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56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可以解决无法调节轧辊间距、轧辊的轧压效果差的问题,包括:驱动装置、热轧机主体、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置于热轧机主体内,驱动装置置于热轧机主体一侧,所述热轧机主体包括底座、传动箱、上轧辊、下轧辊,传动箱置于底座上,传动箱共两个,左右对称设置,防尘箱置于传动箱顶部,传动箱侧壁设置调节孔,上轧辊和下轧辊置于两个传动箱之间,上轧辊一端置于调节孔内,上轧辊和下轧辊相互平行,上轧辊两端均设置锥齿结构,上轧辊和下轧辊结构一致,可以对不同型号的零件加工,避免重新安装设备,上轧辊和下轧辊旋转方向相反,增加了轧压效果。增加了轧压效果。增加了轧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属于机械加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热轧机一般都是结构固定的,不能够根据现场安装需要进行驱动轴与输出轴的轴间距进行调节,常常造成已安装设备的返工,严重影响安装施工的效率,且已有可调节轧辊间距的装置,通常用传送带输送,无主动转动的效果,轧辊的轧压效果差,设备体积大。
[0003]公开号CN113118220A公开了一种热轧机构,热轧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设置在连轧机组与缓冷坑之间,第一辊道用于接收在连轧机组轧制完成的钢材,第二辊道用于将第二辊道上的钢材输送至缓冷坑,第一冷床和第二冷床并列设置在第一辊道与第二辊道之间,第一输送链条组件和第二输送链条组件分别形成输送路径,输送路径分别用于将第一辊道上的钢材输送至第二辊道,第一输送链条组件形成的输送路径经过第一冷床,第二输送链条组件形成的输送路径经过第二冷床,解决了离线正火不仅增加正火成本同时增加物料流转周期影响交付进度的问题,节省了成本,保证了生产周期,但是没有解决无法调节轧辊间距、轧辊的轧压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可以解决无法调节轧辊间距、轧辊的轧压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热轧机主体、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置于热轧机主体内,驱动装置置于热轧机主体一侧;
[0006]所述热轧机主体包括底座、传动箱、上轧辊、下轧辊,传动箱置于底座上,传动箱共两个,左右对称设置,传动箱侧壁设置调节孔,上轧辊一端置于调节孔内,上轧辊另一端置于另一调节孔内,下轧辊一端置于一个传动箱侧壁,下轧辊另一端置于另一传动箱侧壁,上轧辊置于下轧辊正上方,上轧辊两端均设置锥齿结构,上轧辊和下轧辊结构一致,防尘箱置于传动箱顶部;
[0007]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电机置于传动箱一侧,电机的转轴端部置于减速器上形成传动,输入轴一端置于减速器上,输入轴另一端设置锥齿结构,锥齿结构贯穿传动箱侧壁,输入轴和传动箱侧壁之间设置轴承;
[0008]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液压伸缩杆、上传动轴、下传动轴、支撑杆,液压伸缩杆置于传动箱内,下传动轴底端置于底座内,下传动轴周向设置锥齿结构,输入轴和下传动轴形成锥齿传动,下轧辊和下传动轴形成锥齿传动,下传动轴顶部设置方孔,且下传动轴顶部悬置于调节板底部,调节板置于液压伸缩杆顶部,液压伸缩杆底部置于底座上,液压伸缩杆共两组,两组液压伸缩杆分别置于调节板两端,所述上传动轴底部设置方轴,方轴贯穿调节
板,方轴和调节板之间设置轴承,方轴和方孔同轴,方轴插置于方孔内,上传动轴置于下传动轴正上方,上传动轴顶端贯穿传动箱顶壁并置于防尘箱内,上传动轴周向设置锥齿结构,上轧辊和上传动轴形成锥齿传动,上轧辊和调节板之间设置支撑板,上轧辊贯穿支撑板,上轧辊和支撑板之间设置轴承;
[0009]所述传动箱侧壁设置支架,液压泵置于支架上,液压伸缩杆和液压泵形成驱动连接;
[0010]所述输入轴和下轧辊同轴;
[0011]所述上传动轴和传动箱顶壁间设置轴向移动轴承;
[0012]所述方孔和方轴之间为间隙配合;
[0013]所述方轴的长度50mm,方孔深度为40mm;
[0014]所述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距离为25mm

40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一、可以对不同型号的零件加工,避免重新安装设备;
[0017]二、上轧辊和下轧辊旋转方向相反,增加了轧压效果;
[0018]三、占地空间小,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下传动轴的俯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仅展示支撑板和上轧辊之间的结构。
[0023]1、传动箱;2、上轧辊;3、下轧辊;4、输入轴;5、减速器;6、电机;7、调节板;8、液压伸缩杆;9、底座;10、液压泵;11、下传动轴;12、上传动轴;13、方轴;14、方孔;15、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6]根据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热轧机主体、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置于热轧机主体内,驱动装置置于热轧机主体一侧;
[0027]所述热轧机主体包括底座9、传动箱1、上轧辊2、下轧辊3,传动箱1置于底座9上,传动箱1共两个,左右对称设置,传动箱1侧壁设置调节孔,上轧辊2一端置于调节孔内,上轧辊2另一端置于另一调节孔内,下轧辊3一端置于一个传动箱1侧壁,下轧辊3另一端置于另一传动箱1侧壁,上轧辊2置于下轧辊3正上方,上轧辊2两端均设置锥齿结构,上轧辊2和下轧辊3结构一致,防尘箱置于传动箱1顶部;
[0028]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6、减速器5,电机6置于传动箱1一侧,电机6的转轴端部置于减速器5上形成传动,输入轴4一端置于减速器5上,输入轴4另一端设置锥齿结构,锥齿结构贯穿传动箱1侧壁,输入轴4和传动箱1侧壁之间设置轴承;
[0029]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7、液压伸缩杆8、上传动轴12、下传动轴11、支撑杆,液压伸缩杆8置于传动箱1内,下传动轴11底端置于底座9内,下传动轴11周向设置锥齿结构,输入轴4和下传动轴11形成锥齿传动,下轧辊3和下传动轴11形成锥齿传动,下传动轴11顶部设置方孔14,且下传动轴11顶部悬置于调节板7底部,调节板7置于液压伸缩杆8顶部,液压伸缩杆8底部置于底座9上,液压伸缩杆8共两组,两组液压伸缩杆8分别置于调节板7两端,所述上传动轴12底部设置方轴13,方轴13贯穿调节板7,方轴13和调节板7之间设置轴承,方轴13和方孔14同轴,方轴13插置于方孔14内,上传动轴12置于下传动轴11正上方,上传动轴12顶端贯穿传动箱1顶壁并置于防尘箱内,上传动轴12周向设置锥齿结构,上轧辊2和上传动轴12形成锥齿传动,上轧辊2和调节板7之间设置支撑板15,上轧辊2贯穿支撑板15,上轧辊2和支撑板15之间设置轴承;
[0030]所述传动箱1侧壁设置支架,液压泵10置于支架上,液压伸缩杆8和液压泵10形成驱动连接;
[0031]所述输入轴4和下轧辊3同轴,防止输入轴4和下轧辊3在啮合转动时剧烈振动;
[0032]所述上传动轴12和传动箱1顶壁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轧机轧辊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热轧机主体、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置于热轧机主体内,驱动装置置于热轧机主体一侧;所述热轧机主体包括底座(9)、传动箱(1)、上轧辊(2)、下轧辊(3),传动箱(1)置于底座(9)上,传动箱(1)共两个,左右对称设置,传动箱(1)侧壁设置调节孔,上轧辊(2)一端置于调节孔内,上轧辊(2)另一端置于另一调节孔内,下轧辊(3)一端置于一个传动箱(1)侧壁,下轧辊(3)另一端置于另一传动箱(1)侧壁,上轧辊(2)置于下轧辊(3)正上方,上轧辊(2)两端均设置锥齿结构,上轧辊(2)和下轧辊(3)结构一致,防尘箱置于传动箱(1)顶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6)、减速器(5),电机(6)置于传动箱(1)一侧,电机(6)的转轴端部置于减速器(5)上形成传动,输入轴(4)一端置于减速器(5)上,输入轴(4)另一端设置锥齿结构,锥齿结构贯穿传动箱(1)侧壁,输入轴(4)和传动箱(1)侧壁之间设置轴承;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7)、液压伸缩杆(8)、上传动轴(12)、下传动轴(11)、支撑杆,液压伸缩杆(8)置于传动箱(1)内,下传动轴(11)底端置于底座(9)内,下传动轴(11)周向设置锥齿结构,输入轴(4)和下传动轴(11)形成锥齿传动,下轧辊(3)和下传动轴(11)形成锥齿传动,下传动轴(11)顶部设置方孔(14),且下传动轴(11)顶部悬置于调节板(7)底部,调节板(7)置于液压伸缩杆(8)顶部,液压伸缩杆(8)底部置于底座(9)上,液压伸缩杆(8)共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富林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华富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