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除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695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除杂装置,属于普洱茶生产设备领域,所述茶叶除杂装置的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内槽体,内槽体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支撑板,内槽体架在装置本体内,需除杂的茶叶从内槽体顶部加入,通过内槽体筛分,灰尘杂质被内槽体筛出,装置本体的底板上放置有底槽,底槽位于内槽体下方,可借住内槽体下落的灰尘杂质,底槽可从底槽口拉出对底槽内部的灰尘杂质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对渥堆风干后的茶叶进行除杂处理,后统一收集灰尘杂质,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除杂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普洱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叶除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既可以养生又可以预防疾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一般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鲜叶处理、萎调、杀青、揉捻、切碎、发酵、烘干、炒干、筛分、除杂等工序,也就是说,茶叶从树上采摘下来到可以饮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初加工和精加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茶叶会携带很多细小的杂物,如、灰尘、头发、动物毛发、茅草等杂物,造成精加工后的茶叶不卫生,所述一般在茶叶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对茶叶进行除杂;普洱茶的加工工艺相较于一般的绿茶更为复杂,尤其是在渥堆发酵过程中一般是直接在地面进行发酵,被污染的可能性也更大,时常会有客户反馈普洱茶茶饼在冲泡时常会发现各种杂物,普洱茶的茶叶卫生也是消费者长久顾虑的问题,因此普洱茶生产也是生产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现有的方式多为过筛,但是过筛后的杂质收集处理是较为麻烦的环节,过筛时一些粒径较细的杂质会飞起影响环境,同时依靠人工过程能处理的茶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北京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除杂装置,所述茶叶除杂装置的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内槽体,内槽体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支撑板,内槽体架在装置本体内,需除杂的茶叶从内槽体顶部加入,通过内槽体筛分,灰尘杂质被内槽体筛出,装置本体的底板上放置有底槽,底槽位于内槽体下方,可借住内槽体下落的灰尘杂质,底槽可从底槽口拉出对底槽内部的灰尘杂质进行处理,本技术可有效对渥堆风干后的茶叶进行除杂处理,后统一收集灰尘杂质,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所述茶叶除杂装置主要包括装置本体、底板、底部开口、内槽体、支撑板、下料口、底槽、拉板、底槽口,所述装置本体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底板为装置本体的底板,底部开口为底板表面的方形开口,内槽体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支撑板与内槽体连接,下料口设置在内槽体底部,底槽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底槽右侧设置有拉板 ,所述装置本体右侧设置有底槽口。
[0006]所述内槽体整体为网状结构,下料口与内槽体一体成型设置,下料口的左右两侧向中间方向倾斜。
[0007]所述支撑板为内槽体顶面边缘的板体,与内槽体一体成型设置,内槽体通过支撑板架设装置本体内。
[0008]所述底槽为方形槽体,底槽的底面面积大于内槽体的顶面面积,底槽与拉板一体成型设置。
[0009]所述底槽口的规格与底槽匹配,底槽口为底槽的出口和入口。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茶叶除杂装置的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内槽体,内槽体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支撑板,内槽体架在装置本体内,需除杂的茶叶从内槽体顶部加入,通过内槽体筛分,灰尘杂质被内槽体筛出,装置本体的底板上放置有底槽,底槽位于内槽体下方,可借住内槽体下落的灰尘杂质,底槽可从底槽口拉出对底槽内部的灰尘杂质进行处理,本技术可有效对渥堆风干后的茶叶进行除杂处理,后统一收集灰尘杂质,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装置本体、2

底板、3

底部开口、4

内槽体、5

支撑板、6

下料口、7

底槽、8

拉板、9

底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所述茶叶除杂装置主要包括装置本体1、底板2、底部开口3、内槽体4、支撑板5、下料口6、底槽7、拉板8、底槽口9,所述装置本体1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底板2为装置本体1的底板,底部开口3为底板2表面的方形开口,支撑板5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部,内槽体4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部,支撑板5与内槽体4连接,所述支撑板5为内槽体4顶面边缘的板体,与内槽体4一体成型设置,内槽体4通过支撑板5架设装置本体1内,下料口6设置在内槽体4底部,所述内槽体4整体为网状结构,下料口6与内槽体4一体成型设置,下料口6的左右两侧向中间方向倾斜,底槽7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部,底槽7右侧设置有拉板8 ,所述底槽7为方形槽体,底槽7的底面面积大于内槽体4的顶面面积,底槽7与拉板8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装置本体1右侧设置有底槽口9,所述底槽口9的规格与底槽7匹配,底槽口为9底槽7的出口和入口。
[0015]所述茶叶除杂装置的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有内槽体4,内槽体4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支撑板5,内槽体4架在装置本体1内,需除杂的茶叶从内槽体4顶部加入,通过内槽体4筛分,灰尘杂质被内槽体4筛出,装置本体1的底板2上放置有底槽7,底槽7位于内槽体4下方,可接住内槽体4下落的灰尘杂质,底槽7可从底槽口9拉出对底槽7内部的灰尘杂质进行处理,筛分处理后的茶叶连同内槽体4一起进行转运,底槽7内的灰尘杂质也可连同底槽7一起从底槽口9拉出进行统一处理,本技术可有效对渥堆风干后的茶叶进行除杂处理,后统一收集灰尘杂质,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
[001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除杂装置主要包括装置本体、底板、底部开口、内槽体、支撑板、下料口、底槽、拉板、底槽口,所述装置本体为顶面敞口的长方体结构,底板为装置本体的底板,底部开口为底板表面的方形开口,内槽体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支撑板与内槽体连接,下料口设置在内槽体底部,底槽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底槽右侧设置有拉板 ,所述装置本体右侧设置有底槽口。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茶叶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体整体为网状结构,下料口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则道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