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第一电源管理电路、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实现对输入供电电源的管理,进而实现供电电源的有效分配,大大提高了电路可靠性,降低损耗、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有的车载空气净化系统主要功能是PM2.5过滤和离子改善空气质量,通过空调系统的过滤器对车内空气中PM2.5等有害气体进行过滤,污染的空气通过机内的PM2.5过滤网和活性炭滤芯后将各种污染物过滤或吸附,然后经过装在出风口的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负离子发生器中的高压产生直流负高压,将空气不断电离,产生大量负离子,被微风扇送出,形成负离子气流,达到清洁、净化空气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车载空气净化系统由电源芯片给MCU供电而使MCU进行启动,并在MCU完成启动后,由MCU输出控制信息来控制电源芯片维持开启状态。如果想要电源芯片开启后能稳定工作,就需要MCU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启动、初始化以及输出控制信息,MCU的启动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在快速上下电时会存在电容没有充分放电而导致MCU无法启动的情况,由于电路中的各个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也无法实现供电电源的有效分配,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通过设置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实现对输入供电电源的管理,进而实现供电电源的有效分配,大大提高了电路可靠性,降低损耗、工作效率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第一电源管理电路、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电容C1、电容C3、电容C36、电容E2、电感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6、电阻R40、电阻R41及二极管D2,所述电容C1、电容C36、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及电阻R41均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连接,所述电阻R6与电容C36连接,所述电感L1另一端、电容E2的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均与电阻R2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磁珠FB1、二极管D1、电容E1及电容C2,所述磁珠FB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E1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电容E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
[0008]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11、晶体管Q1及三极管Q2,所述电阻R3的一端及晶体管Q1的漏极均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及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电容E3及电容C4,所述电容E3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均与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一引脚及第三引脚均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3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电源输入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外部输入的供电电源从该电源输入电路接入到电路中,通过设置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不同的工作电源至MCU各个电路模块中,实现对输入供电电源的管理,进而实现供电电源的有效分配,大大提高了电路可靠性,能够降低损耗,大大提供电路工作效率,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5]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中,该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第一电源管理电路、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该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该电源输入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外部输入的供电电源从该电源输入电路接入到电路中,该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分别根据该供电电源进行处
理,并输出工作电源至电源输出电路中,由电源输出电路输出高工作电源至车载空气净化系统中MCU各个电路模块中,提高该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的工作稳定性。
[0016]具体地,该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电容C1、电容C3、电容C36、电容E2、电感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6、电阻R40、电阻R41及二极管D2,该电容C1、电容C36、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及电阻R41均与该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连接,该电阻R6与电容C36连接,该电感L1另一端、电容E2的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均与电阻R2连接;该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磁珠FB1、二极管D1、电容E1及电容C2,该磁珠FB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E1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均与该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连接,该电容E1的另一端及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该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11、晶体管Q1及三极管Q2,该电阻R3的一端及晶体管Q1的漏极均与该电容C3的一端连接,该晶体管Q1的栅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第一电源管理电路、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管理电路分别与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电容C1、电容C3、电容C36、电容E2、电感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6、电阻R40、电阻R41及二极管D2,所述电容C1、电容C36、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及电阻R41均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U1连接,所述电阻R6与电容C36连接,所述电感L1另一端、电容E2的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均与电阻R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载可视新风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磁珠FB1、二极管D1、电容E1及电容C2,所述磁珠FB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嘉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点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