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修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43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路面修补结构,涉及路面病害处理领域。该路面修补结构,设置于路面坑槽内,包括填充层,为包括3D打印的固体废弃物和混凝土形成的混合层;磨耗层,形成于所述填充层的上方;封水层,形成于所述磨耗层的上方;变形层以及粘结层。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路面修补结构与坑槽具有良好的结合度,减少了坑槽修补对交通的影响,延长了路面的寿命周期,此外提高了对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保护了环境。境。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修补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路面病害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路面修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在投入运营后,受荷载和水的影响,易出现坑槽病害。若不及时处理,坑槽快速发展后大大影响了路面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
[0003]目前,针对沥青路面坑槽病害处理,主要有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冷拌沥青混合料修补以及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修补等三种方式。但其存在各自的应用缺点: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需要采用专用设备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影响交通且在温度很低的状况下无法展开,当坑槽较深时,槽底的修补材料不能均匀受热,旧的沥青易产生老化;采用冷拌沥青混合料修补时关闭交通时间短,但其新旧料之间的粘结性能差,易出现松散现象从而导致病害复发;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修补的新旧料掺配比例没有标准的设计方法,坑槽底面病害得不到彻底的处理,关闭交通时间较长,维修后坑槽附近区域仍会出现破损。
[0004]而我国针对建筑工程垃圾的利用率偏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每年产生的建筑废旧材料高达4500吨。我国对于废旧建筑材料的处理绝大部分当作垃圾处理,一般以掩埋为主。显而易见,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造成用地的严重浪费,同时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未来的生活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修补结构,将上述固体废弃物与混凝土等材料混合后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出能够填补坑槽的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坑槽病害处理方法因效率低影响交通以及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路面修补结构,设置于路面坑槽内,其中,所述路面修补结构包括:
[0007]填充层,为采用包括固体废弃物和混凝土的原料通过3D打印形成的混合层;
[0008]磨耗层,形成于所述填充层的上方;以及
[0009]封水层,形成于所述磨耗层的上方。
[0010]优选地,所述填充层的厚度为1cm~10cm。
[0011]优选地,所述填充层中的所述固体废弃物的粒径为5mm~25mm。
[0012]优选地,所述路面修补结构还形成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至少形成于所述填充层的一侧,用于将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路面坑槽的内壁粘结。
[0013]优选地,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1mm~5mm。
[0014]优选地,所述路面修补结构还形成有变形层,所述变形层形成于所述填充层的下方。
[0015]优选地,所述变形层的顶部与所述填充层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变形层的厚度为0.8mm~1mm。
[0016]优选地,所述变形层的侧部与底部中的至少一处也形成有所述粘结层,以使所述变形层与所述路面坑槽粘结。
[0017]优选地,所述磨耗层的底部与所述填充层的顶部相接合,所述磨耗层的厚度为0.8cm~1cm。
[0018]优选地,所述封水层的底部与所述磨耗层的顶部相接合,所述封水层的厚度为1mm~3mm。
[0019]根据本技术的路面修补结构,提高了对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保护了环境;而包括3D打印制备出的固体废弃物及混凝土的填充层与坑槽具有良好的结合度,且其抗压强度大大增强,同时减少了坑槽修补对交通的影响,延长了路面的寿命周期。
[0020]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路面修补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路面修补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0024]图标:1

填充层;2

磨耗层;3

封水层;4

粘结层;5

变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0026]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0027]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0028]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0029]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0030]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0031]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修补结构,设置于路面坑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修补结构包括:填充层,为采用包括固体废弃物和混凝土的原料通过3D打印形成的混合层;磨耗层,形成于所述填充层的上方;以及封水层,形成于所述磨耗层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厚度为1cm~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中的所述固体废弃物的粒径为5mm~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修补结构还形成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至少形成于所述填充层的一侧,用于将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路面坑槽的内壁粘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1mm~5mm。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捷陈广辉李华张苏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