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00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底座上侧对称设置有L形板,底座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二和转动杆三,底座上固定有方盒二和方盒三,转动杆二和转动杆三的一端分别贯穿方盒二和方盒三侧壁,转动杆二和转动杆三的一端分别与方盒二和方盒三转动配合,底座上固定有方盒四、方盒五、方盒六和方盒七,转动杆二贯穿方盒四和方盒五且转动杆二均与方盒四和方盒五转动配合,转动杆三贯穿方盒六和方盒七且转动杆三均与方盒六和方盒七转动配合,方盒四、方盒五、方盒六和方盒七上壁分别贯穿且滑动设置有螺杆一、螺杆二、螺杆三和螺杆四,螺杆一和螺杆二上端与一侧L形板固定,能调节支撑架的高度以适应生产需求。生产需求。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架,特别涉及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冲床,就是一台冲压式压力机。在国民生产中,冲压工艺由于比传统机械加工来说有节约材料和能源,效率高,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不高及通过各种模具应用可以做出机械加工所无法达到的产品这些优点,因而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0003]冲床要对钢板进行冲压时,钢板是需要放置到一个支撑架上,但是现在的支撑架无法随意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能调节支撑架的高度以适应生产需求。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对称设置有L形板,所述L形板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带动两侧L形板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转动杆二和转动杆三,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方盒二和方盒三,所述转动杆二和转动杆三的一端分别贯穿方盒二和方盒三侧壁,所述转动杆二和转动杆三的一端分别与方盒二和方盒三转动配合,所述方盒二和方盒三之间设置有带动转动杆二和转动杆三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方盒四、方盒五、方盒六和方盒七,所述转动杆二贯穿方盒四和方盒五且转动杆二均与方盒四和方盒五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杆三贯穿方盒六和方盒七且转动杆三均与方盒六和方盒七转动配合,所述方盒四、方盒五、方盒六和方盒七上壁分别贯穿且滑动设置有螺杆一、螺杆二、螺杆三和螺杆四,所述螺杆一和螺杆二上端与一侧L形板固定,所述螺杆三和螺杆四上端与另一侧L形板固定,所述方盒四、方盒五、方盒六和方盒七内设置有转向件一、转向件二、转向件三和转向件四。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要调节支撑件的高度时,通过驱动组件同时带动转动杆二和转动杆三相同方向转动,在转向件一和转向件二的作用下,转动杆二转动带动螺杆一和螺杆二转动,螺杆一和螺杆二共同带动一侧的L形板升降,在转向件三和转向件四的作用下,转动杆三转动带动螺杆三和螺杆四转动,螺杆三和螺杆四共同带动另一侧的L形板升降,两侧L形板同时带动支撑件升降,直至支撑件到指定的高度,停止驱动组件。
[0008]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锥齿轮一、锥齿轮二和方盒一,所述方盒一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方盒一侧壁贯穿且转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固定有手轮,所述驱动杆处于方盒一内的一端与锥齿轮一固定,所述方盒一上贯穿且转动设置有转动杆一,所述锥齿轮二固定于转动杆一上,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所述转动杆一的两端分别贯穿方盒二和方盒三,所述转动杆一的两端分别与方盒二和方盒三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杆一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锥齿轮三和锥齿轮五,所述转动杆二处于方盒二内的
一端固定有与锥齿轮三啮合的锥齿轮四,所述转动杆三处于方盒三内的一端固定有与锥齿轮五啮合的锥齿轮六。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轮,手轮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带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带动转动杆一转动,转动杆一带动锥齿轮三和锥齿轮五转动,锥齿轮三带动锥齿轮四转动,锥齿轮五带动锥齿轮六转动,锥齿轮四带动转动杆二转动,锥齿轮六带动转动杆三转动。
[0010]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件一包括蜗杆一和蜗轮一,所述蜗杆一和蜗轮一设置于方盒四内,所述蜗杆一固定于转动杆二上,所述蜗轮一外套于螺杆一上且所述蜗轮一与螺杆一螺纹配合,所述蜗轮一与蜗杆一啮合。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二转动带动蜗杆一转动,蜗杆一带动蜗轮一转动,蜗轮一带动螺杆一竖直移动。
[0012]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件二包括蜗杆二和蜗轮二,所述蜗杆二和蜗轮二设置于方盒五内,所述蜗杆二固定于转动杆二上,所述蜗轮二外套于螺杆二上且所述蜗轮二与螺杆二螺纹配合,所述蜗轮二与蜗杆二啮合。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二转动带动蜗杆二转动,蜗杆二带动蜗轮二转动,蜗轮二带动螺杆二竖直移动。
[0014]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件三包括蜗杆三和蜗轮三,所述蜗杆三和蜗轮三设置于方盒六内,所述蜗杆三固定于转动杆三上,所述蜗轮三外套于螺杆三上且所述蜗轮三与螺杆三螺纹配合,所述蜗轮三与蜗杆三啮合。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三转动带动蜗杆三转动,蜗杆三转动带动蜗轮三转动,蜗轮三转动带动螺杆三竖直移动。
[0016]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向件四包括蜗杆四和蜗轮四,所述蜗杆四和蜗轮四设置于方盒七内,所述蜗杆四固定于转动杆三上,所述蜗轮四外套于螺杆四上且所述蜗轮四与螺杆四螺纹配合,所述蜗轮四与蜗杆四啮合。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四转动带动蜗杆四转动,蜗杆四转动带动蜗轮四转动,蜗轮四转动带动螺杆四竖直移动。
[0018]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包括若干固定杆,若干所述固定杆固定于两个L形板之间。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能放置到固定杆上,对钢板进行支撑。
[0020]有益效果:可调节支撑面的高度,使其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冲床,在使用不同的冲床时,可以使用同一个支撑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A

A截面的截取位置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剖面A

A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用于展示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底座;2、L形板;3、支撑件;4、升降装置;5、转动杆二;6、转动杆三;7、方盒二;8、方盒三;9、驱动组件;10、方盒四;11、方盒五;12、方盒六;13、方盒七;14、螺杆一;
15、螺杆二;16、螺杆三;17、螺杆四;18、转向件一;19、转向件二;20、转向件三;21、转向件四;22、锥齿轮一;23、锥齿轮二;24、方盒一;25、驱动杆;26、手轮;27、转动杆一;28、锥齿轮三;29、锥齿轮五;30、锥齿轮六;31、蜗杆一;32、蜗轮一;33、蜗杆二;34、蜗轮二;35、蜗杆三;36、蜗轮三;37、蜗杆四;38、蜗轮四;39、固定杆;41、锥齿轮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以下参考图1至图4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8]根据图3和4,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1,底座1上侧对称设置有L形板2,L形板2之间设置有支撑件3,底座1上设置有带动两侧L形板2升降的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侧对称设置有L形板(2),所述L形板(2)之间设置有支撑件(3),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带动两侧L形板(2)升降的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转动杆二(5)和转动杆三(6),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方盒二(7)和方盒三(8),所述转动杆二(5)和转动杆三(6)的一端分别贯穿方盒二(7)和方盒三(8)侧壁,所述转动杆二(5)和转动杆三(6)的一端分别与方盒二(7)和方盒三(8)转动配合,所述方盒二(7)和方盒三(8)之间设置有带动转动杆二(5)和转动杆三(6)转动的驱动组件(9),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方盒四(10)、方盒五(11)、方盒六(12)和方盒七(13),所述转动杆二(5)贯穿方盒四(10)和方盒五(11)且转动杆二(5)均与方盒四(10)和方盒五(11)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杆三(6)贯穿方盒六(12)和方盒七(13)且转动杆三(6)均与方盒六(12)和方盒七(13)转动配合,所述方盒四(10)、方盒五(11)、方盒六(12)和方盒七(13)上壁分别贯穿且滑动设置有螺杆一(14)、螺杆二(15)、螺杆三(16)和螺杆四(17),所述螺杆一(14)和螺杆二(15)上端与一侧L形板(2)固定,所述螺杆三(16)和螺杆四(17)上端与另一侧L形板(2)固定,所述方盒四(10)、方盒五(11)、方盒六(12)和方盒七(13)内设置有转向件一(18)、转向件二(19)、转向件三(20)和转向件四(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床的可调节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锥齿轮一(22)、锥齿轮二(23)和方盒一(24),所述方盒一(24)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方盒一(24)侧壁贯穿且转动设置有驱动杆(25),所述驱动杆(25)一端固定有手轮(26),所述驱动杆(25)处于方盒一(24)内的一端与锥齿轮一(22)固定,所述方盒一(24)上贯穿且转动设置有转动杆一(27),所述锥齿轮二(23)固定于转动杆一(27)上,所述锥齿轮一(22)与锥齿轮二(23)啮合,所述转动杆一(27)的两端分别贯穿方盒二(7)和方盒三(8),所述转动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