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953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能够具有刚性地支承座椅的铰链的配置构造。鞍乘型车辆在座椅(13)的下方具备燃料箱(57)和收纳部(81),所述座椅(13)在前部具有座椅铰链部(130)且被支承为能够开闭,所述燃料箱(57)位于所述收纳部(81)的前方,其中,所述座椅铰链部(130)经由配设于所述燃料箱(57)的上方的铰链撑架(110)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框架(F),所述座椅铰链部(130)位于比所述燃料箱(57)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鞍乘型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鞍乘型车辆,具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车辆的座椅,在该座椅的下方具备收纳部和燃料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燃料箱位于收纳部的前方,座椅铰链在燃料箱的前方支承于车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0196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使燃料箱或收纳部大容量化的情况下,燃料箱容易随着大容量化而向前方移动,因此,存在难以在框架附近设置座椅铰链这样的问题。
[0007]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能够具有刚性地支承座椅的铰链的配置构造。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鞍乘型车辆在座椅的下方具备燃料箱和收纳部,所述座椅在前部具有座椅铰链部而被支承为能够开闭,所述燃料箱位于所述收纳部的前方,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铰链部借助配设于所述燃料箱的上方的铰链撑架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框架,所述座椅铰链部位于比所述燃料箱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001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座椅铰链部位于比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0011]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铰链撑架具有能够接近所述燃料箱的供油口的开口,所述铰链撑架具有能够开闭该开口的供油口盖。<br/>[0012]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将所述供油口盖支承为能够开闭的盖用铰链部位于比所述供油口靠前方的位置,所述盖用铰链部在比所述供油口靠后方的位置具有所述供油口盖的卡定部。
[0013]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盖用铰链部位于比所述座椅铰链部靠前方和下方的位置。
[0014]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铰链撑架具有向外部露出的装饰部。
[0015]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铰链撑架形成为圆顶状以覆盖所述燃料箱的上部,所述铰链撑架在前部和后部支承于所述框架。
[0016]技术效果
[0017]鞍乘型车辆在座椅的下方具备燃料箱和收纳部,所述座椅在前部具有座椅铰链部
而被支承为能够开闭,所述燃料箱位于所述收纳部的前方,其中,所述座椅铰链部借助配设于所述燃料箱的上方的铰链撑架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框架,所述座椅铰链部位于比所述燃料箱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铰链撑架配置在燃料箱的上方,能够使座椅铰链部的配置构造具有自由度,能够实现燃料箱的配置位置的移动、大容量化。
[001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座椅铰链部位于比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座椅铰链部位于比燃料箱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不易与燃料箱干涉,能够容易地增大座椅铰链部的构造自由度。
[0019]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铰链撑架具备能够接近所述燃料箱的供油口的开口,所述铰链撑架具备能够开闭该开口的供油口盖。根据该结构,即使铰链撑架覆盖燃料箱的上方,也能够接近供油口。另外,在铰链撑架具备供油口盖,由此,供油口盖成为装饰面,能够使得不易损害鞍乘型车辆的外观性。
[0020]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将所述供油口盖支承为能够开闭的盖用铰链部位于比所述供油口靠前方的位置,所述盖用铰链部在比所述供油口靠后方的位置具有所述供油口盖的卡定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供油口盖在前支点处转动,因此,能够容易取得相对供油口的大的接近空间。另外,通过将卡定部配置于后方,能够容易地有助于增大座椅铰链部的刚性。
[0021]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盖用铰链部位于比所述座椅铰链部靠前方以及下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确保供油空间较大。
[0022]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铰链撑架具备向外部露出的装饰部。根据该结构,位于燃料箱的上方的铰链撑架具备外观上露出的装饰部,由此,能够将鞍乘型车辆成为紧凑的形状。
[0023]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铰链撑架形成为圆顶状以覆盖所述燃料箱的上部,所述铰链撑架在前部及后部支承于所述框架。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铰链撑架向车体外侧的突出量,且能够在燃料箱的前方和后方牢固地支承铰链撑架。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5]图2是表示车架、支承于车架的燃料箱和收纳部的左侧视图。
[0026]图3是表示车架、支承于车架的燃料箱和收纳部的俯视图。
[0027]图4是支承于车架的燃料箱的放大图。
[0028]图5是表示安装有铰链撑架的状态的与图4对应的左侧视图。
[0029]图6是表示安装有铰链撑架的状态的与图3对应的俯视图。
[0030]图7是铰链撑架的后方立体图。
[0031]图8是表示安装有供油口盖和座椅的状态的与图5对应的左侧视图。
[0032]图9是表示安装有供油口盖和座椅的状态的与图6对应的俯视图。
[0033]图10是表示供油口盖的开闭和座椅的开闭的左侧视图。
[0034]标号说明
[0035]1:自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0036]13:座椅;
[0037]57:燃料箱;
[0038]57b:上表面;
[0039]70:供油口盖;
[0040]81:收纳部;
[0041]96:供油口;
[0042]110:铰链撑架;
[0043]114:供油开口(开口);
[0044]116:装饰部;
[0045]120:盖用铰链部;
[0046]124:卡定部;
[0047]130:座椅铰链部;
[0048]F:车架(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若没有特别说明则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0050]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的左侧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的侧视图中,左右一对设置的装置仅图示了单侧的结构。
[0051]自动二轮车1是如下车辆:作为动力单元的发动机10支承于车架(框架)F,将前轮2支承为能够转向的转向系统11能够转向地支承于车架F的前端,支承后轮3的摆臂12设置于车架F的后部侧。自动二轮车1是供乘员以骑跨的方式落座的乘车用的座椅13被设置于车架F的后部的上方的鞍乘型车辆。
[0052]图2是表示车架F、支承于车架F的燃料箱57和收纳部81的左侧视图。图3是表示车架F、支承于车架F的燃料箱57和收纳部81的俯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在座椅(13)的下方具备燃料箱(57)和收纳部(81),所述座椅(13)在前部具有座椅铰链部(130)且被支承为能够开闭,所述燃料箱(57)位于所述收纳部(81)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铰链部(130)经由配设于所述燃料箱(57)的上方的铰链撑架(110)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框架(F),所述座椅铰链部(130)位于比所述燃料箱(57)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铰链部(130)位于比所述燃料箱(57)的上表面(57b)靠上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撑架(110)具有能够接近所述燃料箱(57)的供油口(96)的开口(114),并具有能够开闭该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聪大贯博崇北条雅之黑木伸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