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童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包括后轮座;所述后轮座底部安装有后车轮;所述后车轮在后轮座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所述后轮座的侧壁上固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端部固接有转向杆座;所述转向杆座内部安装有转向直杆;所述转向直杆的端部安装有车把手;所述转向直杆的另一端安装有车前轮;所述后轮座顶部位置设有车座;所述后轮座与车座之间设有调节组件;通过在后轮座与车座之间设置若干组调节组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调节车座高低的功能,解决了现有的童车无法调节车座的高度,使得童车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童车结构
,具体是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架结构是指构成整个车身,各部件按照一定形式、方式排列的结构。
[0003]童车包括学步车、儿童推车、儿童三轮车等类型,供儿童锻炼、玩乐等的一种儿童玩具。
[0004]由于现有的童车折叠车架无法调节高度,且儿童身型成长较快,在童车使用的过程中,很快即会无法适应儿童的腿长、身长等,使得童车购买时会造成较大的不便,使童车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由于现有的童车折叠车架无法调节高度,且儿童身型成长较快,在童车使用的过程中,很快即会无法适应儿童的腿长、身长等,使得童车购买时会造成较大的不便,使童车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包括后轮座;所述后轮座底部安装有后车轮;所述后车轮在后轮座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所述后轮座的侧壁上固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端部固接有转向杆座;所述转向杆座内部安装有转向直杆;所述转向直杆的端部安装有车把手;所述转向直杆的另一端安装有车前轮;所述后轮座顶部位置设有车座;所述后轮座与车座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铰接杆、转动座、丝杆、滑块、握盘和固定杆;所述后轮座顶部铰接有两个铰接杆;所述车座底部铰接有两个铰接杆;所述后轮座顶部与车座底部的铰接杆呈对称设置;所述铰接杆之间铰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安装有滑块;所述丝杆与滑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丝杠螺母副;所述丝杆的端部固接有握盘;所述握盘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在握盘内设有若干个;所述滑块上开设有对应固定杆的插槽;所述调节组件在后轮座与车座之间设有至少两组;解决了现有的童车无法调节车座的高度,使得童车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0007]优选的,所述转向直杆分为两段;两段所述转向直杆之间通过铰接钮连接;两段所述转向直杆的侧壁上均固接有栓座;所述栓座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车座上开设有把手槽;所述把手槽对应转向直杆与车把手的形状开设;使得童车更加便于回收、储存,携带更加方便。
[0008]优选的,所述转向直杆的侧壁上固接有弧形卡环;所述车座上开设有卡环槽;所述卡环槽开设在对应弧形卡环的位置;所述车座内部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侧壁上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端部固接在滑动腔侧壁上;所述滑动板另一侧侧壁上固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伸入卡环槽的内部;所述卡接块上开设有斜面;
所述滑动板侧壁上固接有推动钮;使得童车折叠后,携带更加方便。
[0009]优选的,所述把手槽的底部开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在把手槽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减少儿童坐在童车上,由于闷热而出现痱子、湿疹的可能性。
[0010]优选的,所述通风槽的底部开设有透气通孔;所述透气通孔通向车座的外界;增加了童车使用的舒适性。
[0011]优选的,所述推动钮上开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在推动钮上开设有若干个,且呈线性阵列规律排列;使得推动推动钮时更加的方便简单。
[0012]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3]1.本技术通过在后轮座与车座之间设置若干组调节组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调节车座高低的功能,解决了现有的童车无法调节车座的高度,使得童车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将转向直杆分为两段,通过铰接钮连接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童车的转向直杆可折叠的功能,提高了童车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17]图2为实施例一的后轮座的立体图;
[0018]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0]图5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0021]图6为图3中D处的放大图;
[0022]图7为实施例二的XXX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后轮座;2、后车轮;3、连杆;4、转向杆座;5、转向直杆;6、车把手;7、车前轮;8、车座;9、铰接杆;10、转动座;11、丝杆;12、滑块;13、握盘;14、固定杆;15、铰接钮;16、栓座;17、固定螺栓;18、把手槽;19、弧形卡环;20、卡环槽;21、滑动腔;22、滑动板;23、弹簧;24、卡接块;25、通风槽;26、透气通孔;27、推动钮;28、防滑槽;29、固定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
‑
6所示,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包括后轮座1;所述后轮座1底部安装有后车轮2;所述后车轮2在后轮座1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所述后轮座1的侧壁上固接有连杆
3;所述连杆3端部固接有转向杆座4;所述转向杆座4内部安装有转向直杆5;所述转向直杆5的端部安装有车把手6;所述转向直杆5的另一端安装有车前轮7;所述后轮座1顶部位置设有车座8;所述后轮座1与车座8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铰接杆9、转动座10、丝杆11、滑块12、握盘13和固定杆14;所述后轮座1顶部铰接有两个铰接杆9;所述车座8底部铰接有两个铰接杆9;所述后轮座1顶部与车座8底部的铰接杆9呈对称设置;所述铰接杆9之间铰接有转动座10;所述转动座10上转动连接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上安装有滑块12;所述丝杆11与滑块12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丝杠螺母副;所述丝杆11的端部固接有握盘13;所述握盘13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在握盘13内设有若干个;所述滑块12上开设有对应固定杆14的插槽;所述调节组件在后轮座1与车座8之间设有至少两组;在工作时,当需要调节车座8的高度时,可通过旋转握盘13,进而使得滑块12在丝杆11上滑动,进而带动滑块12靠近或远离转动座10,来实现车座8的升起或下降,当调节完毕后,可将固定杆14插入握盘13的内部,进而使得固定杆14插入握盘13上开设的插槽内部,进而固定住握盘13,使得握盘13不会转动,即可完成车座8高度的调节,使得童车可适应儿童的身高、腿长等,解决了现有的童车无法调节车座8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座(1);所述后轮座(1)底部安装有后车轮(2);所述后车轮(2)在后轮座(1)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所述后轮座(1)的侧壁上固接有连杆(3);所述连杆(3)端部固接有转向杆座(4);所述转向杆座(4)内部安装有转向直杆(5);所述转向直杆(5)的端部安装有车把手(6);所述转向直杆(5)的另一端安装有车前轮(7);所述后轮座(1)顶部位置设有车座(8);所述后轮座(1)与车座(8)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铰接杆(9)、转动座(10)、丝杆(11)、滑块(12)、握盘(13)和固定杆(14);所述后轮座(1)顶部铰接有两个铰接杆(9);所述车座(8)底部铰接有两个铰接杆(9);所述后轮座(1)顶部与车座(8)底部的铰接杆(9)呈对称设置;所述铰接杆(9)之间铰接有转动座(10);所述转动座(10)上转动连接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上安装有滑块(12);所述丝杆(11)与滑块(12)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丝杠螺母副;所述丝杆(11)的端部固接有握盘(13);所述握盘(13)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在握盘(13)内设有若干个;所述滑块(12)上开设有对应固定杆(14)的插槽;所述调节组件在后轮座(1)与车座(8)之间设有至少两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折叠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直杆(5)分为两段;两段所述转向直杆(5)之间通过铰接钮(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洪,王庚银,
申请(专利权)人:滕州市万宝童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