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18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0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包括机架、压接机构和驱动机构,机架上设置有操作台;压接机构包括驱动杆、上模和下模,驱动杆的下端延伸穿设上模的顶部,下模设置于操作台上并位于上模的下方,下模上设置有固定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并与上模相连接,用于驱动上模纵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模内设置驱动杆,当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接时,驱动杆驱使端子的两侧向线束压紧,力度适中且均匀,不容易出现端子对线束造成损害,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维持一定的力度保证压接效果,提高了压接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端子,提高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线束加工中,压接工序是关键的一道工序,压接模具通常包括有上模和下模,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对线束和端子进行加工,一些线束加工中,一般是通过工作人员对上模施加压力进行加工的半自动化模式,工作人员容易把握不了力度,力度过大会使得端子的两侧损坏线束,力度过小会使得线束容易滑落,导致压接效果不好;同时,由于端子外形尺寸存在一定偏差,当端子规格不一样时,需更换不同定位块,安装及校准,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能够解决压接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包括机架、压接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操作台;压接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套筒、驱动杆、上模和下模,所述套筒的上端连接第一驱动件,套筒的下端连接上模,所述驱动杆滑动穿设于套筒内,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驱动杆的下端延伸穿设所述上模的顶部,所述下模设置于操作台上并位于上模的下方,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固定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并与上模相连接,用于驱动上模纵移。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轨、杆柱、导块、第二驱动件、两螺杆和一传动杆,所述导轨设置为两个并竖向间隔布置于机架,所述上模的两侧均设置有杆柱,所述杆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块,所述导块滑动设置于导轨上,其中一导轨的上方设置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件,两螺杆均转动设置于机架,并各自转动穿设于一导块并与导块螺纹配合,传动杆转动设置于机架,且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螺杆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其中一螺杆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气压推杆,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为电机。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侧均具有弧形压槽。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下模底部的一第一固定组件以及分设于下模两侧的两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杆和第一转头,所述第一支撑块滑动插设于下模,所述第一支杆竖向穿设于操作台并与操作台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块转动连接,下端与第一转头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杆、第二转头和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块位于下模的弧形压槽内,并与第二支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支
杆横向布置并滑动穿设于下模,第二转头设置于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弹簧套设于第二支杆,并位于第二转头与下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上模的底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转头设置有配合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以及两第二支撑块的相对侧均具有呈弧形的压装面。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上模内设置驱动杆,当上模和下模进行压接时,驱动杆驱使端子的两侧向线束压紧,力度适中且均匀,不容易出现端子对线束造成损害,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维持一定的力度保证压接效果,提高了压接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端子,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上模和下模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设置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19]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参照图1和图2,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包括机架10、压接机构和驱动机构,机架10上设置有操作台11;压接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21、套筒22、驱动杆23、上模24和下模25,套筒22的上端连接第一驱动件21,第一驱动件21设置为气压推杆,套筒22的下端连接上模24,驱动杆23滑动穿设于套筒22内,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端,驱动杆23的下端延伸穿设上模24的顶部,下模25设置于操作台11上并位于上模24的下方,下模25上设置有固定机构,上模24和下模25的相对侧均具有弧形压槽;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上模24相连接,用于驱动上模24纵移。
[0021]其中为了使得压力能够均匀分布,驱动机构包括导轨31、杆柱32、导块33、第二驱动件34、两螺杆35和一传动杆36,导轨31设置为两个并竖向间隔布置于机架10,上模24的两侧均设置有杆柱32,杆柱3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块33,导块33滑动设置于导轨31上,其中一导轨31的上方设置有与机架10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件34,第二驱动件34设置为电机,两螺杆35均转动设置于机架10,并各自转动穿设于一导块33并与导块33螺纹配合,传动杆36转动设置于机架10,且传动杆36的两端分别与两螺杆35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34的输出端与其中一螺杆35连接,实现同步转动。
[0022]进一步描述,为了方便适应不同规格的端子,固定机构包括位于下模25底部的一第一固定组件以及分设于下模25两侧的两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块411、第一支杆412和第一转头413,第一支撑块411滑动插设于下模25,第一支杆412竖向穿设于操作台11并与操作台11螺纹配合,防止第一支杆412转动带偏第一支撑块411,第一支杆412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块411转动连接,下端与第一转头413连接。
[0023]其中,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块421、第二支杆422、第二转头423和弹簧424,第二支撑块421位于下模25的弧形压槽内,并与第二支杆422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杆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操作台(11);压接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21)、套筒(22)、驱动杆(23)、上模(24)和下模(25),所述套筒(22)的上端连接第一驱动件(21),套筒(22)的下端连接上模(24),所述驱动杆(23)滑动穿设于套筒(22)内,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端,驱动杆(23)的下端延伸穿设所述上模(24)的顶部,所述下模(25)设置于操作台(11)上并位于上模(24)的下方,所述下模(25)上设置有固定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上模(24)相连接,用于驱动上模(24)纵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轨(31)、杆柱(32)、导块(33)、第二驱动件(34)、两螺杆(35)和一传动杆(36),所述导轨(31)设置为两个并竖向间隔布置于机架(10),所述上模(24)的两侧均设置有杆柱(32),所述杆柱(3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块(33),所述导块(33)滑动设置于导轨(31)上,其中一导轨(31)的上方设置有与机架(10)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件(34),两螺杆(35)均转动设置于机架(10),并各自转动穿设于一导块(33)并与导块(33)螺纹配合,传动杆(36)转动设置于机架(10),且传动杆(36)的两端分别与两螺杆(35)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34)的输出端与其中一螺杆(35)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线束生产用压接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冠磊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