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49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包括手柄、基座、阻尼器和解锁机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基座的外侧且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手柄包括按压部和拉动部,所述拉动部位于所述按压部前方,所述阻尼器位于所述基座的内侧且与所述手柄相连,所述解锁机构位于所述基座的内侧,所述手柄能够与所述解锁机构相接触并驱动所述解锁机构将汽车车门解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从前向后翻转手柄开启车门,实现单手操作,避免反关节多动作的操作,且手柄为上下贯穿的结构,抓握更加方便。同时通过设置阻尼器,可以在向外拉动手柄开启车门时以及车门开启后放开手柄时,手柄的运动更加平缓,避免手柄碰撞发出的异响,同时延长车门把手的使用寿命。同时延长车门把手的使用寿命。同时延长车门把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藏式车门把手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车门把手为传统把手,传统把手突出于车身外,不利于降低风噪和风阻系数,从而影响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而隐藏式车门把手由于其隐藏在车门内,故其能够降低风阻系数,同时由于其具有美化车门外观和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故越来越多地运用在高端车型中。
[0003]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向外拉动手柄,手柄的力传递到摆臂,摆臂驱动拉索将车门锁体解锁,从而开启车门。现有技术中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技术中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均为从后向前(此处的前/后是指汽车的前/后方向)翻转,开启车门时是反关节开启,需要两个手协助使手柄翘起,开启动作不方便,让用户产生不适感;2、在向外拉动手柄开启车门时以及车门开启后放开手柄时(尤其是车门开启后放开手柄时),由于手柄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阻力,故手柄容易与车门碰撞发出异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不利于延长车门把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能够从前向后翻转手柄开启车门,实现单手操作,避免反关节多动作的操作,且手柄为上下贯穿的结构(即用户能够用手将整个手柄握住),抓握更加方便,开启方便舒适。同时通过设置阻尼器,可以在向外拉动手柄开启车门时以及车门开启后放开手柄时,手柄的运动更加平缓,避免手柄碰撞发出的异响,同时延长车门把手的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包括手柄、基座、阻尼器和解锁机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基座的外侧且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手柄包括按压部和拉动部,所述拉动部位于所述按压部前方,所述阻尼器位于所述基座的内侧且与所述手柄相连,所述解锁机构位于所述基座的内侧,所述手柄能够与所述解锁机构相接触并驱动所述解锁机构将汽车车门解锁。
[000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外侧设有容置槽,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侧壁向内延伸凸出设有支架,所述阻尼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凸出设有凸缘,所述支架设有穿孔和卡槽,所述主体部插入在所述穿孔内,所述凸缘卡在所述卡槽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于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第一旋转孔,所述按压部和所述拉动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孔的两侧,所述基座设有第二旋转孔,所述隐藏式车门把手还包括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同时插入在所述第一旋转孔和所述
第二旋转孔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侧壁向内延伸凸出设有推动块,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摆臂,所述摆臂位于所述基座的内侧且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基座设有通孔,所述推动块穿过所述通孔且能够与所述摆臂相接触。
[0011]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拉索,所述拉索位于所述基座的内侧,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摆臂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侧壁向内延伸凸出设有凸杆,所述凸杆沿轴向设有第三旋转孔,所述摆臂于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插入在所述第三旋转孔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三旋转孔内转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隐藏式车门把手还包括玻璃短降微动开关,所述玻璃短降微动开关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摆臂的一侧,所述摆臂能够与所述玻璃短降微动开关相接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侧壁向内延伸凸出设有凸块,所述凸块插入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凸块上设有齿条,所述阻尼器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0015]本技术提供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开启车门时,先通过按压按压部使拉动部向外翘起,然后用手握住拉动部拉动手柄,手柄运动到一定角度后与解锁机构相接触并驱动解锁机构将汽车车门解锁;在车门开启后,即可放开手柄。由于拉动部位于按压部前方(此处的前方是指汽车的前方),故该车门把手能够从前向后翻转手柄开启车门,实现单手操作,避免反关节多动作的操作,且手柄为上下贯穿的结构(即用户能够用手将整个手柄握住),抓握更加方便,开启方便舒适。
[0016]同时,阻尼器在向外拉动手柄开启车门时以及车门开启后放开手柄时,均能够起到阻尼作用,使手柄的运动更加平缓,避免手柄碰撞发出的异响,同时延长车门把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隐藏式车门把手在闭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隐藏式车门把手在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后视图。
[0020]图4为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3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3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3中阻尼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3中摆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包括手柄1、基座2、阻尼器3和解锁机构4,基座2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门的门板(图未示)上。手柄1位于基座2的外侧(此处的“外侧”指远离汽车内部的一侧)且与基座2可转动地连接,手柄1包括按压部11和拉动部12,拉动部12位于按压部11前方(此处的“前方”是指汽车的前方,如图1及图2所示,箭头S所指的方向为前方)。阻尼器3位于基座2的内侧且与手柄1相连。解锁机构4位于基座2的内侧,且解锁机构4与汽车车门的门锁(图未示)相连,手柄1能够与解锁机构4相接触并驱动解锁机构4将汽车车门解锁。
[0029]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的外侧设有容置槽21,手柄1位于容置槽21内。通过将手柄1隐藏在容置槽21内,不仅可以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风阻系数,同时具有美化车门外观的作用。
[0030]具体地,该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工作原理为:
[0031]1、如图1所示,当未开启车门前,手柄1隐藏在容置槽21内。
[0032]2、如图2及图3所示,在开启车门时,先通过按压按压部11使拉动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基座(2)、阻尼器(3)和解锁机构(4),所述手柄(1)位于所述基座(2)的外侧且与所述基座(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手柄(1)包括按压部(11)和拉动部(12),所述拉动部(12)位于所述按压部(11)前方,所述阻尼器(3)位于所述基座(2)的内侧且与所述手柄(1)相连,所述解锁机构(4)位于所述基座(2)的内侧,所述手柄(1)能够与所述解锁机构(4)相接触并驱动所述解锁机构(4)将汽车车门解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外侧设有容置槽(21),所述手柄(1)位于所述容置槽(21)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侧壁向内延伸凸出设有支架(22),所述阻尼器(3)固定在所述支架(22)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包括主体部(31),所述主体部(31)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凸出设有凸缘(32),所述支架(22)设有穿孔(221)和卡槽(222),所述主体部(31)插入在所述穿孔(221)内,所述凸缘(32)卡在所述卡槽(222)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于靠近所述基座(2)的一侧设有凸台(13),所述凸台(13)设有第一旋转孔(131),所述按压部(11)和所述拉动部(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孔(131)的两侧,所述基座(2)设有第二旋转孔(23),所述隐藏式车门把手还包括第一旋转轴(5),所述第一旋转轴(5)同时插入在所述第一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傅强陈晓磊邵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