向轮、44

冷媒腔、5

外隔热层、6

进气管、7

出气管、8

冷媒入口管、9

冷媒出口管、10

收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3,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包括放线装置1、加热段2、过渡段3、冷却段4、收线装置10;
[0020]冷却段4位于加热段2下侧,过渡段3位于加热段2和冷却段4的一侧,将加热段2和冷却段4连接,放线装置1和收线装置10位于过渡段3的另一侧。
[0021]加热段2和冷却段4之间设置有外隔热层5,将加热段2和冷却段4隔开,防止相互干扰。
[0022]加热段2包括加热段壳体21、加热段线材腔22,加热段线材腔22密封固定在加热段壳体21中,加热段线材腔22的外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电热丝24,电热丝24与加热段壳体21内壁之间填充有内隔热层25,加热段线材腔22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轴线为Z向的加热段换向轮23,各个加热段换向轮23沿X向前后交错排布。电磁线在各个加热段换向轮23之间呈W状排布,即从进口侧到出口侧,先绕在第一个加热段换向轮23的前侧,然后绕在第二个加热段换向轮23的后侧,以此类推,绕在奇数个加热段换向轮23的前侧、偶数个加热段换向轮23的后侧,直到出料。如此,便可延长电磁线的路径,缩减退火装置的长度,从而节约空间。
[0023]冷却段4包括冷却段壳体41、冷却段线材腔42,冷却段线材腔42密封固定在冷却段壳体41中,冷却段线材腔42外侧与冷却段壳体41内壁间的空间为冷媒腔44,冷却段线材腔42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轴线为Z向的冷却段换向轮43,各个冷却段换向轮43沿X向前后交错排布。电磁线在各个冷却段换向轮43之间呈W状排布。冷却段4设置在加热段2下侧,不仅缩减了退火装置的长度,电磁线还可以同侧放同侧收,操作更加方便。
[0024]过渡段3包括过渡段壳体31,过渡段壳体31的入口端与加热段线材腔22密封固定,过渡段壳体31的出口端与冷却段线材腔42密封固定,将加热段线材腔22和冷却段线材腔42连通,过渡段壳体31内部转动连接多个轴向为Y向的过线滑轮32。具体的,在过渡段3的入口
段,对应的过线滑轮32位于靠近加热段2侧,在过渡段3的出口段,对应的过线滑轮32位于远离冷却段4侧,在过渡段3的中部,两侧都设有过线滑轮32,可对电磁线起到承托作用,防止电磁线碰到过渡段壳体31内壁。
[0025]加热段线材腔22的入口端连通有延伸至加热段壳体21外部的进气管6,冷却段线材腔42的出口端连通有延伸至冷却段壳体41外部的出气管7。保护性气体或还原性气体经进气管6通入加热段线材腔22,然后经过渡段壳体31进入冷却段线材腔42,最后经出气管7出气。
[0026]冷却段壳体41的出口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线离线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线装置(1)、加热段(2)、过渡段(3)、冷却段(4)、收线装置(10);所述冷却段(4)位于所述加热段(2)下侧,所述过渡段(3)位于所述加热段(2)和所述冷却段(4)的一侧,将所述加热段(2)和所述冷却段(4)连接,所述放线装置(1)和所述收线装置(10)位于所述过渡段(3)的另一侧;所述加热段(2)包括加热段壳体(21)、加热段线材腔(22),所述加热段线材腔(22)密封固定在所述加热段壳体(21)中,所述加热段线材腔(22)的外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电热丝(24),所述加热段线材腔(22)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轴线为Z向的加热段换向轮(23),各个加热段换向轮(23)沿X向前后交错排布;所述冷却段(4)包括冷却段壳体(41)、冷却段线材腔(42),所述冷却段线材腔(42)密封固定在所述冷却段壳体(41)中,所述冷却段线材腔(42)外侧与所述冷却段壳体(41)内壁间的空间为冷媒腔(44),所述冷却段线材腔(42)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轴线为Z向的冷却段换向轮(43),各个冷却段换向轮(43)沿X向前后交错排布;所述过渡段(3)包括过渡段壳体(31),所述过渡段壳体(31)的入口端与所述加热段线材腔(22)密封固定,所述过渡段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成范晓东霍宝群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汇鑫超微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