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890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驱动机构;待检电极片对折后被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夹持;第一夹持机构固定待检电极片对折的两端;第二夹持机构靠近待检电极片弯折端;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夹持机构向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中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驱动机构,使得该装置可以检测出锂离子电池极片的柔韧性,该装置结构原理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批量生产,可以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的电池极片使用。可以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的电池极片使用。可以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的电池极片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检测
,具体为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数码产品、笔记本电脑、无人机、航模、电动工具、军工、新能源汽车、便携式储能、医疗设备等领域大量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锂离子方形电池的电芯,是由辊压及分条后的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通过卷针卷绕制得;正、负极片的柔韧性对辊压工序、分切工序及卷绕工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柔韧性差的电极片,在辊压、分切及卷绕工序加工时,会发生电极片掉料、漏箔、断带,不仅降低了电芯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还给锂离子电池安全带来风险;所以电极片柔韧性的检测对于锂离子电池制备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0003]公布号为CN106680109A的对比文件,其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片涂层柔韧性的检测装置,包括分别垂直固设在底座两端的左挡板和固定座,位于左挡板和固定座之间的底座上水平固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架设有支撑膜,所述固定座上活动穿设有螺旋丝杆,所述螺旋丝杆的前端与右挡板连接,通过旋转螺旋丝杆而带动右挡板沿着导轨进行移动;但是该对比文件公开的挤压形变测柔韧性,重复性和一致性比较差;此外,在挤压极片的时候,应力不均匀,需要多次调整高倍显微镜,才能查找到极片形变破裂位置,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操作的锂离子电池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6]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驱动机构(4)、待检电极片(5);所述待检电极片(5)对折后被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夹持;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固定待检电极片(5)对折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靠近待检电极片(5)弯折端;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向待检电极片(5)的弯折端滑动。
[0007]工作时,将裁剪成特定尺寸的待检电极片,对折后放置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第一夹持机构之间固定待检电极片对折的两端,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固定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然后启动驱动机构,使其缓慢驱动第二夹持机构向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滑动,来不断挤压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使其不断变形,直到其弯折端发生裂纹或断裂,即可得到待检电极片的柔韧性;本申请的检测装置结构原理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批量生产。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前后壁上均固定有挡板(11);一侧的两个所述挡板(11)之间固定有第一夹持机构(2);另一侧的两个所述挡板(11)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3)。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前端固定于挡板(1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后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11);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杆(221),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后端固定有卡座(2212),所述卡座(2212)卡在挡板(11)上。
[0010]有益效果:通过对卡座进行可拆卸设置,使的不同尺寸大小的待检电极片均可以卡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进行后续检测。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杆(211)的中间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2111);所述第二固定杆(221)的中间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2211)。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包括移动板(31);所述移动板(3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滑动座(311),所述滑动座(311)卡在前后挡板(11)上与挡板(11)配合滑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还包括第三连接杆(32)、第四连接杆(33);前方的所述滑动座(311)上靠近第一夹持机构(2)的一端固定有第三连接杆(32),后方的所述滑动座(311)上靠近第一夹持机构(2)的一端固定有第四连接杆(33);所述底座(1)位于所述移动板(31)和所述第三连接杆(32)、第四连接杆(33)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32)的后端固定有第一压板(321),所述第四连接杆(33)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压板(331)。
[0014]有益效果:通过底座和移动板、滑动座的相互配合,使得移动板可以在底座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进行移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板(331)的前方通过第四锁紧螺栓(332)连接有挡片(333)。
[0016]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锁紧螺栓、第二锁紧螺栓、第四锁紧螺栓的设置,能够根据待检电极片厚度的不同,将其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的合适位置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顶壁的后端设置有刻度(12),所述底座(1)顶壁的前端设置有等级标识(13);所述第三连接杆(32)与等级标识(13)平行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33)与刻度(12)平行设置。
[0018]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三连接杆与等级标识平行设置,第四连接杆与刻度平行设置,当待检电极片弯折端发生裂纹或断裂时,根据第四连接杆对应的移动距离数值和第三连接杆对应的等级区域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待检电极片的柔韧性等级,进而解决了目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难,无法做到定量标准检测的问题。
[001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固定座、螺旋丝杆(42)、摇把手(43)、固定板;所述固定座固定于底座(1)的底壁上,所述固定板固定于移动板(31)的底壁上,所述固定座、固定板上的中心位置均平行于移动板(31)开设有平行对齐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连接有螺旋丝杆(42)。
[0020]进一步的,所述螺旋丝杆(42)上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有摇把手(43)。
[0021]有益效果:通过螺旋丝杆来拉动移动板进行移动,能够使待测电极片缓慢且可控地产生形变,该设置操作精度高,柔韧性等级数据可控可记录。
[002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3]本技术在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中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驱动机构;工作时,将裁剪成特定尺寸的待检电极片,对折后放置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第一夹持机构之间固定待检电极片对折的两端,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固定待检电
极片的弯折端;然后启动驱动机构,使其缓慢驱动第二夹持机构向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滑动,来不断挤压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使其不断变形,直到其弯折端发生裂纹或断裂,即可得到待检电极片的柔韧性;本申请的检测装置结构原理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批量生产。
[0024]本技术通过对卡座进行可拆卸设置,使的不同尺寸大小的待检电极片均可以卡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进行后续检测。
[0025]本技术通过底座和移动板、滑动座的相互配合,使得移动板可以在底座上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驱动机构(4);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夹持有对折后的待检电极片(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固定待检电极片(5)对折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靠近待检电极片(5)弯折端;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向待检电极片(5)的弯折端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前后壁上均固定有挡板(11);一侧的两个所述挡板(11)之间固定有第一夹持机构(2);另一侧的两个所述挡板(11)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前端固定于挡板(1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后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11);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杆(221),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后端固定有卡座(2212),所述卡座(2212)卡在挡板(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11)的中间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2111);所述第二固定杆(221)的中间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221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包括移动板(31);所述移动板(3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滑动座(311),所述滑动座(311)卡在前后挡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高爽张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