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83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叠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方设有支撑回弹部,所述支撑回弹部突出于所述支撑回弹部所在的平面,且伸入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空隙内,且所述支撑回弹部可以绕自身的基部进行绕曲,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面上至少一侧设有一个部件限位机构,所述部件限位机构突出于所述部件限位机构所在的表面,且所述部件限位机构位于所述支撑回弹部绕曲行程围以外。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的支撑回弹部和部件限位机构不存在干涉问题,注塑加工时更容易脱模和成型,降低了产品的生产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内饰系统中软触感零件是由三层或者双层复合结构构成,但是无论是三层还是双层结构,内部均包含了一层骨架和一层表皮。三层结构试包括表皮和骨架,并在表皮和骨架中间多了一层海绵或者泡沫。海绵通过胶水进行粘接,泡沫是通过发泡进行粘接。双层是表皮背面自带回弹支撑和限位结构,然后通过卡扣与骨架结合在一起。但是三层复合结构都存在以下问题:所需材料多,需要额外使用胶水或者聚氨酯发泡剂进行表皮和骨架的粘接,工艺比较复杂,需要对表皮进行压铸、裁切、涂胶、手工包覆或者发泡,工艺成本高;双层复合结构造型复杂,对于限位和回弹结构有较大限制,不利于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
[0003]中国专利CN201680042873.6公开了一种重叠复合内装部件,包括基材和重叠于基材的表面件。表面件具备突起与突部。突起从与基材相对的相对面突出,且通过与基材接触而一边以向特定的方向倒下的方式绕曲一边变形,突部从相对面突出,且设置于突起变性的轨迹上。但是该部件由于突起和突部存在干涉问题,设计难度高,突起和突部构成群组,平面布局困难,对应的模具设计难度加大;产品结构存在干涉,干涉部分加工难度高,突部必须位于突起回弹倾倒方向且位于倾倒行程内,刺状结构和凸台必须保持一定间距,导致模具注塑成型的产品报废率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叠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上方设有支撑回弹部,且所述支撑回弹部可以绕自身的基部进行绕曲,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的面上至少一面设有部件限位机构,且所述部件限位机构位于所述支撑回弹部绕曲行程范围以外。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回弹部突出于所述支撑回弹部所在的平面,且伸入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空隙内。
[0008]优选地,所述部件限位机构突出于所述部件限位机构所在的表面。
[0009]优选地,所述部件限位机构和所述支撑回弹部由弹性材料制备而成。
[0010]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1]本技术结构简单,所述部件限位机构互不干涉,设计难度低,平面布局比较简单,对应模具设计简单,投资较小;
[0012]本技术结构简单,生产加工方便,产品报废率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0013]本技术布局简单,所述支撑回弹部和部件限位机构可以任意布局,只需要保证相邻结构绕曲行程互不干扰即可,所述支撑回弹部和所述部分限位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增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圆环形部件限位机构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3中第三种结构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挤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图2第二结构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挤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第一种结构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挤压后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显示所述部件限位机构的轴线与所述支撑回弹部的轴线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第一种结构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挤压后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中所述部件限位机构的轴线与所述支撑回弹部的轴线平行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支撑回弹部;4、基部;5、部件限位机构;31、第一限位机构;32、第二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所述第二部件2叠于所述第一部件1上方,并且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能够形成一个空间,在所述空间内设有支撑回弹部3,所述支撑回弹部3的基部4固定于所述第一部件1表面,且所述支撑回弹部3远离所述基部4的一端伸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形成的空间内,且所述支撑回弹部3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保证所述支撑回弹部3可以绕所述基部4进行绕曲。
[0025]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部件限位机构5,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位于所述支撑回弹部3绕曲行程之外,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包括第一限位机构31和第二限位机构32,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1突出于所述第一部件1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2位于所述第二部件2的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1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2相适配,在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收到压力后,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之间的间距变小,所述支撑回弹部3被压,进而发生绕曲,当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1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32接触,并产生支撑力,支撑所述支撑回弹部3,防止所述支撑回弹部3继续弯曲,并保持当前的状态,见图6。
[0026]如图3所示,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位于所述第一部件1上,且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位于所述支撑回弹部3绕曲行程范围之外,当所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受压力之后,所述第一部件1向所述第二部件2靠拢,所述支撑回弹部3发生绕曲,当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与所述第二部件2接触后,会对所述第二部件2产生支持力,所述支撑回弹部3停止继续弯曲,并保
持当前的状态,如图5所述。
[0027]如图1所示,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位于所述第二部件2上,且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位于所述支撑回弹部3绕曲行程范围之外,当所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受压力之后,所述第一部件1向所述第二部件2靠拢,所述支撑回弹部3发生绕曲,当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与所述第一部件1接触后,会对所述第一部件1产生支持力,所述支撑回弹部3停止继续弯曲,并保持当前的状态,如图7和图8。图7中,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的轴线与所述支撑回弹部3的轴线重合,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与所述支撑回弹部3可以接触,以阻止所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继续发生相对运动。图8中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的轴线与所述支撑回弹部3的轴线平行,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可以与所述第一部件1接触,以阻止所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继续发生相对运动。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1呈圆点状,也可以呈圆环状,如图1和4,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如波浪形。
[0029]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产品复合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1)和叠于所述第一部件(1)的第二部件(2),所述第一部件(1)上方设有支撑回弹部(3),且所述支撑回弹部(3)可以绕自身的基部(4)进行绕曲,在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相对的面上至少一面设有部件限位机构(5),且所述部件限位机构(5)位于所述支撑回弹部(3)绕曲行程范围以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软触感双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布洛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