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正极单极耳集流片及锂电池,包括集流盘,集流盘的中部设有贯穿集流盘的通孔,集流盘的一面上设有若干点接位,相邻的点接位之间间隔设置,点接位围绕通孔设置,点接位于集流盘的一面并呈内凹状,集流盘的一面设有垂直于集流盘的折边,集流盘的边缘上还设有向一侧延伸而出的极耳。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集流盘上设置若干点接位与电芯连接,将电芯分成若干小电芯,从而减少电芯的内阻,同时增加热量的传导面积,在集流盘上设置一极耳,极耳与外壳连接,使电芯内部的热量通过极耳和电解液传递至壳体,加速热量的散发,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极单极耳集流片及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正极单极耳集流片及使用该正极单极耳集流片的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种新能源电芯也应运而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续航和电池组寿命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这对单体电芯也就有了很大要求。对于目前高倍率圆柱型锂电电池来讲,高温天气,大倍率放电时,电芯因欧姆内阻和化学内阻产热在电芯内部积累,导致电芯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因高温导致电芯容量衰减,加剧电芯使用寿命周期的缩短。而电芯散热能力因散热面积较小,大倍率放电时,电池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失,导致电芯内部活性物质分解产热,严重会造成电池起火爆炸。
[000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正极单极耳集流片及使用该正极单极耳集流片的锂电池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极单极耳集流片,旨在减少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增大热量的传导面积,加速热量的散发,避免电池起火爆炸,提升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正极单极耳集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盘,所述集流盘的中部设有贯穿所述集流盘的通孔,所述集流盘的一面上设有若干点接位,相邻的所述点接位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点接位围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点接位于所述集流盘的一面并呈内凹状,所述集流盘的一面设有垂直于所述集流盘的折边,所述集流盘的边缘上还设有向一侧延伸而出的极耳。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芯,所述卷芯的一端与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卷芯内设有卷芯孔,所述卷芯孔与所述通孔对应并配合。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盘的一端朝所述集流盘背离所述折边的一面弯折,所述极耳远离所述集流盘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集流盘的方向弯折。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集流盘连接,另一端的内部设有极柱连接片,所述极柱连接片与所述极耳远离所述集流盘的一端连接。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为金属材质制成。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为铝。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盘的外表面上还设有镀层。
[0012]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
项所述的正极单极耳集流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正极单极耳集流片,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集流盘上设置若干点接位该点接位与卷芯上箔材区连接,将电芯分成若干小电芯,从而减少电芯的内阻,同时增加热量的传导面积,在集流盘上设置一极耳,极耳与外壳连接,使电芯内部的热量通过极耳和电解液传递至壳体,加速热量的散发,且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集流盘和卷芯及外壳的组装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0、集流盘;101、通孔;102、点接位;103、折边;104、极耳;11、卷芯;111、卷芯孔;12、外壳;121、极柱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正极单极耳集流片100,主要用于减少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增大热量的传导面积,加速热量的散发,避免电池起火爆炸,提升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
[002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正极单极耳集流片100包括:集流盘10,集流盘10的中部设有贯穿集流盘10的通孔101,集流盘10的一面上设有若干点接位102,相邻的点接位102之间间隔设置,点接位102围绕通孔101,点接位于集流盘背的一面呈内凹状,集流盘10的一面设有垂直于集流盘10的折边103,集流盘10的边缘上还设有向一侧水平延伸而出的极耳104。
[0021]进一步的,集流盘10的整体采用金属材质,如铝,铝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减少了电流产热,较高的导热系数和抗氧化性,能很好的将热量传导出去,通过冲压工艺即可完成塑形,结构简单,降低了工序生产控制难度,在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集流盘10呈圆形,集流盘 10的中心设有一个贯穿集流盘10的通孔101,该通孔101用于使电解液通过该通孔101流入卷芯11,在集流盘10上设有若干内凹的点接位102,用于在和焊材焊接时,提升焊材与点接位102的焊接面积从而满足焊接强度要求,加强焊接的稳定性,在集流盘10一面的圆弧边缘上还设有垂直于集流盘10的折边103,该折边103用于和外界连接,在集流盘10的边缘上设有向一侧延伸的极耳104,该极耳104用于将集流盘10和外界连接一起,形成正极端。
[0022]在本实施例中,正极单极耳集流片100,还包括卷芯11,卷芯11的一端与集流盘10连接,卷芯11内设有卷芯孔111,卷芯孔111与通孔101对应并配合。
[0023]进一步的,卷芯11与集流盘10相适配,卷芯11的内部设有一个与通孔101 相配合并对应的卷芯孔111,卷芯11放置于集流盘10上时,卷芯孔111插设于通孔101内,从而使电
解液通过该通孔101渗入卷芯11内,卷芯11内的箔材 (图中未视出)则与点接位102焊接,卷芯11的端部边缘则与集流盘10的折边103的内壁通过激光焊接一起,使集流盘10与卷芯11成为一体,实现将电芯分成若干个小电芯并联,进而减少电芯的内阻,同时也增大了热量的传导面积。
[0024]在本实施例中,极耳104靠近集流盘10的一端朝集流盘10背离折边103 的一面弯折,极耳104远离集流盘10的一端朝远离集流盘10的方向弯折。
[0025]进一步的,极耳104靠近集流盘10的一端朝集流盘10背离折边103的一面弯折,极耳104远离集流盘10的一端朝远离集流盘10的方向弯折,使极耳 104呈“S”型,在本技术的施例中,还包括外壳12,该外壳12呈一端开口的圆柱体,开口的一端与集流盘10的外壁连接,外壳12的另一端内部设有极柱连接片121,该极柱连接片121与极耳104远离集流盘10的一端连接,从而使外壳12与集流片连接一起形成正极端,当电芯处于高倍率工作时电芯内部的热量能够及时传递到电芯的端面,通过极耳104、电解液将热量传递到壳体快速散发,从而避免电芯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导致起火爆炸。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集流盘10与卷芯11连接的外壁上通过高温胶包裹着一层隔离层(图中未示出),避免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单极耳集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盘,所述集流盘的中部设有贯穿所述集流盘的通孔,所述集流盘的一面上设有若干点接位,相邻的所述点接位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点接位围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点接位于所述集流盘的一面并呈内凹状,所述集流盘的一面设有垂直于所述集流盘的折边,所述集流盘的边缘上还设有向一侧延伸而出的极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单极耳集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芯,所述卷芯的一端与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卷芯内设有卷芯孔,所述卷芯孔与所述通孔对应并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单极耳集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靠近所述集流盘的一端朝所述集流盘背离所述折边的一面弯折,所述极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官,曾严,梁向龙,胡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沃泰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