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其特征在于:养殖棚设于多个果树林中央,每个果树都围绕布置了护栏,养殖棚及每个护栏的间隔区域种有一层牧草植被,并在边沿被围栏包围,二个隔栏将围栏内部区域一分为二。利用多个果树及其护栏保护结构,防止散养鸡群靠近树干附近进行掘土或排泄活动,从而有效预防果树的根系干燥或烧根现象,并且在各护栏之间设置耐践踏的牧草植被,由于隔栏将养殖基地一分为二,利用牧草固氮、再生能力强的特性,使散养鸡群可在两个隔区之间交替活动并得到不断恢复的牧草供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产增收,形成牧草、果树、家禽三者互利的共生养殖模式,有效提高了养殖场地的空间利用率及放养密度,实现生态养殖作业的规模化与经济化。规模化与经济化。规模化与经济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
[0001]本技术属于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
技术介绍
[0002]生态养殖是利用天然饵料进行养殖,并以无公害饲料为辅助,杜绝施肥、洒药,从而生产出生态畜禽产品,因其肉质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生态养殖常以散养为主,其中尤其以生态养殖土鸡(麻鸡)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常见的方式为麻鸡与果树共生养殖,其中麻鸡以果树落叶、落果为食,并可通过刨食本性为果树除去杂草及虫害,实现麻鸡与果树互利互生。然而,正因麻鸡具有的刨食本性,在其靠近果树过度翻动土壤会使树根暴露,容易造成果树根系干枯;并且,养殖户对于散养密度控制不当时,过多的鸡群吃光草芽使地面光秃后,经常飞上低矮树枝之上啄食新鲜嫩叶及果实,同时密度过高的养殖排泄物集中于果树中心区域还会造成烧根现象,不但妨碍了果树的正常生长,还会间接限制养殖户的放养数量,降低散养规模及共生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用以实现大规模、高密度的禽畜散养特别是麻鸡散养模式,提高散养规模及互利共生效益。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包括养殖棚、多个果树、多个护栏、牧草植被、围栏、至少二个隔栏。其中,所述养殖棚为结构建筑,并设置于多个所述果树形成的树林中央区域,每个果树周边都以围绕方式布置了一个所述护栏,此外,在养殖棚及每个护栏的间隔区域的土壤之上种有一层牧草组成的所述牧草植被,并在其边沿处被一圈所述围栏包围,二个所述隔栏分别连接于养殖棚的两个侧面,并延伸至两侧的围栏内壁,从而将围栏内部区域一分为二。
[0005]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棚朝向不设有所述隔栏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棚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棚内可饲养禽类群落。
[0007]进一步的,所述牧草植被的牧草品种为黑麦草。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基地利用多个果树及其护栏保护结构,防止散养鸡群靠近树干附近进行掘土或排泄活动,从而有效预防果树的根系干燥或烧根现象,并且在各护栏之间设置耐践踏的牧草植被,由于隔栏将养殖基地一分为二,利用牧草固氮、再生能力强的特性,使散养鸡群可在两个隔区之间交替活动并得到不断恢复的牧草供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产增收,形成牧草、果树、家禽三者互利的共生养殖模式,有效提高了养殖场地的空间利用率及放养密度,实现生态养殖作业的规模化与经济化。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
‑
养殖棚,1a
‑
棚门,2
‑
果树,3
‑
护栏,4
‑
牧草植被,5
‑
围栏,6
‑
隔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
‑
2所示,一种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包括养殖棚1、多个果树2、多个护栏3、牧草植被4、围栏5、二个隔栏6。其中,所述养殖棚1为结构建筑,其内部饲养了以麻鸡为主的禽类群落,并设置于多个所述果树2形成的树林中央区域,每个果树2周边都以围绕方式布置了一个所述护栏3,在养殖棚1及每个护栏3的间隔区域的土壤之上种有一层品种为黑麦草的所述牧草植被4,并在其边沿处被一圈所述围栏5包围,二个所述隔栏6分别连接于养殖棚1的两个侧面,并延伸至两侧的围栏5内壁,从而将围栏5内部区域一分为二,此外,养殖棚1朝向不设有隔栏6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棚门1a。
[0014]S1:开启左侧棚门1a(方向如图1),将养殖棚1内的麻鸡群放出至左侧隔区之中,此时由于各个护栏3保护,可防止麻鸡靠近果树2树干附近,从而预防鸡群在其根部附近掘土、排泄而导致的枯根、烧根现象;此时,鸡群主要以牧草嫩叶、果树2落叶、作物害虫为食,而牧草植被4的固氮能力可有效提高整体养殖基地的土壤肥力,从而益于果树2生长,实现麻鸡、牧草、果树2三者之间的互利共生模式。
[0015]S2:当左侧隔区的牧草被食用殆尽后,开启右侧棚门1a并将鸡群转移至右侧隔区之中,使鸡群再次得到右侧隔区的牧草供给,同时防止左侧隔区的草籽被啄食。由于牧草品种为黑麦草,其再生能力较强,故而左侧隔区地面仅需数十日即可恢复牧草植被4,此时右侧的牧草植被4又被食用殆尽,可将鸡群再次转移至左侧,如此循环,使鸡群在两个隔区之间交替散养,从而不断令闲置牧草得到充分的恢复再生,并作为源源不断的饲料供给,使鸡群的养殖空间及植被的生长时间都能被充分利用,实现规模化、密集化的生态养殖作业,提升养殖户经济效益。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出限定,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奚知,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及构思的前提下,作出的其他修改、变动及替换,都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包括养殖棚、多个果树、多个护栏、牧草植被、围栏、至少二个隔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棚为结构建筑,并设置于多个所述果树形成的树林中央区域,每个果树周边都以围绕方式布置了一个所述护栏,此外,在养殖棚及每个护栏的间隔区域的土壤之上种有一层牧草组成的所述牧草植被,并在其边沿处被一圈所述围栏包围,二个所述隔栏分别连接于养殖棚的两个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共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力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