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包括纤维面料本体、布辊、耐磨外布层和亲肤内布层,纤维面料本体均匀缠绕于布辊的外侧壁,亲肤内布层固定于纤维面料本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纤维面料本体、耐磨外布层和第二抗菌布层,使得面料结构优化了自身的性能,使用时,一方面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材质为牛津布的耐磨外布层,增强了面料结构的耐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材质为海藻纤维的第一抗菌布层和第二抗菌布层,提升了面料结构的抗菌防霉效果,并且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内侧面设置有呈等间距排布的抗皱片,提升了面料结构的抗皱性能,优化了挺括效果。优化了挺括效果。优化了挺括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纤维面料
,具体为一种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纺织业技术的进步,市面上新的、功能多样的纤维面料也越来越多,这些面料在服装、装饰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现在的纤维面料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存在耐磨性差、保温性和舒适度差、抗菌抗拉性能弱以及通气抗皱效果差的弊端,这导致面料结构的功能性低下,不利于面料结构的长期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耐磨性差、保温性和舒适度差、抗菌抗拉性能弱以及通气抗皱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包括纤维面料本体、布辊、耐磨外布层和亲肤内布层,所述纤维面料本体均匀缠绕于布辊的外侧壁,所述亲肤内布层固定于纤维面料本体的底部,所述亲肤内布层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上设置有保温层,且所述保温层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抗菌布层,所述第二抗菌布层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上设置有编织基布层,所述编织基布层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抗菌布层,所述耐磨外布层固定于纤维面料本体的顶部,所述编织基布层上均匀设置有编织条,且所述编织条上设置有纳米银丝、棉纤维丝和麻纤维丝,所述纤维面料本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抗皱片和透气网孔。
[0005]优选的,所述抗皱片的材料为硅胶,所述抗皱片和纤维面料本体之间构成粘接,且所述抗皱片在纤维面料本体上呈等间距排布,提升了面料结构的抗皱性能,优化了挺括效果。
[0006]优选的,所述耐磨外布层的材质为牛津布,所述第一抗菌布层和第二抗菌布层的材质皆为海藻纤维,使其提升了面料结构的耐磨效果和抗菌防霉效果。
[0007]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自发热面料,所述亲肤内布层的材质为蚕丝纤维,提升了面料结构内面的亲肤舒适度。
[0008]优选的,所述亲肤内布层、第二抗菌布层、保温层、编织基布层、第一抗菌布层和耐磨外布层构成热压粘接,增强了面料结构整体的牢固性能和轻薄度。
[0009]优选的,所述纳米银丝、棉纤维丝和麻纤维丝交织缠绕呈螺旋状,提升了面料结构的抗菌除异味和通气除潮性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通过安装有纤维面料本体、耐磨外布层和第二抗菌布层,使得面料结构优化了自身的性能,使用时,一方面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材质为牛津布的耐磨外布层,增强了面料结构的耐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材质为海藻纤维的第一抗菌布层和第二抗菌布层,提升了面料
结构的抗菌防霉效果,并且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内侧面设置有呈等间距排布的抗皱片,提升了面料结构的抗皱性能,优化了挺括效果。
[0012](2)、该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通过安装有编织条、棉纤维丝和麻纤维丝,使得面料结构优化了自身的结构,使用时,一方面通过将面料结构的主体部分设置为由复合结构的编织条编织而成的编织基布层,增强了面料结构整体的强度和抗拉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将编织条设置为纳米银丝、棉纤维丝和麻纤维丝交织缠绕而成的螺旋状结构,利用纳米银丝可以增强编织条的抗菌除异味效果,利用棉纤维丝和麻纤维丝可以增强编织条的通气除潮效果,进而提升了面料结构的抗菌除异味和通气除潮性能,并且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的内侧面均匀设置有透气网孔,进一步优化了面料结构的通气效果。
[0013](3)、该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通过安装有纤维面料本体、亲肤内布层和保温层,使得面料结构实际使用时,一方面既通过多个面料层的复合提升了面料结构的功能性,又通过将面料层之间通过热压粘接成一体化结构,增强了面料结构整体的牢固性能和轻薄度,另一方面既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上增设材料为自发热面料的保温层,优化了面料结构的保温保暖效果,又利用在纤维面料本体的内侧面设置的材质为蚕丝纤维的亲肤内布层,提升了面料结构内面的亲肤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纤维面料本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纤维面料本体侧壁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编织条剖面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纤维面料本体;2、布辊;3、透气网孔;4、抗皱片;5、耐磨外布层;6、第一抗菌布层;7、编织基布层;8、保温层;9、第二抗菌布层;10、编织条;11、亲肤内布层;12、纳米银丝;13、棉纤维丝;14、麻纤维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包括纤维面料本体1、布辊2、耐磨外布层5和亲肤内布层11,纤维面料本体1均匀缠绕于布辊2的外侧壁,亲肤内布层11固定于纤维面料本体1的底部。
[0021]亲肤内布层11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保温层8,且保温层8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抗菌布层9,第二抗菌布层9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编织基布层7,编织基布层7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抗菌布层6。
[0022]耐磨外布层5固定于纤维面料本体1的顶部,编织基布层7上均匀设置有编织条10,且编织条10上设置有纳米银丝12、棉纤维丝13和麻纤维丝14,纤维面料本体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抗皱片4和透气网孔3。
[0023]抗皱片4的材料为硅胶,抗皱片4和纤维面料本体1之间构成粘接,且抗皱片4在纤
维面料本体1上呈等间距排布。
[0024]使用时,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1内侧面设置有呈等间距排布的抗皱片4,提升了面料结构的抗皱性能,优化了挺括效果。
[0025]耐磨外布层5的材质为牛津布,第一抗菌布层6和第二抗菌布层9的材质皆为海藻纤维;
[0026]使用时,一方面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材质为牛津布的耐磨外布层5,增强了面料结构的耐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1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材质为海藻纤维的第一抗菌布层6和第二抗菌布层9,提升了面料结构的抗菌防霉效果。
[0027]保温层8的材质为自发热面料,亲肤内布层11的材质为蚕丝纤维。
[0028]使用时,既通过在纤维面料本体1上增设材料为自发热面料的保温层8,优化了面料结构的保温保暖效果,又利用在纤维面料本体1的内侧面设置的材质为蚕丝纤维的亲肤内布层11,提升了面料结构内面的亲肤舒适度。
[0029]亲肤内布层11、第二抗菌布层9、保温层8、编织基布层7、第一抗菌布层6和耐磨外布层5构成热压粘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面料本体(1)、布辊(2)、耐磨外布层(5)和亲肤内布层(11),所述纤维面料本体(1)均匀缠绕于布辊(2)的外侧壁,所述亲肤内布层(11)固定于纤维面料本体(1)的底部,所述亲肤内布层(11)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保温层(8),且所述保温层(8)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抗菌布层(9),所述第二抗菌布层(9)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编织基布层(7),所述编织基布层(7)顶部的纤维面料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抗菌布层(6),所述耐磨外布层(5)固定于纤维面料本体(1)的顶部,所述编织基布层(7)上均匀设置有编织条(10),且所述编织条(10)上设置有纳米银丝(12)、棉纤维丝(13)和麻纤维丝(14),所述纤维面料本体(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抗皱片(4)和透气网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保温型抗菌通气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柳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隆特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