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46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包括发热管组件,发热管组件设有发热管及反射罩,发热管组件还包括发热管支板及发热管座,反射罩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连接,发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热管座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安装连接;发热管座包括隔热板、弹性胶垫及压盖,隔热板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贴靠连接,弹性胶垫与对应的隔热板贴靠连接,压盖与对应的弹性胶垫贴靠连接,台阶部与对应的支撑孔的边缘贴靠连接,安装孔的边缘部向外延伸形成有立板部,立板部的外端形成有横钩板部,横钩板部与对应的压盖的弧形长孔的边缘部扣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暖器的发热管的安装结构设置合理,避免发热管发出碰撞噪声。避免发热管发出碰撞噪声。避免发热管发出碰撞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头远红外电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暖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头远红外电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电暖器设有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发热管及反射罩,反射罩用于将发热管发射的红外线向前反射,现有技术的电暖器还设有摇头底座,外壳的底部与摇头底座连接,摇头底座包括电机及曲柄连杆机构,电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驱动连接外壳,于是外壳能够在水平面内摇头(往复)摆动。现有技术的发热管仅通过简单的结构支撑,发热管容易出现松动现象,在电暖器摇头摆动的过程中,发热管可能会与发热管支架发生碰撞而导致发出噪声,影响到电暖器的使用感受,所以现有技术的电暖器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它的发热管的安装结构设置合理,避免发热管发出碰撞噪声。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公开的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包括发热管组件,所述发热管组件设有发热管及反射罩,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反射罩位置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发热管组件还包括发热管支板及发热管座,所述反射罩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连接,所述发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热管座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安装连接;所述发热管座包括隔热板、弹性胶垫及压盖,所述发热管支板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发热管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隔热板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发热管支板的外侧,所述弹性胶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隔热板的外侧,所述压盖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垫的外侧,所述隔热板与对应的所述发热管支板贴靠连接,所述弹性胶垫与对应的所述隔热板贴靠连接,所述压盖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垫贴靠连接,所述隔热板形成有支撑孔,所述发热管包括端盖部,所述端盖部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孔的边缘贴靠连接,所述安装孔的边缘部向外延伸形成有立板部,所述立板部的外端形成有横钩板部,所述压盖形成有弧形长孔,所述立板部穿过对应的所述弧形长孔设置,所述横钩板部与对应的所述弧形长孔的边缘部扣接。
[0006]优选地,所述隔热板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对应的所述立板部卡接。
[0007]优选地,所述弹性胶垫形成有底槽,所述隔热板适配置于对应的所述底槽内。
[0008]优选地,所述反射罩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形成有端齿板,所述端齿板与对应的所述发热管支板插装连接。
[0009]优选地,本技术的电暖器还包括背壳体,所述背壳体的后部设有背板,所述背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设有前安装板,所述反射罩设置在所述背壳体内,所述发热管支板的后部形成有折弯板部,所述反射罩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形成有左右边板,所述左右边板通过对应的螺钉与对应的所述前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折弯板部分别通过对应的螺钉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上述的发热管座,发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热管座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安装连接,发热管的安装结构设置合理,避免发热管出现松动现象,避免发热管发出碰撞噪声。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电暖器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电暖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发热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发热管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发热管支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移去了弹性胶垫及压盖的本技术的发热管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移去了压盖的本技术的发热管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本技术的发热管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本技术的发热管的端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10为本技术的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1为本技术的隔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2为本技术的弹性胶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3为本技术的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标号说明:1

背壳体;101

背板;102

前安装板;2

摇头底座;3

防护网罩;4

发热管组件;41

发热管;411

端盖部;4111

台阶部;4112

扁片部;42

反射罩;4201

左右边板;421

端齿板;43

发热管支板;431

安装孔;432

立板部;433

横钩板部;434

折弯板部;45

发热管座;451

隔热板;4511

支撑孔;4512

发热管定位槽;4513

卡槽;452

弹性胶垫;4521

底槽;453

压盖;4531

弧形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6]本技术的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发热管组件4,发热管组件4设有发热管41及反射罩42,发热管41与反射罩42位置对应设置;发热管41可以选用碳纤维发热管,碳纤维发热管为现有技术,与传统的发热管相比,由于碳纤维发热管的能量发射方式是以远红外线辐射为主,而且碳纤维发热管发射的可见光占比相对较小,因而碳纤维发热管具有不刺眼且取暖效果好的优点;发热管41竖立设置,发热管41在工作时向四周发射红外线,向前发射的红外线直接照射需要取暖的用户,而向后发射的红外线则通过反射罩42发射向前,有利于提高取暖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取暖器还包括外壳及防护网罩3,发热管41设置在上述的外壳内,防护网罩3设置在上述的外壳的前部,防护网罩3用于保护发热管41,也避免人手接触发热管41;本技术的取暖器还包括摇头底座2,上述的外壳的底部与摇头底座2连接,摇头底座2包括电机及曲柄连杆机构,电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驱动连接上述的外壳,于是上述的外壳能够在水平面内摇头(往复)摆动。以上描述为现有技术,亦非本技术的重点,故不作详述。
[0027]如图3和图4所示,发热管组件4还包括发热管支板43及发热管座45,反射罩4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连接,发热管4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热管座45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安装连接,具体地说,发热管座45包括隔热板451、弹性胶垫452及压盖453,如图5所示,发热管支板43形成有安装孔431,如图3、图4及图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包括发热管组件(4),所述发热管组件(4)设有发热管(41)及反射罩(42),所述发热管(41)与所述反射罩(42)位置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组件(4)还包括发热管支板(43)及发热管座(45),所述反射罩(4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连接,所述发热管(4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热管座(45)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安装连接;所述发热管座(45)包括隔热板(451)、弹性胶垫(452)及压盖(453),所述发热管支板(43)形成有安装孔(431),所述发热管(41)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孔(431)设置,所述隔热板(451)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发热管支板(43)的外侧,所述弹性胶垫(45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隔热板(451)的外侧,所述压盖(453)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垫(452)的外侧,所述隔热板(451)与对应的所述发热管支板(43)贴靠连接,所述弹性胶垫(452)与对应的所述隔热板(451)贴靠连接,所述压盖(453)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垫(452)贴靠连接,所述隔热板(451)形成有支撑孔(4511),所述发热管(41)包括端盖部(411),所述端盖部(411)形成有台阶部(4111),所述台阶部(4111)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孔(4511)的边缘贴靠连接,所述安装孔(431)的边缘部向外延伸形成有立板部(43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仲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世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