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614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属于铸件浇注技术领域。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浇道、第二竖浇道、第三横浇道和铸件型腔,第一横浇道的上端面设置有浇口杯,第一横浇道的下端面两端边缘处设置有两个上浇口并与铸件型腔的上端口连接,第三横浇道的上端面两端边缘处设置有两个下浇口并与铸件型腔的下端口连接,第一横浇道通过第二竖浇道与第三横浇道连接,铸件型腔为一个位于第一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之间并套在第二竖浇道外的圆柱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顶注式加底注式在重力作用下保证铸件型腔内注入的金属液充型平稳,没有紊流卷气现象,通过设置成对的半圆环形浇口相互配合,使铸件两边同时凝固,保证了铸件的成品率。铸件的成品率。铸件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属于铸件浇注


技术介绍

[0002]离心泵的作用是叶轮旋转而使液体产生离心力,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不断流入与流出,同时将液体流动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离心力。这就要求铸件组织致密、尺寸稳定,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防腐蚀性能,以防止泵体产生涨形及渗漏故障。铸件的材质为铸造用特种不锈钢。CF8钢是为适应特定需要而炼制的特种合金铸钢,以获得特殊性能,通常含有多种高含量的合金元素。
[000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0004]1、现有的浇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材料的熔点高,凝固温度区间宽,易产生偏析、热裂、缩松和气孔等缺陷;
[0005]2、同时现有的浇注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铸件内腔变形、界面突变多、结构紧凑,铸造时极易发生欠铸、冷隔、收缩变形等缺陷,铸造难度极大,成品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通过结构设置解决现有浇注装置使用中的缺陷。
[0007]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包括第一横浇道、第二竖浇道、第三横浇道和铸件型腔,第一横浇道的上端面设置有浇口杯,第一横浇道的下端面两端边缘处设置有两个上浇口并与铸件型腔的上端口连接,第三横浇道的上端面两端边缘处设置有两个下浇口并与铸件型腔的下端口连接,第一横浇道通过第二竖浇道与第三横浇道连接,铸件型腔为一个位于第一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之间并套在第二竖浇道外的圆柱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铸件型腔上端口为一个凸起圆环,凸起圆环下方为一个圆盘结构,铸件型腔内部有七片叶片,对圆盘结构提供支撑,铸件型腔内部中间设有一条环状加强筋,外部设有八条加强筋。
[0010]进一步的,第一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为空心长方体,浇口杯设置在第一横浇道上端面的中心位置,第一横浇道的下端面和第三横浇道上端面中心开有螺纹孔,第二竖浇道为两端带螺纹空心圆柱体,与第一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的螺纹孔相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上浇口和下浇口均为半圆环状,尺寸分别与铸件型腔上端口和下端口对应一致。
[0012]进一步的,第一横浇道高度为60mm,第三横浇道高度为50mm,第一横浇道、第二竖浇道与第三横浇道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0013]有益效果:
[0014]1)通过顶注式加底注式在重力作用下保证铸件型腔内注入的金属液充型平稳,没
有紊流卷气现象,全方位保障铸件的浇注与充型,极大的提高了铸件的成品率,生产出合格铸件;
[0015]2)通过设置成对的半圆环形浇口相互配合,使铸件两边同时凝固,有效的保证铸件无缩孔、缩松等缺陷,降低铸件变形,提高表面质量,进一步的保证了铸件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安装铸件型腔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铸件型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铸件型腔的剖面示意图;
[0019]其中:1为第一横浇道,2为第二竖浇道,3为第三横浇道,4为浇口杯,5为上浇口,6为下浇口,7为铸件型腔,8为叶片,9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包括第一横浇道1、第二竖浇道2、第三横浇道3和铸件型腔7,第一横浇道的上端面设置有浇口杯4,第一横浇道的下端面两端边缘处设置有两个上浇口5并与铸件型腔的上端口连接,第三横浇道的上端面两端边缘处设置有两个下浇口6并与铸件型腔的下端口连接,第一横浇道通过第二竖浇道与第三横浇道连接,铸件型腔为一个位于第一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之间并套在第二竖浇道外的圆柱形结构。
[0022]如图3所示,铸件型腔上端口为一个凸起圆环,凸起圆环下方为一个圆盘结构,铸件型腔内部有七片叶片8,对圆盘结构提供支撑,铸件型腔内部中间设有一条环状加强筋,外部设有八条加强筋9。
[0023]第一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为空心长方体,浇口杯设置在第一横浇道上端面的中心位置,第一横浇道的下端面和第三横浇道上端面中心开有螺纹孔,第二竖浇道为两端带螺纹空心圆柱体,与第一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的螺纹孔相连接。
[0024]上浇口和下浇口均为半圆环状,尺寸分别与铸件型腔上端口和下端口对应一致。
[0025]第一横浇道高度为60mm,第三横浇道高度为50mm,第一横浇道、第二竖浇道与第三横浇道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0026]实施例:第一横浇道为长220mm宽70mm高60mm的长方体,第二竖浇道2为半径15mm高260mm的圆柱体,浇口杯上底面半径52.6mm,下底面半径35mm,高100mm,第三横浇道为长240mm宽70mm高50mm的长方体,上浇口呈外半径94mm内半径72mm长90mm宽24mm厚24mm,下浇口呈外半径117mm内半径90mm长90mm宽30mm厚25mm,铸件型腔的最大外轮廓尺寸为318mm*318mm*213mm,体积为3614954.033cm3。当使用装置进行熔模铸造的浇注过程时,首先将金属液浇注进浇口杯,金属液经过第一横流道进入到第二竖流道以及连通第一横浇道的上浇口进入铸件型腔的上端面在重力作用下在铸件型腔内逐渐下降,之后金属液通过第二竖流道进入第三横浇道的下浇口进入铸件型腔的下端面在铸件型腔内逐渐上升,通过多方位的对铸件进行浇注,在重力浇铸条件下,通过顶注式与底注式相结合,可全方位保障铸件的浇注与充型,因此铸件充型过程平稳,金属液同时凝固,消除了铸件成型过程中的各种缺陷,
极大的提高了铸件的成品率。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原则和精神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浇道(1)、第二竖浇道(2)、第三横浇道(3)和铸件型腔(7),第一横浇道的上端面设置有浇口杯(4),第一横浇道的下端面两端边缘处设置有两个上浇口(5)并与铸件型腔的上端口连接,第三横浇道的上端面两端边缘处设置有两个下浇口(6)并与铸件型腔的下端口连接,第一横浇道通过第二竖浇道与第三横浇道连接,铸件型腔为一个位于第一横浇道和第三横浇道之间并套在第二竖浇道外的圆柱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内腔结构离心泵的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件型腔上端口为一个凸起圆环,凸起圆环下方为一个圆盘结构,铸件型腔内部有七片叶片(8),对圆盘结构提供支撑,铸件型腔内部中间设有一条环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弓成美琪吴文云余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