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65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08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由下至上包括道路基层、第一蓄水箱、过滤层和可渗路面层,所述第一蓄水箱设置于道路基层上,所述过滤层设置于第一蓄水箱上,所述可渗路面层设置于过滤层上,所述可渗路面层贯穿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第一蓄水箱的上方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蓄水箱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蓄水箱里的雨水抽取使用的第一抽水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雨水的利用率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道路排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0003]现有的城市道路,一般采用混凝土铺设而成,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较差,在降雨时,往往通过设置在道路旁的排水渠将雨水排出到下水道,以免雨水淹没道路。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建设海绵城市,应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然而城市道路下的下水道通常连接于附近的河流,雨水顺着下水道排到河流,对雨水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由下至上包括道路基层、第一蓄水箱、过滤层和可渗路面层,所述第一蓄水箱设置于道路基层上,所述过滤层设置于第一蓄水箱上,所述可渗路面层设置于过滤层上,所述可渗路面层贯穿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第一蓄水箱的上方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蓄水箱设置有将第一蓄水箱里的雨水抽取使用的第一抽水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通过可渗路面层渗透且通过导流孔将雨水导到过滤层,加快雨水的流通;过滤层过滤雨水,减少水流中的杂质进入第一蓄水箱的可能,雨水积存在第一蓄水箱中;当需要用水时,通过第一抽水组件将积存在第一蓄水箱的雨水取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0009]可选的,所述过滤层与第一蓄水箱之间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开设有流通口,所述道路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蓄水箱,所述第二蓄水箱设置有连通于排水管的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蓄水箱设置有将第二蓄水箱里的雨水抽取使用的第二抽水组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道路的稳定性,第一蓄水箱不能设置得过大,当持续下雨,第一蓄水箱满溢,设置排水管和第二蓄水箱,一方面,多余的雨水从流通口进入排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流至第二蓄水箱,能够降低道路内涝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第二蓄水箱积存多余雨水,当需要用水时,通过第二抽水组件将积存在第二蓄水箱的雨水取用,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0011]可选的,所述道路本体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置有连通于下水道的第二连通管。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大雨时,雨水过多,可渗透路面无法及时渗透雨水,
雨水积聚在可渗透路面表面,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通过设置排水槽,将可渗透路面表面积聚的雨水排到排水槽,从而排到下水管道,减少可渗透路面表面积水的可能性。
[0013]可选的,所述可渗路面层包括绿地层、机动车道层和非机动车道层,所述绿地层位于中间,所述机动车道层位于绿地层的两侧,所述机动车道层为混凝土道路层,所述非机动车道层位于机动车道层的两侧,所述非机动车道层由若干个渗水砖铺设而成,所述导流孔位于非机动车道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机动车速度大于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速度,对道路造成的损坏较大,混凝土强度较高,能够承受较高的负重环境;非机动车道由渗水砖铺设而成,渗水砖耐磨性好,适合一定负重的使用环境;外表光滑,边角清晰,线条整齐,具有良好的美观性;抗冻性能和抗盐碱性高,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易于更换;透水性好、防滑功能强,使得可渗路面层具有良好的渗水效果。
[0015]可选的,所述机动车道层设置有延伸至非机动车道的导水沟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沟槽能够引导机动车道上的雨水流至非机动车道,减少机动车道发生积水的可能。
[0017]可选的,所述排水槽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过滤盒,所述过滤盒滑移连接于排水槽,所述过滤盒的上部呈开口设置,所述过滤盒开设有第一滤孔。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滤孔过滤道路外部雨水的杂质,减少第二连通管堵塞的可能性,提高道路排水效率;过滤盒滑移连接于排水槽,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盒内的杂质进行清理。
[0019]可选的,所述排水槽设置有位于过滤盒上方的排水盖板,所述排水盖板具有排水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排水盖板具有一定的支撑效果,提高排水槽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排水盖板能够先过滤体积较大的杂质,有效降低的过滤盒的过滤负担,进一步提高道路排水效率。
[0021]可选的,所述过滤盒包括固定盒和滑移连接于固定盒的杂物盒,所述固定盒滑移连接于排水槽,所述杂物盒的上部呈开口设置,所述排水盖板固定连接于杂物盒,所述杂物盒的底壁开设有第二滤孔,所述第一滤孔位于固定盒。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持续下大雨时,水中杂质增多,排水槽容易堵塞,工作人员清理排水槽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杂物盒取出进行清理或者更换,固定盒的第一滤孔依然过滤水中杂质,减少清理过滤盒时水中杂质进入第二连通管的可能,导致第二连通管堵塞,需要花费更长时间的可能性。
[0023]可选的,所述排水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转动连接于排水盖板,所述排水盖板开设有与把手适配的放置槽。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杂物盒时,转动把手,工作人员通过把手将杂物盒提出,减少接触到杂物的可能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下雨时,雨水通过可渗路面层渗透且通过导流孔将雨水导到过滤层,加快雨水的流通;过滤层过滤雨水,减少水流中的杂质进入第一蓄水箱的可能,雨水积存在第一蓄水箱中;当需要用水时,通过第一抽水组件将积存在第一蓄水箱的雨水取用,提高雨水的利用
率;
[0027]考虑到道路的稳定性,第一蓄水箱不能设置得过大,当持续下雨,第一蓄水箱满溢,设置排水管和第二蓄水箱,一方面,多余的雨水从流通口进入排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流至第二蓄水箱,能够降低道路内涝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第二蓄水箱积存多余雨水,当需要用水时,通过第二抽水组件将积存在第二蓄水箱的雨水取用,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0028]当持续下大雨时,水中杂质增多,排水槽容易堵塞,工作人员清理排水槽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杂物盒取出进行清理或者更换,固定盒的第一滤孔依然过滤水中杂质,减少清理过滤盒时水中杂质进入第二连通管的可能,导致第二连通管堵塞,需要花费更长时间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0031]图3是道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过滤盒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3]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由下至上包括道路基层(1)、第一蓄水箱(2)、过滤层(3)和可渗路面层(4),所述第一蓄水箱(2)设置于道路基层(1)上,所述过滤层(3)设置于第一蓄水箱(2)上,所述可渗路面层(4)设置于过滤层(3)上,所述可渗路面层(4)贯穿开设有多个导流孔(432),所述第一蓄水箱(2)的上方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蓄水箱(2)设置有将第一蓄水箱(2)里的雨水抽取使用的第一抽水组件(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3)与第一蓄水箱(2)之间设置有排水管(21),所述排水管(21)开设有流通口(211),所述道路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蓄水箱(5),所述第二蓄水箱(5)设置有连通于排水管(21)的第一连通管(51),所述第二蓄水箱(5)设置有将第二蓄水箱(5)里的雨水抽取使用的第二抽水组件(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槽(6),所述排水槽(6)设置有连通于下水道的第二连通管(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排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路面层(4)包括绿地层(41)、机动车道层(42)和非机动车道层(43),所述绿地层(41)位于中间,所述机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恒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