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266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上的起落架,机身侧部还设置有机翼,机身上对称安装有旋翼机匣,任意旋翼机匣中均设置有传动装置,机身中设置有动力源,动力源用于驱动传动装置转动,传动装置连接有单桨旋翼机构,旋翼机匣通过传动装置的传动,带动单桨旋翼机构旋转,沿机身对称设置的单桨旋翼交叉设置,单桨旋翼机构的转轴与旋翼机匣同轴设置,单桨旋翼机构的翼尖处设置有三叶螺旋桨,旋翼机匣内还设置有制动限位构件,制动限位构件用于制动单桨旋翼机构的转动,并控制单桨旋翼机构保持与机身平行状态;具有在飞行工作时,提高巡航速度和航程的效果。提高巡航速度和航程的效果。提高巡航速度和航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和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诸多新构型的飞行器被提出并投入使用,促使飞行器的种类和功能也不断的进行革新,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其中直升机具有垂直起降、空中悬停的功能,但飞行速度较低,航程和航行时间难以提高,固定翼飞行器可以高速巡航,但需要借助跑到滑跑起降,倾转旋翼飞行器结合了旋翼飞行器和固定翼飞行器的优势,具有进行垂直起降、空中悬停、长航程和长航时的优势,目前大多数创新型飞行器都旨在将固定翼飞机和旋翼类飞机进行结合,很少有方案在直升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化。
[0003]现有比较新颖的直升机机型即双旋翼交叉式直升机,通过两个旋翼的转轴不平行,并且桨叶在机身的上方呈交叉设置,桨叶的旋转方向相反,在转动时,桨叶之间不易出现碰撞和相互干涉,并且具有整机稳定性高,可以执行较大的起重任务,但是仍然存在虽然能够进行垂直起降、空中悬停的效果,在进行巡航的时候还是有巡航速度低和航程短的通病,因此一种新型的机型,能够解决现有的直升机巡航速度低和航程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具有在飞行工作时,提高巡航速度和航程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上的起落架,所述机身侧部还设置有机翼,所述机身上对称安装有旋翼机匣,任意所述旋翼机匣中均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机身中设置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传动装置转动,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有单桨旋翼机构,所述旋翼机匣通过传动装置的传动,带动所述单桨旋翼机构旋转,沿所述机身对称设置的单桨旋翼交叉设置,所述单桨旋翼机构的转轴与旋翼机匣同轴设置,以使所述单桨旋翼机构与机身倾斜设置,所述单桨旋翼机构的翼尖处设置有三叶螺旋桨,所述旋翼机匣内还设置有制动限位构件,所述制动限位构件用于制动单桨旋翼机构的转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称设置的所述旋翼机匣与机身呈V型设置,所述旋翼机匣之间夹角为40
°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桨旋翼机构包括旋翼桨毂、配重块和桨叶,所述旋翼桨毂与传动装置连接,所述桨叶和配重块分设于旋翼桨毂的两侧呈跷跷板式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翼桨毂包括中心构件、保护罩、连接件和定
位件,所述中心构件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圆台,所述安装圆台背离中心构件的一侧设置有环台,所述环台内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连接件一侧连接有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与滚珠轴承紧配合连接,所述中心构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轴线与滚珠轴承轴线垂直设置,所述保护罩罩设于中心构件外,所述保护罩对应中心构件开设第一通孔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定位件穿设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将保护罩与中心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为紧配合连接,连接件背离中心构件的一侧开设有键槽,所述桨叶和配重块分别设置于沿中心构件对称设置连接件的键槽中,所述桨叶和配重块与连接件均通过键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变矩盘、球铰联轴、安装台和连杆,所述驱动轴与动力源连接,所述驱动轴远离与动力源连接的一端连接变矩盘,所述安装台与变矩盘之间通过球铰联轴连接,所述球铰联轴的球星铰头插设于变矩盘中,所述旋翼桨毂设置于安装台上,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铰接凸台,所述铰接凸台与变矩盘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以使所述变矩盘通过球铰联轴和连杆的作用下控制所述单桨旋翼机构进行角度调节控制。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限位构件包括制动线圈、制动卡钳和制动滑轨,所述驱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卡钳座,所述卡钳座外壁开设有不贯穿卡钳座的卡钳滑槽,所述卡钳滑槽沿驱动轴轴线方向开设,所述制动卡钳内还设置有控位构件,所述制动卡钳与卡钳滑槽滑移连接,所述控位构件用于控制制动卡钳与卡钳滑槽内的位置,所述卡钳座两侧均同轴设置制动线圈,以使所述制动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所述制动卡钳转动时切割磁场线产生制动驱动轴转动的制动力,所述制动滑轨设置于旋翼机匣的内壁,所述制动卡钳沿制动滑轨内转动,所述制动线圈通电时,所述控位构件控制制动卡钳与制动滑轨接触提供制动力,所述制动滑轨上还开设有制动卡槽,所述制动卡钳卡设至制动卡槽内时,所述单桨旋翼机构停止转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卡钳包括钳体、钳头和液压伸缩杆,所述钳体背离与卡钳座滑移连接的端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液压伸缩杆设置于伸缩槽内,所述钳头与液压伸缩杆连接,以使所述钳头在液压伸缩杆作用下实现沿垂直于驱动轴轴线方向运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位构件包括控位电机、直齿轮和齿条,所述卡钳座内还开设有与卡钳滑槽连通的电机腔,所述控位电机设置于电机腔内,所述直齿轮与控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制动卡钳连接并沿驱动轴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直齿轮与齿条啮合。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滑轨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下滑轨呈圆环形,所述下滑轨呈斜坡状,所述下滑轨用于与制动卡钳接触制动,以使所述制动卡钳制动时沿卡钳滑槽移动逐渐增大制动力。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机身上对称设置旋翼机匣,旋翼机匣内设置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在动力源的驱动作用下,实现带动单桨旋翼机构的转动,在单桨旋翼机构转动时提供升力,从而实现控制整机的升降、悬停和巡航飞行,在单桨旋翼机构上还设置三叶螺旋桨,在控制整机进行巡航时,通过制动限位构件控制单桨旋翼机构制动停止,在单桨旋翼机构制动后,通过控制三叶螺旋桨转动提供巡航时的尾推力,并且此时单桨旋翼机构还
能够起到机翼的作用,使得在三叶螺旋桨作用下提高巡航速度,实现了在飞行工作时,提高巡航速度和航程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体现整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体现传动装置与单桨旋翼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体现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体现旋翼桨毂的爆炸图;
[0021]图6为体现控位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机身;11、前机身;12、后机身;13、起落架;14、机翼;15、副翼;16、水平尾翼;17、垂直尾翼;18、升降舵;19、方向舵;2、旋翼机匣;3、传动装置;31、驱动轴;32、变矩盘;33、球铰联轴;34、安装台;35、连杆;36、卡钳座;37、卡钳滑槽;38、电机腔;4、单桨旋翼机构;41、旋翼桨毂;42、配重块;43、桨叶;44、中心构件;441、安装圆台;442、环台;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1)和设置于机身(1)上的起落架(13),所述机身(1)侧部还设置有机翼(1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上对称安装有旋翼机匣(2),任意所述旋翼机匣(2)中均设置有传动装置(3),所述机身(1)中设置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传动装置(3)转动,所述传动装置(3)连接有单桨旋翼机构(4),所述旋翼机匣(2)通过传动装置(3)的传动,带动所述单桨旋翼机构(4)旋转,沿所述机身(1)对称设置的单桨旋翼机构(4)交叉设置,所述单桨旋翼机构(4)的转轴与旋翼机匣(2)同轴设置,以使所述单桨旋翼机构(4)与机身(1)倾斜设置,所述单桨旋翼机构(4)的翼尖处设置有三叶螺旋桨(5),所述旋翼机匣(2)内还设置有制动限位构件(6),所述制动限位构件(6)用于制动单桨旋翼机构(4)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所述旋翼机匣(2)与机身(1)呈V型设置,所述旋翼机匣(2)之间夹角为4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桨旋翼机构(4)包括旋翼桨毂(41)、配重块(42)和桨叶(43),所述旋翼桨毂(41)与传动装置(3)连接,所述桨叶(43)和配重块(42)分设于旋翼桨毂(41)的两侧呈跷跷板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桨毂(41)包括中心构件(44)、保护罩(45)、连接件(46)和定位件(47),所述中心构件(44)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圆台(441),所述安装圆台(441)背离中心构件(44)的一侧设置有环台(442),所述环台(442)内设置有滚珠轴承(48),所述连接件(46)一侧连接有圆柱凸台(461),所述圆柱凸台(461)与滚珠轴承(48)紧配合连接,所述中心构件(4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轴线与滚珠轴承(48)轴线垂直设置,所述保护罩(45)罩设于中心构件(44)外,所述保护罩(45)对应中心构件(44)开设第一通孔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定位件(47)穿设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将保护罩(45)与中心构件(44)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47)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为紧配合连接,连接件(46)背离中心构件(44)的一侧开设有键槽(462),所述桨叶(43)和配重块(42)分别设置于沿中心构件(44)对称设置连接件(46)的键槽(462)中,所述桨叶(43)和配重块(42)与连接件(46)均通过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模态交叉式单桨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驱动轴(31)、变矩盘(32)、球铰联轴(33)、安装台(34)和连杆(35),所述驱动轴(31)与动力源连接,所述驱动轴(31)远离与动力源连接的一端连接变矩盘(32),所述安装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李宜恒杨超窦兆起曹群
申请(专利权)人:零重力南京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