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88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手机壳,其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的电池、加热件、控制单元和导热板,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的一键启停按钮、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主控单元的熔断保护及监控所述壳体内外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和加热件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电性连接,手机壳具有加热功能,应用于手机在冬季户外时,避免手机电池维持在过低环境下而造成的工作异常。机电池维持在过低环境下而造成的工作异常。机电池维持在过低环境下而造成的工作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机壳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壳,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加热的手机壳。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手机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手机在使用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寒冷的冬季,越往北温度越低,手机电量消耗也越快,尤其在冬季户外出行时,手机电池因外界温度影响而导致续航不足、掉电快的现象,严重影响用户对手机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具有低温加热功能以适用冬季户外的环境。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壳,所述手机壳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的电池、加热件、控制单元和导热板,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的一键启停按钮、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主控单元的熔断保护及监控所述壳体内外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和加热件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电性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盖板、设置于盖板边缘的卡扣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卡扣部围设形成用于收容手机的收容腔,所述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内壁凹设有容置槽,所述电池、加热件、控制单元和导热板组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0006]优选地,所述卡扣部对应手机设置有充电孔、开关键和音量键,所述盖板对应手机设置有摄像孔。
[0007]优选地,所述导热板的形状与所述容置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导热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壁相平齐。
[0008]优选地,所述电池为二氧化锰薄片电池,所述加热件为环形的电阻丝。
>[0009]优选地,所述一键启停按钮包括位于所述主控单元的一键启停部和对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一键启停键。
[0010]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为设置于所述主控单元的充电部和对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充电接口孔。
[0011]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热板的第一传感器和设置于壳体的第二传感器。
[0012]优选地,所述主控单元内设有电阻丝,所述熔断保护串联于所述电阻丝回路中。
[0013]优选地,所述盖板或者所述外壁为采用隔热材料的盖板或者外壁。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手机壳具有加热功能以实现对手机加热,应用于手机在冬季户外时,避免手机电池维持在过低环境下而造成的工作异常。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手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图4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图6是图4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揭示一种手机壳100,用于在低温环境下,加热手机电池。手机壳100包括壳体1、电池2、加热件3、控制单元4和导热板5。电池2、加热件3、控制单元4和导热板5安装于壳体1上,从而手机壳100具有加热功能,应用于手机(未图示)在冬季户外时,避免手机电池维持在过低环境下而造成的工作异常。
[0022]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壳体1包括盖板11、设置于盖板11边缘的卡扣部12。盖板11和卡扣部12围设形成的用于收容手机的收容腔13。盖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壁111和外壁112,内壁111位于收容腔13内,内壁111凹设有容置槽113。卡扣部12为自盖板11的四边向一侧延伸的侧壁,盖板11和侧壁围设形成收容腔13。收容腔13用于收容手机并通过侧壁将手机固定在收容腔13内。其他实施例中,卡扣部12只设置于盖板11的四个角,也即能通过盖板11和卡扣部12收容手机。进一步的,卡扣部12对应不同型号的手机设置有充电孔121、开关键122、音量键123等。盖板11上对应不同型号的手机设置有摄像孔114。盖板11或涂布形成的外壁112采用隔热材料,以防止加热温度外溢,同时防止外界低温渗入,还具有防水防雪的特性。电池2、加热件3、控制单元4安装于容置槽113内,导热板5安装于容置槽113并覆盖电池2、加热件3和控制单元4。导热板5的形状与容置槽113的形状相匹配,且安装后导热板5的外表面与内壁111相平齐。
[0023]电池2薄片电池,一个实施例中,电池2为二氧化锰薄片电池,该电池2可持续12小时的电流输出,体积小,方便嵌入到容置槽113内。加热件3采用电阻丝材料,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3为环形的电阻丝。电阻丝发热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即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从而产生热能,而产生热能的多少和电路、电压和导体本身的电阻正比,符合公式《Q(热量)=I(电流)的平方乘以R(电阻)乘以T(时间)》。
[0024]控制单元4包括主控单元41、一键启停按钮42、充电接口43、熔断保护44和温度传感器45。主控单元41采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单片机,微型控制单元)主控单元。一键启停按钮42包括位于主控单元41上的一键启停部421和对应设置于壳体1侧壁上的一键启停键422,触动一键启停键422同时触动一键启停部421,以实现加热的一键启停。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实际应用,比如冬天在户外低温环境下时启动,在户内常温环境下停止。一键启停功能与主控单元41的系统自运行相辅相成。充电接口43包括设置于主控单元41上的充电部431和对应设置于壳体1侧壁上的充电接口孔432。通过充电接口43实现对电池2的充电。熔断保护44串联在主控单元41内的电路的电阻丝回路中。温度传感器45包括第一传感器451和第二传感器452,其中第一传感器451设置于导热板5上,第二传感器452设置于容置槽113底。第二传感器452实时监测外界温度,外界温度过低时,主控单元41使加热件3的电
阻丝加热并用第一温度传感器451监测温度值,使其稳定到一定的恒定值(比如22℃~25℃),外界温度过高时,停止加热。
[0025]请再参图1至图6,电池2、加热件3、主控单元41和第二传感器452分别设置于容置槽113的底壁上,且电池2、加热件3通过导电线与主控单元41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一键启停部421和充电部431临近或靠着壳体1的侧壁设置,且在侧壁上对应一键启停部421设置一键启停键422及对应充电部431设置充电接口孔432,以方便在手机壳100的外侧一键启停加热和充电。导热板5安装于容置槽113并覆盖电池2、加热件3、主控单元41和第二传感器452,且导热板5的尺寸与容置槽113的尺寸相匹配,导热板5安装完毕后,导热板5的外表面与内壁111相平齐。导热板5采用导热材料,盖板11采用隔热材料或者盖板11的外壁112为隔热材料,从而温度导热给手机电池,且防止加热温度外溢,同时防止外界低温渗入,还具有防水防雪特性。
[0026]熔断保护44串联于主控单元41的电阻丝回路中,防止温度过高而对手机电池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通过设置于导热板5上的第一传感器451监测加热件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100)包括壳体(1)和安装于壳体(1)的电池(2)、加热件(3)、控制单元(4)和导热板(5),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主控单元(41)、与所述主控单元(41)连接的一键启停按钮(42)、用于对所述电池(2)充电的充电接口(43)、设置于所述主控单元(41)的熔断保护(44)及监控所述壳体(1)内外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5),所述电池(2)和加热件(3)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41)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盖板(11)、设置于盖板(11)边缘的卡扣部(12),所述盖板(11)和所述卡扣部(12)围设形成用于收容手机的收容腔(13),所述盖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壁(111)和外壁(112),所述内壁(111)位于所述收容腔(13)内,所述内壁(111)凹设有容置槽(113),所述电池(2)、加热件(3)、控制单元(4)和导热板(5)组装于所述容置槽(113)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12)对应手机设置有充电孔(121)、开关键(122)和音量键(123),所述盖板(11)对应手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俊陆椿王致刚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