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615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的一端与开关S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电阻R3、电阻R4和温控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和所述温控器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信号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对不同加热系统进行仿真。用新型方便对不同加热系统进行仿真。用新型方便对不同加热系统进行仿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系统仿真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当实验中想要测试控制一个系统的温度,如控制高温物体时会受到多方面限制,如高温危险性,耗电,环境,被加热物体特性等,且测试一次后等待系统降温时间长,极大限制测试速度。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以对加热系统进行仿真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以对加热系统进行仿真。
[0005]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的一端与开关S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电阻R3、电阻R4和温控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和所述温控器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信号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5V电源作为等效加热源。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发生器的另一端接地。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容C1为1000μF。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容C2为1000μF。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阻R3为1MΩ。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阻R4为100kΩ。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阻R5为680Ω。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可调电阻替代加热系统热阻,等效可调节加热速度;可调电容替代被加热物体,等效可调节被加热物体的比热容;可调电阻替代耗散热阻,等效可调系统的散热速度;输出K型热电偶信号电路,等效系统测温探头;输出电路加箝位电阻,等效于测温的绝对零度;2阶RC电路,两个电容间电压平衡,等效于系统升温滞后;进而提供了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方便对不同加热系统进行仿真。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的一端与开关S1的一端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电阻R3、电阻R4和温控器的一端连接,电阻R4和温控器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阻R3和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信号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加入D1和D2两个二极管更加真实的模拟实际中加热系统。
[002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可调电阻替代加热系统热阻,等效可调节加热速度;可调电容替代被加热物体,等效可调节被加热物体的比热容;可调电阻替代耗散热阻,等效可调系统的散热速度;输出K型热电偶信号电路,等效系统测温探头;输出电路加箝位电阻,等效于测温的绝对零度;2阶RC电路,两个电容间电压平衡,等效于系统升温滞后;进而提供了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方便对不同加热系统进行仿真。
[0022]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可方便模拟加热速度,不用替换不同功率加热器;可根据加热物体的特性选择电容,模拟效果好;可方便模拟周围环境,如大风和冬天的散热速度快;由于输出K型热电偶信号,只要带测温的系统都可以直接使用;通过调节2阶RC电路的电阻,可方便的模拟物体间的传热速度;通过短路电容放电,即可实现快速降温,增加实验测试速度。
[0023]如图1所示,信号发生器输出的5V电源作为等效加热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压
越大代表功率越大,开关S1受测试设备控制,验证测试设备控制效果。
[0024]如图1所示,信号发生器的另一端接地。
[0025]如图1所示,电容C1为1000μF。
[0026]如图1所示,电容C2为1000μF。
[0027]如图1所示,电阻R3为1MΩ。
[0028]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傅立叶定律,温度梯度越大,同一时间内传输的热量就越大。即温差越大,温度耗散越快。电容C2和电阻R3关系与其相似,电容C2电荷量越大,电压就越大,电荷量消耗速度越快。
[002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容C1可理解成被加热物体,电容C2则为测温探头,电阻R1为加热器和被加热物体之间的热阻,电阻R2为被加热物体和测温探头之间热阻。电阻R3则是加热系统和环境间的热阻,控制电阻R3的大小即可模拟加热系统散热速度。
[0030]如图1所示,电阻R4为100kΩ。
[0031]如图1所示,电阻R5为680Ω。
[003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容两端的电压经过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系统仿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的一端与开关S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电阻R3、电阻R4和温控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和所述温控器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信号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系统仿真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告清覃毅宁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为胜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