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及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13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元件包括板体及多个第一反射图案。板体具有第一表面及背向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微凹陷。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微凹陷。多个第一微凹陷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大于多个第二微凹陷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多个第二微凹陷的至少一第一部分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第一微凹陷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多个第一反射图案设置于板体的第一表面上,且分别重叠于板体的多个第一微凹陷。此外,包括上述光学元件的背光模块也被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学元件能使灯影模糊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光学表现。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光学表现。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光学表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及背光模块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元件及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相较于传统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的尺寸小,但以应用在显示器(例如:电视)而言,尚未达到能直接作为像素点使用的程度。然而,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可被应用在背光模块中,以实现一种改进型的背光模块。举例而言,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可搭配软性基板,以实现具有曲面背光模块;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可搭配显示面板的画面特性,采用局部调光设计,能使显示装置具有更好的演色性,并兼具省电功能。
[0003]目前,背光模块设计得越来越轻薄,使得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与背光模块的其它构件之间的混光距离越来越小,甚至趋近于零。另一方向,于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之间则形成暗区。整体来看,背光模块便会产生亮暗相间的灯影,不利于背光模块的光学表现。
[0004]“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能使灯影模糊化。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应用上述光学元件,而具有良好的光学表现。
[0007]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包括板体及多个第一反射图案。板体具有第一表面及背向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微凹陷,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微凹陷,多个第一微凹陷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大于多个第二微凹陷中的每一个的直径,且多个第二微凹陷的至少一第一部分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第一微凹陷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多个第一反射图案设置于板体的第一表面上,且分别重叠于板体的多个第一微凹陷。
[0009]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包括上述光学元件及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位于光学元件与基板之间。光学元件的板体的多个第一微凹陷分别对应于多个发光元件设置。
[0010]基于上述,借由光学元件的第一微凹陷及第一反射图案,进入光学元件的板体的照明光束可被导引分散向暗区。接着,借由板体的第二微凹陷,可破坏照明光束的全反射,使照明光束由暗区出射。如此一来,便能增加暗区与亮区的亮度比(即,暗亮比),进而达到使灯影模糊化的效果。
[0011]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1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6为第一比较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7为第二比较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8为模拟出的图1A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上的光分布图。
[0021]图9为模拟出的图2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上的光分布图。
[0022]图10为模拟出的图3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元件上的光分布图。
[0023]图11为模拟出的图4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元件上的光分布图。
[0024]图12为模拟出的图6的第一比较例的光学元件上的光分布图。
[0025]图13为模拟出的图7的第二比较例的光学元件上的光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27]现将详细地参考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0028]图1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背光模块10包括发光组件110。发光组件110包括基板102及设置于基板102上的多个发光元件104,其中每一发光元件104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
[0029]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2可为电路板,电连接至多个发光元件104;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此。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照明光束L例如是蓝光;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照明光束L也可以是其它颜色的光束,例如但不限于:白光。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04例如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但技术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04也可以是其它尺寸及/或种类。
[003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1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保护胶层106,设置于基板102上且覆盖多个发光元件104。然而,本技术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省略保护胶层106的设置。
[0031]图1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背光模块10还包括光学元件120,其中多个发光元件104位于光学元件120与基板102之
间。光学元件120包括板体122,板体122具有第一表面122a及背向第一表面122a的第二表面122b,进一步而言,第一表面122a背向基板102,第二表面122b面向基板102。第一表面122a或第二表面122b具有多个第一微凹陷MC1。多个第一微凹陷MC1分别对应于多个发光元件104设置。第一表面122a或第二表面122b具有多个第二微凹陷MC2。多个第一微凹陷MC1中的每一个的直径D1大于多个第二微凹陷MC2中的每一个的直径D2。多个第二微凹陷MC2的至少一第一部分MC2

1在第二表面122b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第一微凹陷MC1在第二表面122b上的正投影之间。光学元件120还包括多个第一反射图案124,多个第一反射图案124设置于板体122的第一表面122a上,且分别重叠于板体122的多个第一微凹陷MC1。
[0032]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22的第一表面122a具有多个第一微凹陷MC1,多个第一反射图案124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一微凹陷MC1中,板体122的第二表面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板体及多个第一反射图案,其中:所述板体具有第一表面及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微凹陷,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微凹陷,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中的每一个的直径,且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的至少一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间;以及所述多个第一反射图案设置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且分别重叠于所述板体的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且所述多个第一反射图案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且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的第二部分重叠于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且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单一材料的透光膜,且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及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为所述透光膜的多个内凹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具有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且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微凹陷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且所述多个第二微凹陷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反射图案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良阔林彦豪程伟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